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晶清 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安徽省作协会员,散文《吃百家饭之首的故事》荣获2023年中国知青作家杯第二届征文大赛一等奖。现任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高级作家、中国文联出版社“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作家、编委”,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协等会员。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1000余篇作品发表在《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文史天地、《人民铁道报》"汽笛"、《人民铁道报》"旅游列车"、《人民铁道报》站名掌故、安徽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广场、上海铁道报《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最美家书》、作品分别被上海、浦东、傅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散文:
军花泪绝
作者:胡晶清
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将本篇献给巾帼英雄和天下母亲们!
“士丹我最爱的人,最亲的人,爱不够的人 --- ---,你太好了,我的亲人。”
这是“抗美援朝”巾帼功臣、耄耋老人的胡宝珠饱含热泪于12月5日写给刚刚发现驾鹤西去的伴侣顾士丹先生的第一封书面“遗言”。
顾士丹、江苏无锡长安乡人士,父母从事传统男耕女织的“三农”生活,对稳重聪慧的长子寄予厚望、全力供他读书,1953年金秋时节,顾士丹不负众望考上了上海铁路学校信号专业。乡亲们赞不绝口:“考上铁路学校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别看是中专,从进校门开始吃饭不花钱、毕业吃“皇粮”、信号就是闪烁红黄绿(旗)白紫不同颜色指挥火车前进、倒退、停车、进股道的‘指挥官’,还能带父母和家人游玩五湖四海游天下,云云。”
顾士丹参加铁路工作后,在数十年的铁路事业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了上海铁路局合肥电务段管辖范围(合肥、淮南、淮北、阜阳、亳州、六安、安庆等地)。
顾士丹先生从学员、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顾老总到信号室主任等岗位,为人民出行安全,国家物资运输安全、把自己的青春乃至毕生精力献给了铁路大动脉,被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授予“蚌铁百杰”荣誉称号。
撰写《遗言》者是顾老总一生所仰慕“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美如冠玉”抗美援朝出身入死的机要战士,终身伴侣胡宝珠。
七十五年前,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刚刚冒出地平线,西方的滚滚乌云铺天盖地压了过来,朝鲜半岛天空战机轰鸣、海面上一艘艘美国军舰、航空母舰如海上巨霸,陆地、山川一辆辆坦克、炮车、后勤汽车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在一条条盘山公路向朝鲜、向鸭绿江、向中国东北碾压过来。北朝鲜告急、向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求救。唇亡齿寒,新中国人民领袖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
正值舞象之年(十六七岁)的胡宝珠借话务工作之便多次打电话,向老红军、铁路局局长赵国栋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保证入伍后不哭鼻子、不闹情绪、不找麻烦,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1952年6月的一天,在夜色掩护下,她跟随大部队来到朝鲜,先后奔赴新成川、新义州、平壤从事机要部队的话务所工作。部队教官对话务兵的铁纪是,除了百分之百完成部队首长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以外,休息时间要训练擒拿格斗的高难技巧、射击要百发百中;对于偷袭的敌特分子反应要快、出手要狠、做到一招致死、一枪致命,行军要做到来无声、去无音、不掉队;工作中所有业务要保密、不外传、含中朝战友和家人。她和战友们在不同山洞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了两年零一个月,直到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方才凯旋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她和战友们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是一支整建制出国、又整建制回到祖国,屡立战功称为传奇的部队。
胡宝珠热烈响应建设祖国号召,先后考取了工农速成中学、山东大学,1958年9月回上海铁路局合肥电务段从事财务工作直至担任财务主任到退休。被上级和职工称为“精打细算抠门的铁算盘”。
经段领导、一位老八路的介绍,通过两年多的相识、相知、相爱,1961年金秋时节,两人在领导、同事乃至于双方亲人的见证下,参加了单位共青团组织的集体婚礼。“一半一半,终生相伴”,夫妻恩爱,育有两女,长女顾燕、(长婿罗亚桥在单位是技术人才、好领导)次女顾卫、(次婿顾胜利在单位是好员工)在家孝顺长辈,两家夫妇轮流值班,花样翻新做父母最爱吃的菜肴、买不同地方最新鲜的水果快递到家,多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传为佳话。
胡宝珠、顾士丹在事业与家庭堪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育女有方,在单位赫赫有名,光荣评为一九九四年度上海铁路局“五好家庭”。
1986年 月胡宝珠光荣退休居家养老,时常回忆抗美援朝、从事铁路事业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梦幻中仿佛又回到了朝鲜神秘的山洞上传前方战情、下达首长命令。休息时间又在锻炼擒拿格斗、射击比赛、跨越战壕--- ---突然,一次从疼痛中醒来,原来,跌倒了。之后,骨折、肩膀、关节疼痛、脑震荡、脑挫伤、脑梗等症状不断找上门来,原本健康的身躯各部功能不断走下坡路。夫君为了把她从冰冷的地上扶起来,累的腰无法直立,到医院拍片原来腰部用力过度骨折,无法治愈。至此,两人都留下病根,四肢无力,走路躬行。
顾燕、罗亚桥招呼父母大人:“再有类似情况打电话,我们住的就是前、后楼的距离,赶来就几分钟的时间,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事理,客气啥!”
