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来的美子
作者:越洸
第二十一章 美子的妈和姐姐弟弟们来了
过年的初五的中午姨和美子还有小文子以及张雷就到了车站去接美子的妈了。
等了快一个小时,美子的妈坐的车子终于到了。
美子一眼就从装满了一车人的中间看到了后排的妈妈,一下兴奋和激动的都跳了起来:“妈,妈。”
她跳着喊着奔向了正在开进站里的车子。
一家人都象美子一样的高兴,张雷也象美子一样的激动,但他有点紧张。
美子跳着奔着:“大姐,二姐,家豪——。”
她激动地忘我的喊着,眼泪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妈——。”
“妈。”美子喊道。哭了起来。
美子的妈在人群的拥挤下终于下了车。
车站里也有许多和她们一样的接亲友的人们。
人们见到了他们的亲友都是万分的激动,止不住的在车站里都相拥激动起来。
美子的妈下了车就被美子一下子紧紧地拥抱了起来。
美子抱着自己的妈妈就忍不住的哭出了声来,“妈,妈,”美子激动地哭道,哭着的声音里动人情愫。
母女俩已是整整的一年没见面了,在场的家人和其他的也是接亲友的人都被感动了。
美子的妈也喜悦地搂着女儿嗔怪地说:“傻孩子,哭什么哭。”但说着也忍不住掉了眼睛水,幸福地用手抚摸着女儿长长的头发。
好一会,美子才激动地哭着从母亲的怀里离开。
姨和美子的妈也激动地四只手圈在了一起,姨关切的问:“路上还好吧。”
好好。美子的妈不住的和姨应着,说着姨的眼圈也和美子的妈一样都有了一点红红的,两个老人激动了半响禁不住相拥在了一起。
一旁的文子和美子的大姐二姐还有家豪都受了许多感动。
张雷半是感动半是有些拘谨地立在了一旁看着。
半响,美子的妈才和姨从相见的激动中清醒过来,两个老人都抹了抹在眼里的泪水。
姨又欢喜的见过了美子的大姐二姐,和最后的家豪姨欢喜了半天。
姨见过了美子家的人,美子的妈又欢喜得和文子喜得抱了起来。
文子乐着和老人抱着也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式的激动和兴奋。
美子的妈见着了张雷。
张雷半大的孩子式的不好意思叫了声“周妈。”喊了一声脸腾地红了用手挠起了后脑。
美子的妈也高高兴兴地见过了这孩子,知是女儿现在谈的男朋友,见着了心里也乐着喜孜孜的。
妈还在美子没和张雷认识时老早就看过小伙子的照片了。
只是这些美子和张雷都不知道,是张雷的爸爸将儿子的照片老早的给了姨的,妈在去年春节来时就看见过了。
小伙子长得一付诚诚实实的样子叫当妈的也放心就和姨肯定了这事。
这才有了张雷和美子恋爱的这事儿。
一家见过了后美子和张雷就接过了美子大姐二姐的大包小包朝回走了,美子一下抱起了自己的小弟弟。
家豪快活地被三姐抱着,又沉又重,一会美子抱不动了。
张雷亲热的要抱,可小家伙上了他的身上怎么也不干,引得一家人都大笑了起来。
只得又给美子抱,引得一家人又是一阵乐得欢笑起来。
一家人乐着走上了去姨家的大路。
第二十二章 美子的两个姐姐
一家人欢天喜地得到了姨的家,美子的大姐二姐就打开了带来的大包小包。
美子的妈给姨又带了好多家乡的土特产,清河乡盛产莲子,到了夏天的时候乡里大湖小湖里到处都是乡农们栽植的荷花。
那盛开的白色莲花美不胜收,一处一处都是一派江南水乡的美丽的景色。
姨妈几十年了都对家乡的莲子还像是当年在家做大姑娘时的钟爱。
美子的姐打开袋口的时候,姨妈就忍不住地已动手从袋里捧出了一把送进嘴里吃了起来,吃着说:“哎,还是这么香。”
美子的大姐笑着说道:“那当然,是我们家自个塘里养的。”
一家人又都笑了起来。
