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飞劲舞乐铿锵——《庞进文集第十六卷•龙凤飞声》后记
我是一个从文学创作进入文化研究,在文化研究的同时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的人。生活中,常常受自然风物、人间事象、图书视频、他人文字等等“契缘”的触动,忽然间就灵光闪现,有了碎玉屑金、些些许许的感悟心得,于是,就想到用“诗、词、联”的形式将其记录、表现出来。想讲究了,就严格按传统诗词联语对平仄对仗等等的要求作;不想讲究了,就随兴铺排、率意抒发,甚至“打油”“顺口溜”,只求把自己想表达的情丝意绪舒畅、妙趣地予以表达。这样,几十年下来,竟有了可归入“诗、词、联”的作品830多件。去年至今年,整理出版个人文集,按时间顺序,将退休前,即2016年年底前创作的373件作品收入《庞进文集第十五卷·龙情凤韵》。本集是文集的第十六卷,收入退休后,即2017年开年至今创作的作品464件。
这些“诗、词、联”,对我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或者说效用:
第一,记录感悟。人活在世,总要与“主体”即本人之外的“客体”打交道,这些由人、物、事、象等组成的“客体”,总会以各种各样的“契缘”,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作用于“主体”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这“主体”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往往会因了某“客体”信息的触碰、刺激,而活跃、而兴奋。于是,便有了建立在种种复杂神奇联系之上的感觉、联想、推理、体验,即所谓的“感悟”。这样的感悟,若不及时地诉诸文字,就会柳絮雁毛般风散而去。于是,“诗、词、联”就成了我记录感悟的最好方式、最优载体。
第二,锤炼语言。“诗、词、联”属于文学艺术,对语言有较高的,甚至很高的要求。古贤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我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常常为了找到合适、恰贴、生动、形象、准确、精美的字、词、句,而斟来酌去、查典翻书、琢三磨四、反反复复,直到满意为止。当你下了“踏破铁鞋”,甚至“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功夫,终于找到理想的、别致的、堪称佳妙的字、词,从而写出让自己眼、心一亮,也可能会让读者眼、心一亮的句子时,那感觉,就像你心仪久久的美人,跨越了千山万水,一下子扑到了你的怀中。
第三,为书法提供原本。我在文学写作、文化研究之外,还爱好书法。我写的隶书、行书作品,多被欣赏、雅好者收藏,也常常应请求而题,亮相于各种文化活动,成为大家喜欢的奖品。一般书家,多写唐诗宋词、先贤名句,我在写唐诗宋词、先贤名句之外,还多写我自己创作的“诗、词、联”。于是,我的书法作品,就有了一般书家要达到就得下大一些功夫的内涵、风韵、魅力。
甲辰龙年到来前后,我先后在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和加拿大中国笔会组织、举办的新春讲坛上做龙文化讲座。讲座进入尾声时,我都这样讲:“1988年2月,戊辰龙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三十二岁的我,因西北大学历史系韩养民教授的一句话,答应为其主编的‘中国风俗丛书’写《龙的习俗》一书,从而进入龙凤文化研究领域。三十六年来,我研究、升华龙凤,龙凤成就、升华我。我现已六十八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想我只要能相对健康地活着,我就会一如既往地研究龙凤文化、弘扬龙凤精神、践行龙道理念……享受求索、奉献带来的快慰。”
研究龙凤是我毕生的事业。文化研究和文学写作,在我这里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文化研究使我的文学写作深刻隽永,文学写作使我的文化研究喜闻乐见。我创作的“诗、词、联”,或直接写到龙凤,或渗透、体现着龙凤的魂魄、血性、风韵。这也是本卷文集以《龙凤飞声》为名的主要原因。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时序已然进入阳气升、气温暖、春雷震响——前几天就听到了、植物萌发、蛰伏动物起身的日子,用龙凤文化的语言说,就是到了龙抬头、凤振翅的时节。愿与这本书有缘的朋友,如龙似凤,乘浩荡春风,以吉祥为伴,精神抖擞,健飞劲舞!
(2024年3月5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庞进文集第十六卷•龙凤飞声》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以电子书和纸质书相结合的方式出版发行。电子书通过“中华龙凤文化网(http://www.loongfeng.org)”首发,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免费下载。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庞进文集》(一至十六卷)等著作四十九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