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励志多佳联
文 /杨宇峰
有关修身励志的佳联古今皆有,因其“载道明理,文道统一”的特点和蕴含着正能量的磁性吸引力而倍加使人喜爱。
笔者现将平时看书看报及与人交谈散记的此类联语,翻出来整理成篇,敬奉读者分享,旨在与各位楹联爱好者学习交流,以共同弘扬楹联文化,并从中得益养心,善己善人,有为社会。
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有一副励志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
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他刻在压纸铜条上的对联,用以自勉。此联匠心独运地巧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发奋攻书、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 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他出任江苏廉访使时,曾在大堂上悬挂自题修身励志联以自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以海之“有容”,告戒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以山之“无欲”,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个刚直不阿的直臣廉吏。
他还自撰一副劝勉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为了国家利益,自己可以生死不惧,祸福不避,这样的忠贞,如此的胸怀,让人钦佩!
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自题联: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上下联皆是寓意老当益壮,老有可为,其砺志奋发的阳光心态跃然纸上,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嘉庆年间左都御史姚元之,自撰联: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此联看出作者修养颇深,涉世浅者难得有如此哲言。上联下联,联中有对,浑然天成,实属难得之修身励志佳联。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所撰联:
读书好,耕田好,说好就
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
难。
联语自然,好似信口说来,无造作之辞。尤其下联,寓意深刻,含有几分辩证法于内。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题书斋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短短十个字,言简意深,看似一副联咏物,其实是一种“删繁就简”淡泊处世的修身心态。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彭元瑞,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他自撰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
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
鸡。
此联自问自答,新颖别致。下联意在惜时勤勉,有催人奋进之妙。难怪后人多以此联,为作自勉联贴于座右为铭。
清代文学家、楹联家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此联看似写亭,实则写人的心境。风月既“无价”何不尽享之,山水既“有情”理应亲近矣。走出去观景吧,可游之健身,且陶情养性,何乐而不为也!
刘墉,官至内阁大学士,一生公正清廉,他晚年所题咏情怀联:
粗茶淡饭布衣裳,这清福
被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此事
遗儿辈为之。
此联明白如话,幽默风趣。上联将平生洁简视为“享清福”,不知那些贪官们看了是何感想?下联对儿孙们寄于的殷切厚望。也是自己退职安度晚年,留好样给儿孙,放手让他们实践历练独当一面干事业。当父亲的有如此情怀,实属难得。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自勉联: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此联将受苦,吃亏,视为是一种高尚的境界,难能可贵。
姚元之,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所撰联: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此联有要成大器必须不耻下问、谦虚好学之含意。用“水成海”与“山极天”作比喻,形象生动,理在其中,颇能给人不断进取向上之启迪。
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俞樾,自撰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这是两句涉世警言,哲理性很强。是修身励志的佳联。
翁同龢,清末学者、书法家,他自题联:
墨翻衫袖吾方醉;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联写对书法的痴迷,下联写对学识的自信,此句已成为修身励志的经典名言。
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自题联:
直上中天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联想他案头拨墨,纸上骏马奔腾,意念天马行空,励志“揽日月”“洗乾坤”,这是行等的气魄啊!
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名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儒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七律.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来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水载舟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诗中的颈联句。上联“千夫”在这里指的是“敌人”,下联原出洪亮吉《北京诗话》中联句“饮饱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巧借此句,将“饮饱”改为“俯首”。摈弃了原句颓废低下的情调,换上了甘做人民大众之牛的全新思想。
上下联连贯起来读,形象生动、对比鲜明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爱憎。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确是做人修身的座右铭。
当代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刘粟海,自题修身联: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
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
云舒。
按刘粟海大师自己所说:“这是我几十年的心境。”此联胸臆博大、定力自信,堪称佳联。
当代楹联大家梁石先生曾改过古人一副联,遂成:
事能有得心常惬;
人到无私品自高。
此联原作是清道光年间文人陈白崖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多少有点安于现状之感,经改后,上联“知足”换成“有得”,下联“无求”换成“无私”,便有了积极进取和无私奉献之壮怀豪情。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多首七律诗中,富含哲理,彰显智慧和壮志的联语写得极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和柳亚子先生》诗中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到韶山》诗中的:
唯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些联语皆是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书赠挚友杨子惠的一副对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此联原出于北京宣武门外松筠庵杨椒山故居。杨椒山,明代官员,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诗句。李大钊巧改“辣”为“妙”,一字妙笔,全联生辉。
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学,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于右任先生,自撰励志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不世名。
此联的名利观充满着正能量,有着“天下为公”的大胸襟、大志向、大理想,让人敬佩。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年在天津读中学时,为一位同学东渡日本留学题赠一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联语仅八个字,但气势磅礴,志气非凡,字里行间表现出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壮志豪情。
名人名联影响深远,但佚名者也多有修身励志的警言佳作,如:
修身岂为名传世;
做事惟思利及人。
折射出的是修身务实,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
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
容人。
此联构思巧妙,以“棋”比世事,以“海”喻心田,给后面的半句联语做了铺垫,顺其自然,恰成妙联。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修身真谛的哲理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此上下联寓意相同,都是说功夫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用“宝剑”“梅花”两个物分别撰句表意,有加强深化主题之妙。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上联句出自《孟子》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做到严于律己,是人生一大乐趣。下联句化用《穀梁传》中评《春秋》一说:“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此联借“褒贬”两字化成新意,所讲对一个人的评价是褒是贬,历史自会做出回答。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上下联语,读来出尔反尔,自相矛盾。但仔细想来,言其之实,合其情理,这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用辨证法的思维,讲明凡事要把握好“度”。过之,则会向相反的地步转变。
日亲日近,日疏日远;
自轻自贱,自重自尊。
此联中,“日”和“自”两字,隔字重叠,给人以着重加深之感。对人对己,于情剖理,寓意深刻。
老村一清末秀才遗宅的大门上,仍隐约可见的一副对联:
有容德乃大;
无私心自安。
想来当年那位秀才,有此等心境,也可谓是不同凡响了。
笔者在整理此类对联的散记中,也翻出自已所撰的一些拙联(新韵),有的自感有点意思,特以糠附米,放置篇尾。就算是拿出来晒晒,沾点阳光吧!联曰:
洁持自己德为玉;
善待他人爱是金。
朴实敦厚为人友;
烂漫天真是我师。
精卫衔木微,宏图填海;
愚公挖石小,大志移山。
觅知音不嫌路远;
观胜景何惧山高!
2024.3.8 于润心斋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