美子的妈和姨妈就分着姨手里的干莲子坐到了一旁吃了起来,吃得时候就开始悄声聊起了家里的一些事。
张雷自接了老人家就一直在美子身边,但保持着一点不远不近的距离。
在这一会正是他表现的时候,这表现不是叫他多说话或多做事,而是既要保持着一付诚诚实实的样子又要在那诚实里有着一种精神劲,这样才会得到未来的丈母娘的欢心。
而其实从一见到张雷开始,美子的妈虽也没有多盯着这女儿的对象,也没和张雷稍多的一句话,可老人家其实就一直没停过对他的注视和观察。
美子的妈总是微微地和大家笑着,自然也是对张雷微微笑着,可这与其说是对大家笑着倒不如说是对他笑着。
美子的妈其实那会儿心思都在这女儿谈得小伙子的身上了,甚至连张雷穿着的冬天的运动鞋都看在了眼里。
美子的妈对未来的女儿的这个小伙子看在了眼里,心里也明白了不少,只是还是不停地对着女儿和他笑着,并从眯着的眼里真心地有了好些喜悦。
美子和大姐二姐相互说着这两年的好多事。
大姐二姐和她开始不停地评判着各自的衣服和胖瘦。
张雷那会就一直在美子的一边,离得有点距离,这样既说明了他们正在谈朋友可又故意的拉开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但其实这会儿两个姐姐说是在和妹子说衣服和胖瘦其实也在不停地微笑着用眼神不停地扫描美子的对象。
大姐二姐也都高兴得很。
妹子的对象总的来说是令她们满意的,人不丑老实也还有精神。
大姐二姐在一边和妹子说着话的时候就对一边的有些装模作样的张雷微笑着了,眼神里总有着股为妹子高兴的神儿。
这样,张雷这小伙子从原先的照片到现在的活生生站在面前的大人就基本上算是给美子的妈和两个姐姐们满意的肯定了。
为此,美子的大姐和二姐在悄声地评价各自的衣服的时候,就小声对美子说了几句关于对张雷的看法。
美子心里也是高兴极了,悄悄地满意得朝张雷投了一眼甜蜜的笑。
美子微微羞涩地对大姐二姐的话感到高兴和自豪。再向憨憨的张雷投去了一种幸福的眼神。
第二十三章 春节里姨家的大事
无论是到了什么年代,春节永远都是中国人不变的喜庆的节日。
人们总是在这个炎黄子孙欢庆一年丰收的日子里,都会将家里将要来到的喜事,在这个欢喜的日子里有个安排或是议定。
已到了婚嫁年龄经过了爱情瓜熟蒂落的青年们,又都会将大日子安排在这个节日的前前后后,也是以图个新年的吉庆。
正在恋爱中的男男女女的青年们,看着别人都已穿了婚纱西服打领结又都会自然而然的和自己的恋人欢心的畅想到了他们那一天的喜悦。
而刚刚建立了恋爱关系的恋人们也都会乘着节日的喜庆,会将自个事和自个的父母们亮个相。或是由媒人介绍的,会在恋爱双方都还觉得感觉不错,借机基本确立了这样的关系。
由媒人中介介绍双方的家长也借着这个热度见个面或吃个饭,也有的男方家里迫急的会在这个时候,急急地送上了相当于财礼的定金,以使小青年双方年后的关系更牢固了。
美子和张雷的恋爱倒是没有媒人这个角色,但也不是他们自个对上的,而要算媒人倒算是张雷的爸爸和姨。
这样就使他们的恋爱关系少了一层的中介,否则就会由媒人来安排两家老人的会面,并且张雷家也要会给媒人新年里送些礼物,好让媒人为男方家多说一些好话以图女方家长的好感,两家的关系就好处些。
也正因为此,姨就没有着急安排老张家的两位老人到姨家来或是姨到张家去,而是张雷这大小伙子从未来的老丈母娘一到就一直左右围着女儿和在老人的面前见了个心有底,这就比什么客套的虚礼要实在的多了。
况且之前张家任凭美子和姨的阻拦都没能够挡得住给了美子买了两身带着大红喜气的新年衣裳,就少了给美子定婚的戒指和项链了。
张家还要给美子一笔数量不小的过年费,但这个姨是坚决的推掉了,因为毕竟孩子的妈还没见着,姨怎么能够完全做得了主呢?
