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越六省的文化之旅(散记之十一)
二月梅
赴淮安瞻仰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情迫再谋翔宇面。
策马加鞭,急向淮安赶。
生后家慈先陨难。
成年未及江山挽。
血雨腥风生死伴。
治国安民,赤胆忠心献。
尽瘁鞠躬无悔倦。
海棠花放香辉满。
注:翔宇,即周总理别名
这是2023年11月15日下午2时从南京去淮安,准备瞻仰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的路上,写的一首《蝴蝶花·怀念周总理》。去淮安瞻仰周总理纪念馆和看总理故居,也是向往已久的事情了。

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地处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是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运河名城,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也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人杰地灵,汉代大军事家韩信、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都是当地名人,尤其周恩来总理出生在这里,给这座城市更增加了无尽的光彩。

下午3时半到达淮安就急着去看纪念馆,可没想到纪念馆有好几个门,找了三个地方才找到。因寻找纪念馆耽误了不少时间,进馆已四点多了,进大厅后有个服务台,想找个讲解员没有找到人。算了,就凑合着自己看吧。

实事求是地说,周总理纪念馆搞得还是非常好的。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纪念馆于1988年3月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纪念馆内容翔实,依序排列,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便于观看,确实是国家级的水平。我们在总理塑像前行了三个鞠躬礼,就认真观看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件文物。

展览由立志求学、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风范永存共五部分组成,用图片、油画、雕塑及声光电等多种展陈形式,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灿烂的一生,馆内文物达35000多件,珍贵文物287件,其中包括总理生前用过的红旗轿车,乘坐的飞机,长征途中用过的公文包和望远镜等等,都特别的令人肃然起敬。

纪念馆展示的不仅有总理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南昌起义、长征、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筹备建国、万隆会议等等,体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而且在一些小事上也展现出了他的极度完美。

我们在展览馆里,看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几封书信来往,特别感人。

1951年3月17日, 周恩来写信给邓颖超,此时两人相隔两地,夫妻不能相见,周恩来在信中说,等她回来“海棠桃李终将盛装笑迎主人了”。

邓颖超收到信后,于3月23日回信给周恩来,说3月17日的信“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信末还不忘“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主人呀”。

周恩来收到邓颖超的信后,又于3月31日去信给邓颖超,写道:“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终将盛开”。

作为两个伟大人物,在极其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仍然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是多么的令人敬佩,他们不仅是一对完美的大革命家,而且也是一对平凡的夫妻楷模。

看完展览馆,又匆匆去看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造的中南海西花厅。仿西花厅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基本上与北京的西花厅是一致的。展示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办公的地方,简朴的卧室、餐厅、接待友人的会客厅、活动室等等,家具也都是陈旧老式的,院中也有成熟的海棠树,虽因过去了开花的时节,但可以想像到花开之日会是何等的美丽。因西花厅仿造得特别像,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感到非常的亲切和温暖。

通过实地观瞻总理纪念馆,使我对总理的一生经历和丰功伟绩又有了深刻了解,特别是对他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超乎常人的非凡智慧,鞠躬尽瘁的顽强精神,几近完美的高尚人格,令人敬佩的领袖风范,严于自律的崇高品质和清廉如水的俭朴家风,感到无人能比。他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永远是学习的榜样。可惜总理故居没有开放,没看上总理故居可能也成为终生的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