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两个半”》
文/山里布衣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北京卫视区某连当副连长,是连队后勤的“小管家”。
在司务长与后勤全体战士的辛勤努力下,连队官兵吃的饱、吃的好,战斗力显著提升,被师评为“伙食管理先进单位”。
军事院校“出身”的我,除对步兵的“四大技术”(射击、投单、刺杀、土工作业)颇有了解掌握以外,对后勤工作是“白脖子、门外汉”。
为尽快成为后勤工作的“行家里手”,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在协助连长组织好军事勤务训练的同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到炊事班与战士们谈形势、聊家常,切磋厨艺,练习“刀功”,“红白两案”两边忙,烹炒煎炸“两手”抓。特别是星期天和法定节假日,厨房好像施了“定身法”,肯定有自己与“伙头军”们并肩折菜,洗菜、切肉、烹饪的身影,与大家一起,给官兵们做好了一顿又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大餐。
战士们为表扬自己当“官”没架子,经常到烧饭、做菜、煮汤的“前沿阵地”当战斗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身先士卒,扑下身子真学实干的行动,称我是炊事班的“半个人、半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