美子的妈这次来一个是新年了两姐妹这几十年来都是这样要在这个时候见上一次,或是姨到家乡去或是美子的妈到三河来。
二是为了侄子的新婚喜事。
再就是美子的事。
但美子的事有姨美子的妈心里直直地放下着的。
故此在新年的这些日子里,美子的妈只是和姨忙着侄子的事,美子的事就安排了后面。
春节的日子人们总是嫌它太短。
日子就在人们的呼着酒气的鼻孔中一呼而过了。
节日的第二个隆重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了。
这一天里人们家家都会做上团团圆圆的元宵,以图在这个新的一年里一家人,仍是这样的团团圆圆事事顺心。
正月里过去了后人们就该忙什么就忙什么了,要是没有象姨家的这等大喜事人们就会在节日的余庆里稍稍品味一下节日的余味之后就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
可是今年姨家与往年不同,忙得日子是从正月十五之后开始的。
这就是大哥和李小姐的婚事。
春节里姨和大哥媳妇的两家老人都在一起相互拜了年。
大哥的礼金也都早送了给李家。
年后就是他们结婚的酒宴了。
姨家是男方故此几乎所有的事都落在了姨家这一边。
买喜糖买喜烟订彩车,姨家的人都忙得连轴转了。
美子的妈和大姐二姐们都是满心欢喜得帮着姨忙进忙出的。
买喜烟既要买好的稍微便宜一点批发价又不能在小烟贩子那买。否则就会可能买上假的。
这等大喜事要是买了假的被来的亲朋好友们识了那就太没品了,故此是烟和糖及酒宴上的酒都是张雷带着大姐文子一同上街采购的。
买得时候张雷喜孜孜的。
心想这要是到了他和美子的那一天还不也要买这么多。
所有的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用麻袋装回来的,而且用了好几天去街上采购。
等到所有的东西都采购回来了,姨家几乎是小卖部的仓库了开两个小店都足够了。
日子就这么在人们欢喜的忙碌中一天一天的临近了。
临近二月初二的前一天的下午,李小姐就由美子陪着到了一家漂亮的美容院里化妆。
李小姐平时也都是化了淡淡的妆的,可要是去了妆她就和平时就有了点不一样。
皮肤白白的可少了点血色,嘴唇淡淡的,李小姐平时里都是涂了口红的所以看不出来。
这一天临了她的大日子李小姐也是心里激动着的,大哥也一起到了美容院,他也是要化妆的。
美子就看到李小姐坐到了化妆台上后,就由三个同样漂亮的小姐开始了在李小姐的脸上的化妆。
李小姐坐在台子前,面前是一个大大漂亮的镜子,其中一个小姐就开始在她脸上一点一点的从眉毛开始将颜色在她脸上描画了起来。
李小姐就这样子在美子羡慕的眼神里从开始的有些苍白的肤色渐渐地变得有了美丽的神彩来。
美子心里这一刻为李小姐和大哥高兴极了,自就早已将过去的对大哥的种种看法和畏惧都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
美子看着李小姐好看的面容,心情始终都沉浸在了一种淡淡的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幸福的想象中了。
第二十四章 大哥的婚礼
终于,大哥的幸福的日子在二月二的早上来到了。
婚事忙到了这里这一天的早上大家虽也是兴奋着的,可是这一天的早上人们反而有了一点从从容容的闲来。
这一天的清晨天不全尽人意的暗了有点要落雨的样子,一家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
之前一天晚上李小姐回到了她的娘家,在这她马上就要临嫁的时候她回到了家里陪自己的亲生妈妈度过她嫁为人妇前的最后的一个晚上。
之后就开始耐心地等着如意郎君的迎娶了。
上午的时光是婚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就从早上开始婚嫁的所有的工作就进入了正式启动的程序。
这一天早上到了上午八点多钟天又突然放晴了一些,一家人的心情就一下因之而快乐了许多。
喜得美子的妈高兴的说:“你看老天都在给这一对新人露出了笑脸呢。”
说得姨高兴得一脸都开了花一般。
一家人大姐二姐们都快乐的跟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正说着不一会大哥和美子张雷还有文子从新房里过了来。
一见着姨大哥突然生出了好些心里的生身感激之情,姨也望着大大的儿子心里不知是喜极而动悲,还是一下想起了从小到大一口饭一把屎地将儿子从尺把长终于养成了今天的大小伙子,而今天终于成了个自个的家了。
姨一时动情地竟不住有些老泪欲从心底里向眼眶里流去。
