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安徽作协会员,执教高校中文系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已在各地微刊发文近7千篇,点击“张玉庭”或“张玉庭微信”,可见到其中的大部分作品。
《聊斋志异》这样写狼
张玉庭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作品写到了狼。
这些写狼的作品,挺值得用细品。
狼人对峙--紧张而有趣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细品《狼三则》中的后两则。
其一写道,屠夫卖肉归来,一狼紧跟不舍,屠夫知其用意在肉,就将肉高高挂在树上,第二天,当屠夫前来取肉时,发现狼已吊死在树上--原来,肉是挂在钩子上的,狼跳起吃肉时,那钩子正好勾住了狼的嘴巴。
另一则写道,屠夫被狼跟踪,无奈躲进一间农人守夜的小屋,那狼穷凶极恶,居然迫不急待地把爪子伸了进来,面对如此险情,屠夫急中生智,一把抓住狼爪,先用身边仅有的一把小刀把狼爪割破,再用吹猪的方法使劲吹了起来,果然把个狼吹死了,“出视,则狼涨如牛,股直不能曲,口张不能阖,遂负之以归。”
请注意这两则故事,其情节的走向与语文教材所选的《狼》基本一致,这就是:先是人狼遭遇,双方紧张对峙,再后是双方斗智斗勇,狼步步进逼,人小心防范,至于结果,又都是狼因利令智昏而打了败仗,人则因机智沉着而争得了主动,直到凯歌高奏。
狼的衙门--独目惊心
人们常用“虎狼横行”比喻黑暗的封建社会,对此,《聊斋志异》中也有巧妙的描绘,《梦狼》一文就以“狼衙门”做为象征,一举揭露了黑暗社会的本质。
作品的内容是:
某甲是个贪得无厌赃官,他的父亲则老实厚道。一次,老父思子心切前去探望,才发现儿子的衙门十分可怕:“窥其门,有一巨狼当道,”“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视墀中,白骨如山。”那么,儿子用什么招待老父呢?“忽一狼衔死人,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甲曰:‘聊充庖厨。’”
显然,在这里,蒲松龄已把磨牙吮血的封建衙门高度形象化了,这就是,衙门里尸骨如山,上下皆狼,人肉宴正办得轰轰烈烈,也难怪老父亲见了胆战心惊。
下文还写道,这人肉宴正欲开张,忽群狼惊慌,“纷然皋避,或窜床下,或伏几底”,原来,是金甲神人来惩罚它们了,某甲也颓然倒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恶虎。金甲神人拿出巨锤,一举敲下了老虎的门牙,“虎大吼,声震山岳。翁大惧,梦醒。”
注意,以梦境的方式再现现实,这是《聊斋志异》写故事的一个常见手法,试想,这个暗无天日充满了血腥味的狼衙门,不正是封建官府鱼肉人民敲骨吸髓的绝妙缩影吗?
狼完蛋了--大快人心!
《聊斋志异》中写狼的故事,不少是以狼的失败而告终的,充满了喜剧气氛。
请看上文提到的《梦狼》的结尾:老父从梦中醒来后,提心吊胆,就让次子前去看看某甲,结果看到,某甲果然新掉了门牙(这正是梦中梦到的情景)。不久,某甲迁任京官,在上任路上被报仇的百姓砍掉了脑袋,阴间的主宰考虑到其父的善心,准其再活两年。为了以示惩罚,还命令金甲神人把某甲的脑袋偏转90度以后再安到脖子上去!某甲从此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人!如此结尾,显然是要告诉人们,谁做了恶,谁就势必要受到惩罚,读来大快人心。
让我们再看一个十六岁男孩连杀三狼的动人故事。
于江的父亲夜宿田间,被狼吃了。于江悲愤欲绝,立志报仇,就带了一把铁锤来到父亲被咬死的地方,直挺挺地睡好等待狼来,果然,狼得意万分“欢跃直前”,于江也就出其不意,挥锤猛击,连杀二狼。不久,于江还做梦梦到父亲,父亲告他:“杀吾者,其鼻白,此都非是。”于江受到启发,在冥冥夜色中又苦等了四天,才终于等到了那只恶狼。此狼格外狡猾,竟然一口咬住于江的腿,要将它拖走慢慢享用,此时的于江忍住巨痛,不声不响,坚韧地等待着打狼的最佳时机:“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于地……江骤起锤之……细视之,其鼻白,大喜,负之以归……”正所谓:壮哉!于江!勇哉!于江!
总之,《聊斋志异》中写狼的作品,不仅写的明快简洁,而且读来惊心动魄,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是的确能给人许多启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