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妈在,才是家
文/甄春延
农历二月初一是妈妈离开的日子,一转眼15年过去了,我也都66岁了。每到这个时候,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我都会想到母亲的身影、声音。有时候夜里即使躺下了,闭着眼睛不动,在那里默默地想着母亲那曾经的一切……
母亲是个老革命,拿过枪打过仗,这还是文革后期听曾经搞过外调的人跟我们说的,我母亲拿过双枪,后来我问过母亲这件事,她笑了,拿枪打过仗是有,但没有双枪。
但凡有妈妈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
我的童年的既幸福又苦涩,小时候因为父母亲都是领导干部,即使三年困难时期,我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
家里有点好吃的,也是尽我吃,哥哥姐姐们也都让着我,那时候的确是幸福的童年。文革开始后,幸福的日子不再,因为父母亲都被“打倒”了,我就成为“黑五类”、“狗崽子”。
那时候不仅仅看不到母亲脸上的笑容,到时经常看到母亲的泪水,而这泪水几乎都是为我流的。
在云南的时候,我两次掉到水里差点被淹死,一次是在母亲被“批斗”的时候,被人救起,一次是在大山里面过江掉江里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爬上来的,每次母亲都抱着我痛哭。
一次我淘气从树上掉下来,腿上划了一道大口子,缝了17针。半夜疼得睡不着觉,母亲流着泪抱着我,我睡着了,母亲却抱着我坐了整整一夜。
的确,我的童年、少年时期非常苦涩。我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母亲仍然为我流泪。
我夫人因为身体不好,曾病了7-8年,当时母亲一提起这件事就落泪,说:“我老儿子,小时候遭罪,大了也没有享福。”每到这时,我都赶紧用话岔开,哄她高兴。
家中没有了妈妈,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小时候只有饿了、累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妈,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妈,我饿了”,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妈妈的应答,心便安定下来。于是,开始找吃的。吃饱了,喝足了,便再跑出去玩。
我小时候曾经住校,那时候就盼着回家,能看到妈妈,能吃到妈妈做的饭。有妈妈在,你就可以放心的天马行空独闯天下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你的理想。
路的前方还有路,你不可能一口气到达终点,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便是家,母亲在那里为你守候。我在前几年为哥哥姐姐建了一个“群”,名字就叫“港湾、我的家”。
自从妈妈去世后,我们兄弟姐妹还没有聚过。去年,本来有机会大家在一起聚聚,都从昆明、上海、北京赶回长春一聚,为父母亲扫扫墓,兄弟姐妹一起再见个面。
可惜的是,因为一个姐姐家里突然有急事,临时回昆明了,大家又没有在一起照个合影。
60年前,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合过一次影,就像音符一样,从高到低,很有意思。我们聚会时曾经又按照当年的排法排了一下,又照了一次相,遗憾的是少了一个姐姐。大家在一起畅叙几十年的亲情,互相勉励好好活着。
我最大的姐姐已经是78岁了,说心里话,我们这一代人见一面少一面,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能够让我们联系到一起的就是亲情,就是对父母亲的思念。
家,永远都不会远离你!即使是相隔千山万水,即使是远渡重洋,然而,母亲的身影,总是在你行程中,母亲的牵挂,就是你穿越时空回家的理由,母亲的唠叨就是你梦中的呓语。
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就是那生你养你的母亲。
作者:甄春延 写于2024年3月9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笔名春城旧友),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