大哥也感觉到了母亲瞬间的感情变化,他一下激动和感激的抱着了自己的已有些苍老了的老妈妈紧紧地将她瘦弱的身子搂在了怀里。
这一刻姨就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死去的老伴孩子的爸爸,要是他还在他不定会有多高兴呢。
想着就控制不住自己极力想控制着的眼泪就从眼眶里流出了一两滴,一家人一时都受了莫大的感动。
美子的妈忙劝道:“妹子,今个是大喜的日子,我们高兴才对啊。”
说得提醒了姨。
立时姨变了欢笑:“是,是,我是高兴得才流了泪啊。”
一家人一下乐了起来,姨心里充满了欢笑。
大哥的婚事终于在一派的喜庆中开始了。
一对新人也就终于经过了轰轰烈烈中间间或还有着爱的种种酸酸涩涩的过程,终于走过了新人的红地毯结成了百年之合。
美子经过了大哥的婚庆的整个过程,中间的不知多少个激动感人的场面给了她多少次激动,使她也多少次眼圈里都红红的为她的大哥的幸福而激动着。
整个婚礼的场面庞大而热闹,酒宴是在市里的一家顶大的饭店举办的。
所有的大哥的亲朋好友女方家的亲朋好友以及大哥的单位的好同事领导和小李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到了。
李小姐是在市里百货公司的营业员,这也使美子见到了更多的和李小姐一样漂亮的女孩子。
美子因为见了她们既心里阵阵地激动又觉得有点自惭形愧,觉得她们一个一个都是花枝招展的,而相比之下她就比她要土了一些。
倒不是她人长得丑而是她们也都和李小姐一样打扮得艳艳的嘴唇都是涂了红红的唇膏,美子看着心里暗暗地羡慕,可是真要叫自己这样的打扮来这个场合她还觉得不习惯。
因为来了许多的这样漂亮的女孩子,美子好多次都悄悄地观察着坐在边上的张雷,看他是否用眼睛看那个漂亮的女孩。
还好,张雷是老实的,坐在那儿也都是稳稳当当的,两个眼睛要不看着她笑要不就是看一会主坐上的新娘子。
他和美子一样心里都是高兴得不得了。
美子看着张雷的时候两人就情不自禁地会意地想到这要是到了他们俩的那一天肯定也会是这样的热闹,故此两人想到这个念头都相视地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笑了一下。
……
新人的婚宴终于办完了。
姨和美子的妈这才感到了这些天的劳累。
美子的妈和大姐二姐们也都无不为城里的气派的婚宴场面而惊喜,这些天里都是沉浸在这种快乐的喜庆里,故此到了这个时候她们都好好睡了一天。
第二十五章张伯家请了美子家人吃饭
大哥的新婚大事办了后的第三天早上,天空真的完全放睛了。
一大早就都处是年后妩媚光鲜的阳光普照,令人的心情豁开而愉悦。
这一天早上大哥和二嫂按照新婚的习礼清早回了新娘的家拜望岳父岳母大人去了。
姨家一家人因休息了一整天也恢复了体力很早都起了床。
今天晚上姨将要和美子的妈去张雷家。
早在美子的妈到了三河的第一天起,张家就不停地邀请美子和姨的全家过年到他家去。
但因这事在老人们想还没到宣张的时候故一直都婉言推谢了。
只是姨和美子的妈也都瞒着了除美子的其他人不作声地去了一趟张家。
那天去的时候美子是通过张雷知道的,心里也是好激动。
她想到妈去了张雷家后就会和张家大人们定了她和张雷的事。
这样她和张雷在一起就是真的名正言顺了,所以也在那一天晚上美子俏俏地和张雷约了一次会。
两人在公园的一处石椅上默默地搂抱在了一起,美子心里生出了好些对未来的象大哥大嫂即将要举行的婚礼的激动和羡慕。
张雷温存的搂着美子,美子也温存的偎在他的怀里。
那天正是过年的初八的晚上。
城市的夜晚都处仍都是一派春节的喜气洋洋地气氛,不时就会在什么方向响起一阵或几声鞭炮的响声。
公园里也到处有着和他们一样依偎着的徜徉在喜福中的年青人。
天空也是晴空万里,繁星满天。
张雷和美子都望着天上的星星。
美子想:她来三河时从没想过会有今天。
那时她真是个傻孩子对什么都不懂,因为她们乡下人见识毕竟少,既使他爸爸曾是村里的书记可也还是乡下人从也没给过她们什么外面的见识。
而到了三河后她才知道了好些事。
而到了三河后算起来又算是和张雷谈朋友后才真正知道了一点男女之间的事。
才知道了什么是恋爱。
就像现在她的整天的心思都在了张雷的身上,就是过年妈妈来她心里好激动可空里她还是想着张雷。
这就是爱情。
美子心里现在全身心都献给了爱情。
美子这样想着的时候,张雷的手伸在美子的衣服里抚摸着怀里的她,也时而和美子眼睛乌黑地无言而意会地对视一下。
张雷也是幸福的。
他有着美子这般的纯洁的女孩子。
美子和张雷对视了一下心里又想:她这一生就会和他生活在一起了,是一家人了,也会象大哥大嫂他们一样的结婚,办场面好大的婚礼。
和……和什么呢?
