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从发(湖北)
涵社诗词选刊总编赵爱华老师近来一首新曲作,打动了我的心。虽然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但今年雨水节气的雨水,似乎来得多了些,仿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味道,此时,赵老师触景生情,兴笔而作,提前给大家传递了清明时节应思亲的讯息。
且先看原玉:
赵爱华
【中吕•上小楼】雨水有寄(中华通韵)
滴滴似珠,霏霏犹雾。
人乃孤独,心亦孤独,路更孤独。
眺老屋,听鹧鸪,声声如诉,念娘亲又思慈父。
首句串,依眼前亲感,从雨水着笔写起,描叙早春季节,雨,时大、时小之两种状态,巧妙地将情感寓于其中,铺陈在前。春雨含情,雨大时如人的泪珠,滴滴到天明;雨小时如薄纱遮眼,霏霏罩阶前。
第二句串,承接其前,直抒心情于后,情绪一浪高过一浪。核心词语是“孤独”。人们产生孤独感,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二是孤立无援,孤单无助;三是只身独处、孤单寂寞。此处,作者想表达的境况是什么呢?尽管作者没吐,设伏于前。不过,凭个人了解:无子,应不是,因为其儿孙满堂;无援,肯定也不是,诗社一呼,应者百集;只身,也应该不是,深圳打拼多年,肯定也不缺朋友。是不是缺失父母?这里只能猜测,有待下文回答。人孤独,心自然寂寞,而“路”,为何又孤独呢?也许是年迈,前途渺茫;也许是家山遥远,旅途难征;也许有儿孙羁绊,难以脱身。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企图以眼前景,此处身心,引出“路”字,言及路途,为下文打好语意环境。
第三句串,承转蓄势,情感倾怀而出,达到高潮。“眺”字,即承前边“路〞字,又起后边语意,前后勾连十分精当。前边有“路”托出,断定其家山遥远,南有南岭,北有北岳,隔山阻水,道阻且长,踮起脚尖眺望家乡,烟水茫茫,为何不生悲伤?想眺见的是远处自家老屋,然能够听见的是近处鹧鸪声声,春回大地,两相冲撞,如泣如诉,替我诉尽衷肠:念娘亲又思慈父!此语一出,也正好应验了前面的分析。此时,情全喯出,戛然收笔,余音袅绕,韵味无穷。
赵爱华老师,以流畅的笔墨,沉郁的心情,借春、借雨、借“孤单”的另类断魂,较好地设局了清明节前的曲意环境,为表达清明节前思亲作好了预热。据了解,作者祖籍东北,客居深圳,实存游子之心,也记得其慈母过世快二年了,本应回乡祭扫,可想到如今儿孙满堂,家务缠身,难以远赴,借曲抒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真乃清明节抒怀祭祖的曲类佳作,值得学习点赞!
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湖北荆州人,三级高级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涵社诗词选刊微刊主编之一 ,诗词三兄妹之一,西湖三雅之一。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后从事人民警察工作,行业内发表论文、散文、诗词多篇。
作者简介:
赵爱华,网名爱华,居深圳。中华诗词学会、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学会深圳分会常务理事;三秦女子诗社、深圳长青等多家社团成员。现任深圳长青新诗学会常务副会长、涵社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诗歌文化传媒诗词方舟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