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人们: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告诫我们要有优患意识、危机感、责任感,富有家国情怀。今日之中国面临着人口危机,食物危机,土地危机,信仰危机,足以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古人云:存钱不如存粮,存粮不如存地,存地不如存人。“文化和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人和土地是一个国家的血肉之躯”。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整个家族和民族就会断子绝孙,年轻人不种田不产粮,整个家庭和国家就会自取灭亡。人类要生息繁衍就得婚配,人们要生存就得种田。结婚、种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结婚、种田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头等大事,珍惜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人民服务是普世价值、不容忽视的信仰。
人生人,地生粮,粮养人,这是自然规律,天道不可违。
有人才有世界,无人一切归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源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安居乐业”的中华文化的熏陶、传承、发展,使得家、家族、民族的血脉交融、延续、繁衍。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有家族才有民族。人丁兴旺、乡村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标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年轻人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种子,结婚(即播种)、生娃、育娃是轻人神圣的使命。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攀升,自然死亡率提高,年轻人婚育意识淡化,城市大龄剩女聚集,乡村男光棍扎堆,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断崖式下跌,隐藏着无限危机,给民族伟大复兴埋下了隐患。年轻人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未来,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若果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国家强盛安全,民族复兴繁荣将是一句空话。结婚生娃是个人、家庭、家族、国家、民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结婚生娃是民族复兴的关键要素。家长、家庭,社会、国家、领导要义不容辞地为年轻人结婚生娃、育娃创造有利条件,架设绿色通道。年轻人要以结婚生娃而光荣,成为父母而伟大。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生娃不仅是对父母的孝顺,更是对国家的忠诚。结婚、生娃、育娃是忠孝两全其美的神圣使命。年轻人啊,我们可以借鉴以色列人多子多福的文化思想,希望早日步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以成为母亲而伟大,成为父亲而荣光,为家族民族延续、家庭富裕、家族兴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职尽责,做出贡献。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粮安天下安,无粮天下乱。粮食安全是家庭、国家安全的基石。空气、水分、食物、阳光人类生生不息、亘古不变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食物是“核武之核武”。种植养殖是人类获取食物的基本途径。食物要靠劳动来获得,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构成生息繁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越国当年用没有生育能力的种子,不费一刀一枪收拾了吴国。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摆脱了饥饿的命运。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战胜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保存了革命成功的力量,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全面胜利。建国以后,共产党人用粮食还清了苏联的外债,完成了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基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建设的深入,农业化、乡村化建设差距凸显。几乎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弃农务工,老农民相继离世,会生产的农民几近退休,新生代农民不懂农业、不愿农业、不会农业、不事农业,农业后继无人。传统农业几乎失传,现代化农业发育不良,山区大片土地抛荒,农业养不活人,农村留不住年轻人,农民没有尊严,没有幸福感。农业经济发展不景气,种子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遭遇挑战,乡村凋敝,国运不济,令人担忧。城市种不出庄稼,城市是资源消耗之地,是资本猖獗的魔都,城市是“万恶之源”、“死亡之海”,若离开了农村、农业、农民,城市将无法运转。农村具备人类生存的四大支柱,只要留住农村、农业、农民,只有年轻人坚守农村,乐做农民,安于农业,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农村才是人间真正充满生机的幸福天堂,农业才是真正拯救人类生命的事业,农民才是真正造福人类文明的巨人。人类将毁于无节制的城市化、工业化、科学化。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种中国种,吃中国粮,实现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以日本为例,不以挣钱为目的进口国外低价粮食荒废自己的农业、伤害农民的利益而发展农业。实行现代化农业和传统农业双轨制,特别要加大对山区传统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山区农民渴望各级重视和资金支持。敬重农民,拯救农业、振兴农村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经之路。
粮食是无价之宝,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农村占据绝大部分国土,农业支撑一切的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支柱产业,农民服务全社会,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振兴要靠年轻一代新农民来完成。“农村是广阔的土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农村要留住年轻人,要让年轻人在农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安居乐业。让农业真正成为赚钱的产业,农民成为高尚而有尊严的职业,国家为农民搭建创业的桥梁和平台,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为农产品生产、管理、销售出谋划策,激发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充盈、安全、健康,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万物生于土而归于土。君出于民,民出于土。土地孕育生命,土地产生财富。土地是生命之源,土地是无价之宝。保护土地,刻不容缓。工业化、城市化、沙漠化使得土地资源紧缺,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毒素升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威胁着生产安全、生命安全。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垦复抛荒田地,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土壤面源污染,改良土壤,减少或杜绝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量,逐步实现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党之基、立国之本,治国理政的灵丹妙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建设为中心”地战略转移,以服务于人民为宗旨,优化婚育、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环境,降低婚育、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成本,真正实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年轻人心生恋爱、结婚、生娃的意愿,要以法律形式规定结婚生娃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实现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提高农民的养老待遇。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政策制度制定和资金投入,鼓励年轻人到农村工作,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地位、尊严和幸福感,农民是天下人的衣食父母,全社会要对农民怀以感恩之心,农业是百业之基础,各级政府要真正落实农业“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农村才是幸福的家园,为大家提供了纯净空气、水分、阳光和安全食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民族生娃,为国家产粮,为生存护土,为人民服务,乡村一定能振兴,民族一定会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