美子心里就突然在已是很激动的感觉里又生出了一股更强的味涩。
她想她将会和张雷生出一个孩子来,是她们的孩子。
美子涩涩地想到这未来的事,心里又是一阵紧张地激动,暗暗地在张雷的怀里眼圈红了起来,禁不住和张雷依偎得更紧了。
在一起不能分开。
姨对老同事老张家的情况基本上是了解的。
老张家是个朴实忠厚的家庭,这一点从张雷身上也可以看出。
美子的妈为此感到女儿和他张家的孩子在一起也是同样放心的。
张雷的爸爸一生都是老实巴交的,在姨一批退休时本身他是还可以留厂的,可老头竟默不作声地退了下来。
退下后他没闲着而是在市里租了一家小门点开了一家修补店,生意比上班强多了,这样老头没因为退休而吃亏。
这一天的晚上姨和美子的妈带了美子的大姐和美子到了老张家,张雷家比过年还热闹了起来。
美子坐在了妈的一边,在正席上,张雷坐在了张妈的边上。
满桌子都是菜,张雷的爸爸妈妈乐得就像儿子办了大事一般。
吃了饭几个长辈在一起坐了好久拉扯着城里的和乡下的好些话题唠着,直到很晚姨和美子妈才从张雷家出来。
张伯一家人是欢喜的一送再送直已快到了姨家才给劝回了去。
姨和美子妈对一家人都还是满意的。
再过了一天,美子妈和大姐二姐家豪要回去了。
美子又是心就又难过了一回,泪水一遍遍地从眼里流出来。
美子妈也是和女儿难过的掉了眼泪,毕竟是娘身上的一块肉哪有能够相舍的呢?
送一家回去的时候,张伯张妈和张雷也去了车站,几个老人相送着也是依依惜别,因为也毕竟将来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到了那一天美子的家人到三河来就更多了一家亲人,为此在老人们相送的目光里都多了好一层关心的蕴意。
美子的妈心里时时都是被这一家子感动着。
直到车子发动了走了,一家人在车上回过头来还看见相送的人站在那里,注目的着她们离去的车子。
美子的妈甚至还能感受到女儿和她离开时伤心的难过,亲生的毕竟是亲生的,离开了心里都会特别的想着。
美子妈在车上闷闷地念着。而女儿已过了年就虚二十四了,要是能和这一家人成了亲也就了却了些做母亲的担心。
所以美子的妈虽还没有和未来的亲家正式的谈这些,可她想她们也不求男方家非要有什么比如做官的或有钱的,而只要老实忠厚可靠就都比什么都强了。
美子妈想到这竟在脑子里浮现了未来的女婿张雷的模样来。
小伙子长得是端端正正一点没有社会调皮捣蛋的样子个子也和女儿配还有点文彬彬的。
啊哟,老人想到这些心里竟有些乐了起来,随着巅波的车子微微脸上绽出了人不易察觉的笑纹来。
车箱内也都是探亲回家的人,人们似还没完全从春节的喜庆中醒过来,人们嘴里吃着节日里的糕点嗑着瓜子或抽着只有春节才会吸的好的烟卷一路兴高采烈地说着城里的新鲜事。
美子的妈心情更是这样,这一个春节和往常的每一个春节都不完全一样,有着让她乐着心头的喜事。
文/越洸
编辑/王孝付
作者简介:越洸,安徽省铜陵市人,65年1月9日生人,本名越友谊,后改越洸,以示与人不同。81年中技毕业,分配至安徽省铜陵市有色公司风矿业工作,天生爱好文学,至成人后一发不可收,对文学写作、创作如饮甘饴,也如饮鸩止渴般堕落其间,风矿工作六年后,终于下海,在海水里浸泡后才知海水是咸的,奋力上岸求活,周周转转,辗辗转转近六十矣。文学写作害我不浅,以后退休只有稀饭喝。故再投文学写作、创作,就这样了!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