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门“一枝花”
人见人 人夸》
四
“大舅……”
“亮亮……”
姐夫和军军说话间,小儿子贺亮放学回来了。
“老三今年读高二,比茂枝大两岁,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姐姐说。
“好娃娃,前途无量……坐下吃饭吧!”军军应和着。
一家四口人围着地桌子共进午餐。
“他舅,你们姐弟慢慢吃着、喧着……我企业公司下午有个会,先走了……”。.
“你忙你的,慢走。”
姐夫出去了。
“学校有作业,我要提前到校……大舅吃好。”
“你忙,忙你的学业!”
亮亮招呼一声,一溜烟地上学去了……。
“你说在知青点住了八年,咋不在农庄上盖房子”?姐姐问。
“……你知道,四舅舅是生产队长,我每年都写建房申请,生产队年年都不签字,一拖就拖了八年……。”
“总该有个理由吧?”
“他一口咬定,旧庄子占地面积大,几呼占了三个农庄底子的面积……要批,把旧庄子毁掉,一次批两个农庄底子……可你老舅,我爸说啥也不愿离开旧庄子,还有那些菓树……就卡住了。”
“噢,原来是卡在那儿了……”姐姐挽惜的说。“咱们的那位舅舅也过于原则了呀……!”
提起盖新房子,柳军军小俩口力没少出,汗没少流,一次次都是无功而返……
那年,柳军军以硫化碱厂的名义,分别购买了习尚明、秦荣远两位司机师傅的两车红砖,倒在旧庄子东侧。那时一块砖六七分钱,运到工地一角钱,4000块砖四百元,两年后柳军军才把砖款结清……。一个偶然的机会,军军从筹建飞机场的周边,用驴车拉回了约有四百斤上下的白石灰,也存放在旧庄子南侧。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机场硬化地面的备料。
这些建筑材料,军军没用一砖一瓦,一斤一两……老爹一句话,他要在旧庄子返修旧居,……军军无话可说,无偿全部捐赠给了老爸……。
再次备料。六号四队的何正江队长,柳军军当文书时认识的朋友。生产队砖窖停产,积压了一万块青破,柳军军以三分钱的厂价,定了六千青砖,他用骆驼车,连夜加班加点,俩人连装带卸,分六次运回知青点。吸取教训,这次没敢往旧庄子放……谁知,娃大舅习建功农庄底子批下来了,没有买到砖头,姐夫有砖头,庄底子又没有批下来……军军又一次把这些建筑用砖,转给了娃他舅……。
左邻右舍看到军军小俩口如此肯干,能干,无不拍手称赞。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