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已步入迟暮之年的我仍旧还是那样的浪漫,这一天我仍旧还是送给妻子一束鲜花,我们仍旧一起品尝丰盛的节日晚餐,席间我们仍旧又谈起38年前我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战送给妻子的节日礼物。1987年我在老山前线迎来了第一个三八妇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前线条件艰苦,拿不出什么送给妻子,那一天阵地上战士们接到恋人“吹灯”来信沮丧的模样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想起了妻子和刚满一岁可爱的儿子,与我共同饱尝着生死离别的痛苦,于是,我连夜写下了《把这个称呼送给你》这首诗(此诗收录于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热血》诗集),算作我送给妻子的节日礼物。38年过去了,每当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我和妻子总是谈到这首诗,想起38年前那个三八妇女节。妻子说还是那首诗值得回味和珍藏,因为那段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终生难忘。这首诗与其说是写给妻子,不如说是写给我们走过的军旅生涯,写给我们曾经历的难忘岁月。
2024年三八节于天津

把这个称呼送给你
一 一封在38年前三八妇女节从老山前线写给妻子的信
文/冯冠山
我认识你
真正的认识你
还是到了前线
始于收到你的第一封来信
一句“亲爱的……”
熟悉又那么陌生
平凡又那么珍重
明天待东方破晓
我就要到阵地去
去看看日夜赤身裸体
蜷缩在猫耳洞的弟兄
本不想告诉你
当我背上冲锋枪
当第一枚 “光荣弹”
挂在脖颈那一刻
还是不由自主地写下
“亲爱的……”给你的信
我抚摸着脖颈上的“光荣弹”
我知道意味着什么
脖颈多了一枚“光荣弹”
贴着胸口的口袋里也多了一张照片
不同的是把过去经常放在
贴着胸口的你那张彩色照片
换成了多了一个人
你同儿子的合影
就这样脖子挂着冰冷的“光荣弹”
揣着被胸口捂热的照片
沿着崎岖山路走向阵地

随后每次通信
你都是写得那么多那么细
写满的全是儿子的事儿
我给你回信写的总是那么少那么简单
简单的就差只报个平安
我不想也不忍把前线的事告诉你
怕你惦记
我也不想告诉你
阵地上的弟兄们
收到的那封被战火熏黑
那个她的来信
连同弟兄们手中的丘比特之箭
一同被战火烧成两截
可你的信还是如期而至
写得还是那么多那么细
开头还是那句“亲爱的……”
弟兄们凑上来
满脸羞涩挤到信前
说只看一眼
只看了一眼信开头那句“亲爱的……”
便躲在一边闭上了眼睛
陶醉地像吃了一顿美味大餐
接下来便是泪流满面
还有手中那折断的丘比特之箭
夜深了,炮声停了
阵地静的只剩下猫耳洞里阵阵的鼾声
我钻进洞里就着蜡烛的荧光
决定给你写一封长信
像你一样写的那么多那么细
把阵地上被战火熏黑的信
和烧断的丘比特之箭事告诉你
还有那不知道在阵地上
度过这个寂静的夜晚
明天迎来的是一个
阴雨飘满的淫雾弥漫
还是血腥风雨的黎明
我怕来不及
今夜
今夜我决定把“亲爱的……”这个称呼
送给你
1987年三八妇女节
于老山前线
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害、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歌颂凡人英雄和讴歌新时代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战争纪实)、《闲聊》(生活记事),《视界》(欧洲见闻)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主播介绍

李焰,现为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文学院宣传部长,河北文学之声副主编,河北文学之声优秀主播,青年文学社朗诵团长,荣获河北省“朗读者”朗诵大赛第三名,曾经多次主持石家庄电视台百姓春晚和河北省中老年春晚。喜欢朗诵,唱歌,旅游。最大的心愿是:用自己的声音诠释美好的生活,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