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敌演剧队往事
简评《八千里路云和月》
刘杰英
看完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五集《八千里路云和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父亲作为演剧队队长,在他去世17年后,会有人将他及十个演剧队往事搬上屏幕。其实也有人想过做这件事。如我们出版界领导就曾提出过想法,而湖南省电视台领导还直接将我父亲的回忆录要去,但至今都没有了下文。看来光靠我父亲一本回忆录,光选择湖南演剧队的故事是撑不起整个演剧队形象的。当我被采访时我就在想:这部电视片怎么处理搞个什么架构更好呢?真有些犯难。凤凰卫视确有大视野,他们从全国范围和全部演剧队选取拍摄素材,这就使“往事”有了厚实的基础。同时,这部纪实性作品不可能再像我父亲写回忆录那样,不可能再像各演剧队写自己历史写自己日记那样,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组织文章。因为那样会让观众像在看详实却琐碎的历史档案,引起审美疲劳。并且真要那么做又要以哪个队作为叙事主线呢?编导很聪明地将该片分成五个部分,巧妙地避开了平铺直叙的老办法,增强了可视性和趣味性。
编导用了两条述说线,或者说是两个叙事角度。一个是演剧队队员的自述,包括回忆录日记等,也包括大量档案材料和影视资料。这样抗日的背景被烘托出来历史的厚重感被表现出来,这也是文字作品难以做到的。另一个是演剧队后代子女的回忆讲述。这可以说是该片的主要特色 ,这区别于以前所有关于演剧队的作品。今天演剧队的队员都已经不在了,就连第二代也已经老了。因此该片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抢救性拍摄。子女们的回忆述说,使“往事”增添了形象的生动性和历史的真实感。
该片还展现出来两个高度。一个是演剧队曾经在抗战时期艺术创作演出所达到的高度。演剧队主要是演话剧,该片称其中很多可称经典。但该片主要拿出的是洗星海和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因为它更具影响力和代表性。汹涌澎拜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诗人和音乐家那里最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抗争一往无前的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巨大,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仍然是不折不扣的传世之作。该片的另一个高度是演剧队队员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该片的片头有演剧队子弟想“琢磨”父辈的精神世界,这也正是该片要解答的问题。一群年轻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大多家庭生活还不错。他们为什么要参加这个随时遭日寇轰炸,被国民党打压甚至迫害,生活极为艰难困苦的演剧队?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不愿当亡国奴,他们要挺身而出抗日救亡!这不只是说说,而是八年(还包括该片没有着重表现的后来四年)不倒不散,坚持用文艺戏剧做武器宣传群众(不止演戏还要救灾,如救长沙大火),奔波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我们每个子弟都可以讲出一堆父辈怎么艰苦奋斗的故事。他们中没有谁想到争个人名利,没有谁想到积累个人财产。他们常常连吃饭都成问题,只能过着最简单的“共产主义”生活。但他们团结一心,坚信日本鬼子一定会被赶出去,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当该片连续播出被网上转发时,很多人被感动,纷纷点赞到:向热血抗战的老一辈艺术家致敬!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效果。
演剧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队伍中的一支,虽说是“可以抵得上十个师”,但文革时还是被批斗被泼污水。文革后中央下文平反并给予很高评价,一些回忆录日记文章相继发表,但真正知道者还是不多。时过境迁,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非常敏感非常及时地抓住了这个选题,使万千观众重温这段历史,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演剧队的功绩和独特贡献 ,感受他们匹夫有责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历史性记录片能拍成这样,实属不易。
一线编导是个能干而果断的女青年,在总导演领导下将整个片子拍摄制作得这样成功,十分难得。真是后生可畏!
感谢凤凰大视野栏目组!感谢总导演张荣和导演吴晓倩及全体摄制组成员!
向以文艺为武器将热血和青春献给抗日救亡的父母辈致敬!
2024年3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