顾卫、顾胜利说:“有情况,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开车过来也就十几分钟。”
鉴于两位老人遇特殊情况不愿意麻烦子女现状,孩子们经过多次调研、考察、现场观摩,与长辈商榷,于2021年3月6日入住合肥市养亲苑。
刚刚入住就得到了养亲苑健康管理团队医生护士,对胡宝珠女士、顾士丹先生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制定了中度失能等级个性化护理方案、配备必要用品、医护人员每天上午查房问诊、测量血压血糖、指导康复运动、健康饮食、全程微笑服务,老人和子女感觉到新时代老有所养政策的英明,养亲苑宾至如归、暖心服务的幸福感。
11月15日上午,在顾士丹先生火化后,老领导、老同事、至爱亲朋好友代表纷纷来养亲苑看望胡宝珠女士。然而,大家都知道他们夫妇“举案齐眉,瑟瑟和鸣”的故事,没有人告诉此行真相。胡宝珠十分客气地说:“谢谢大家来看我和士丹,等他病好了,我们请大家吃饭”。她不知道她的男神已悄然离她而去。时光如苒,他们天人相隔。
12月4日是胡女士的生日,顾先生“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必做一桌满汉全席”,今天生日不见人影。这位转战朝鲜三千里江山的巾帼英雄脑细胞快速转动起来,联想到众亲来看她的情景,突然明白,我的士丹高飞了,那怎么行呢、不能让他一个人走在天堂孤零零的《小路》上,你喜欢听我唱《英雄儿女》赞歌,现在就唱给你听:“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
夜深人静,她反复唱着这首歌曲,惊醒了陪床的小女儿顾卫,顾卫听到歌曲时连忙用手机录下来充满情感的“保和平”三个字。
第二天,她就写下了两封《遗言》,第二封第一句是:“我的士丹我来了,--- ---我跟你一块走,这是最大的幸福,--- ---永别了亲人们”。
1月16日,胡宝珠在天堂《小路》上与顾士丹再次执手。
胡晶清
2024年3月7日于上海浦东
养亲苑的医护人员正在给抗美援朝老战士胡宝珠问诊。
顾先生在疫情后,虚弱的身体受到许多细菌攻击,患上胆囊炎、肠梗阻等疾病,住进隔离病房,于兔年11月13日凌晨撒手人寰。
对敌一招致死、一枪毙命,多次立功。 1954年7月在平壤部队营地留影并凯旋回国。

1961年金秋,胡宝珠与顾士丹结为伉俪。
2013年春节,胡宝珠与顾士丹金婚纪念
2020年10月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
2023年10月18日于合肥养亲苑,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2023年11月13日顾士丹瞒着军花胡宝珠先走。
2023年12月5日胡宝珠获悉君已去含着热泪撰写《遗言》。
今音评论: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胡晶清创作的散文“军花泪绝”的核心是,一个人在现实中如何走的更远和站的更高,需要的是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篇散文介绍了胡宝珠老人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向领导主动提出参军,抗美援朝得到批准,在机要岗位上作出贡献并顺利回国。经人介绍,和从事铁路事业的顾士丹先生结婚。
散文给读者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条是胡宝珠老人年轻时入朝参战的经历,另一条是顾士丹把一生精力献给铁路事业的故事。文章采取了双线并进的板块结构,做实了文章的质感部分,其特征是以自然段的详略,来体现和提供阅读审美。作者所采用的素材,也都是围绕题目中的“泪绝”在作筛选和调度,由此突出文章的内涵,有两个,一个是义无反顾,另一个是无怨无悔。
这就涉及到了两个人物的眼光和见识。当一个人缺少这两样东西的时候,走的远和站的高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而这篇文章告诉给读者的是如何防止和杜绝这个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这时候,文章的深邃也体现出来了,一个义无反顾的时间长度,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章所提供的一条历史长线,由它们之间的自然连贯,展现的是社会发展在各个阶段的形式,这个形式也检验了人物意志和信仰,它也贯穿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一目了然。
同时,对于人物无怨无悔的认识,也是从文章中获知的,最典型的就是胡宝珠入朝参战。文章提供了这样的看点,如,看人物的主观意识和主动精神。在看的过程中,自觉的看到了两个人物无怨无悔的具体分解和落实的地方。人生如棋是一种情况,而落子无悔又是另一种情况。文章倾向于后者落子无悔的那一头。
文章还逐渐导引出这么一个理:热忱过后是别离,从此江湖是路人。这是文章题目中的后两个字“泪绝”意的展开。此时,文章又引出了人的信仰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与区别,这两个点同时又放在了现实中,对一个人的认知在进行考量。这个有点难度,但它和一个人所要站的高度和走向更远的地方并不矛盾。如果会区别会划分,站的高度自然就不一样。这时候,文章字里行间的表面和它所自然蕴藏的内涵,其实是以两种形式在向世人展示。
比如,看到了人物对待爱情观和婚姻观态度的严肃和执着,呵护与包容,最终还看到了追随而去的悲壮等。能够让读者体会的是人物的一种心境,其中,也是一个因缘而牵。这时候人物的信仰也被这个缘字所包括和服从。这是文章在后半部分体现出的大雁式爱情的玄幻意识,由此把文章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尤其是胡宝珠老人的第二封遗言的开头部分。这篇文章给读者留下的思考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去理会一个现实的复杂社会。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一步,但人生的路没有绝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而胡宝珠老人选择了随他而去。或许,这也是人物勇敢去享受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20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