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越六省的文化之旅(散记之十四)
二月梅
达山城临沂、观羲之故里
半个月的出行就要结束了。2023年11月17日一早,我们从连云港返回山东,不到两小时就到达了临沂。
临沂古称琅琊,是有名的“山之城、商之都、文之邦”,是山东的东南之阙,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大思想家荀子、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都出生或曾生活在这里。临沂还出土了《孙膑兵法》,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山东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大青山突围和孟良崮战役都曾发生在这个地区,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都是临沂的名片。临沂改革开放比较早,是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商贸中心。
我们到达临沂后,因出来时间较长了,大家不想再看更多的景点,只想看看王羲之故里。

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临沂(今临沂市),是晋代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故里在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1号,这里是“书圣”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公元315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建康(今南京),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齐”刘豫时易名为普照寺。直到1989年临沂市政府才将普照寺及周边殿宇进行整合拓展,形成了如今的王羲之故居,总面积80余亩,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千秋五贤四大主题景区及王羲之展厅、王献之展厅,以及兰亭图、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组成,是一座古典园林式的建筑。

故居正门上方由启功先生书写的“王羲之故居”五个鎏金大字。进园后首先看到西墙上由各个年代的书法名家为赞扬王羲之而留下的大量书法石刻,其中不乏书法精品,也可以说是一座书法宝库。


故居中最有名气的是洗砚池。据说王羲之每次练完字,都要在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得乌黑了。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由此看到,凡是成就一番事业,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居内还有王右军即王羲之祠。主要介绍了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和尚三位书法家的生平和书法作品。其中王羲之曾为宁远将军、会稽内史,后辞去官职,放情于山水之间。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又称东晋驸马,官至累迁中书令,是与父亲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合称“二王”。据说王献之当年还在秦淮河的古渡——“南浦渡”纳娶了一对姊妹花作为妾,姐姐叫桃叶,妹妹叫桃根,王献之还写了《桃叶歌》以记其事,成为秦淮河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和靚丽风景。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的后代,隋朝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大家,被称为隋朝书圣。



王羲之故居中最重要的景观要数院子里矗立的大型石壁上镌刻的《兰亭集序》了。石壁上的字苍劲雄健,大气磅礴,美不胜收。但又有说这字并不是王羲之的,很可能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临摹的。因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兰亭集序》,他当皇帝后,曾派监察御史萧翼设法寻找这一作品,其时真本已由王羲之的子孙一代一代传到了辩才和尚手上,萧翼用抢扰和欺骗的手段,将辩才和尚保存的《兰亭集序》抢到手,交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在极尽欣赏的同时,多次让书法家虞世南临摹此作,故此有了临摹的《兰亭集序》传世,真本的《兰亭集序》据说已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之中了。
天下一枝笔,芳名千百年。
稚童端管正,池水洗圭玄。
万代兰亭序,三冬刺史官。
不求强以仕,书圣照人间。
看完王羲之故居,接着就往济南赶了,下午1点半顺利到达济南,终于结束了这次为期15天、经越6省19个市县的出行。

这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之旅,这是行走八千里路的一次长途跋涉,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将永远深深的印在我一生的记忆里。
(全文完)
2024年1月写于三亚
衷心感谢各位老友、各界朋友对本文近半个月的阅读、点赞、瑞评、指点及陪伴。衷心感谢编辑同志的辛苦劳作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道谢了。
2024年3月9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