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9月5日,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5名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撤退,将围剿我冀西革命根据地的2000余名侵华日军诱入狼牙山棋盘坨绝路,他们向敌人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推下身边最后一块石头,砸断枪支,面对围上来的日军,凛然跳下百丈悬崖......
跳崖的5名战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葛振林和宋学义跳崖后被半山腰的树杈挂住,葛振林的头和腿受重伤,宋学义浑身是血,腰部骨头肌肉伤得最重,他俩 互相鼓励,咬着牙艰难地攀上原阵地,互相搀扶往前走,遇到地方干部余药夫帮他俩归队。尔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同在野战医院养伤,白求恩大夫还给他俩看过病。晋察冀边区召开表彰大会,杨成武司令员给他俩授勋。
1943年,葛振林宋学义两位壮士在抗大二分校分别,葛振林随部队去了延安,后参加平津战役、清风店战役、抗美援朝,后到地方工作,从河北到湖南,先后任衡阳县、市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82年离休,2005年3月1日,在衡阳169医院病逝,享年88岁。
宋学义因腰部伤重无法适应部队紧张的战斗生活,被组织上安排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搞土改,担任农会主席。期间在村长的撮合下,宋学义和贫农的女儿李桂荣结了婚。1947年6月,讨饭路上参军8个年头后,宋学义带着妻子和岳父母回到老家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
宋学义回老家后默默生产,从不表露自己的功勋,甘当平常人。1951年10月,沁阳县委遵照上级指示;查找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几经周折,在沁河滩地里找到了一身泥巴正在劳动的宋学义,大张旗鼓为他召开了表彰会。
在家乡的几十年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宋学义身残志坚战沁河,耗尽心力为乡亲,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干部群众有目共睹,口碑久在,风范永驻。1971年6月26日,顶天立地的英雄、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宋学义壮士在郑州一家医院逝世,终年53岁。
目前,宋学义故居已成为焦作市红色教育基地,一队队参观者在院子前小广场肃立,面对党旗举拳宣誓,尔后凝视着街门门楣上挂的6块“军属光荣”牌子,不解地向讲解员询问......
宋学义李桂荣夫妇育有2男6女,8个孩子,序排为长女宋强、长子宋大保、次子宋福保、二女宋挺、三女宋玉娥、双胞胎四女五女宋玉梅、宋玉琴、六女宋保红。老大宋强1947年5月生,小八宋保红1967年2月生,大姐比小妹大20岁。姊妹8个中老大宋强和老五宋玉娥因身体条件未能参军,其余6个都曾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宋大保在空军,宋福保在原二炮部队,宋挺、宋玉梅、宋玉琴在原广州军区,宋保红在济南军区,目前大保过世,其余均已退役,街门上的6个“军属光荣”牌就是他们姊妹6个的。
宋学义有4个女婿也曾是军人,二女婿苗武军在原广州军区 ,三女婿田才元在原87069部队,四女婿肖飞在海军部队,六女 在原济南军区。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战争中,宋家3位现役军人上了战场,宋大保驾直升飞机来回运物资和伤员,宋挺的丈夫苗武军在前线作战,宋挺从事战地救护,荣立三等功。
宋学义的第三代人有6位军人,分别是:宋强的两个儿子梁战胜、梁文辉;宋大保的儿子宋涛;宋挺的儿子苗伟;宋玉娥的儿子田甜;宋玉梅的女婿彭江伟。
目前,宋家三代先后走出17位军人,他们分别在陆军、空军、海军、火箭军战斗工作生活过。一位壮士,满门军人,共和国的大厦有千万英雄儿女和他们共同护卫。
2015年9月3日,在首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徒步方阵中的“狼牙山五壮士”英模方阵气势如虹,宋学义的儿子宋福保和葛振林的儿子葛胜利同乘一辆受阅车,两支受阅队伍先后从天安门前经过,向城楼上的首长们行标准军礼。
2013年8月27日,张某虚构事实,散布谣言,在网络公开发表歪曲狼牙山五壮士的言论。尔后,洪某先后在一家网站和杂志公开发表《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有多处不实》《“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以隐晦阴暗的手法,断章取义,污蔑抹黑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的长子葛长生和宋学义的次子宋福保拍案而起,一纸状子将张洪二人告上法庭,他俩面对记者掷地有声:“我们对这场诉讼的立场是不接受调解,不妥协,不中止,还英灵一个安宁,还社会一块净土”。经几次开庭,最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原告胜诉,一桩“捍卫‘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轰动京城,壮士后人以法律维护了父辈的荣誉与尊严。
宋学义对子女言传身教,要求极为严厉。大保13岁时,父亲要求他每天放学或星期天必须去地里干活,手上磨出血泡再磨成老茧,算是过了第一关。1966年,大保在城里上初中,因买了一双凉鞋被父亲狠狠训斥:“你是农村人,农村还没人穿凉鞋,你不能带这个头!”宋学义又对在场的儿女们说:“你们现在还小,长大后凭自己本事吃饭,路由自己走,不要指望沾谁的光”。就这样,儿女们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艰苦奋斗,默默实干,靠自己的能力先后参加了工作,以父亲为榜样,不争名,不图利,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
宋学义经常提醒子女:有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求人。宋福保的儿子宋晗大学毕业,找的工作不很理想,有亲友撺掇找有关领导说说,毕竟是老英雄的孙子,福保却大发雷霆,一口拒绝,父亲不屈的脊梁在他身上体现。
宋福保的孙女宋紫玉从小受家庭熏陶,上小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传承红色家风——记我的太爷爷宋学义》,登在《焦作日报》,文中写了太爷爷的英雄事迹、吃苦耐劳精神、爷爷继承太爷爷的生活工作作风、爸爸妈妈要给太爷爷争光的叮嘱,结尾写道:受老辈们的影响,我要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有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跟党走,立志向,有梦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长大后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就这样,壮士后人代代传承着英雄的红色基因。

作者简介:杨寿远,河南沁阳人,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作协会员,沁阳作协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