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月的河岸吟唱
——读诗歌《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兼谈张胜利诗的写作意义
文/老悟
三月,是承上启下的时节,恰如一场4X100米接力赛,这开跑的第一棒是何其重要。一年四季里,三月是首季春天跑向火热夏天的冲刺阶段。如何交好这第一棒,就需要你把奔跑的潜能发挥到极值,用心跑,加油跑,不顾左右埋头向前跑,然后,以第一的位置把手中握出汗的这一棒顺利的交给初夏,让这青涩而威猛的小伙子,继续接力向前冲。
2024年3月1日,汉中赤土岭文协公众号发布了张胜利一首题为《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的诗,读罢不禁让人产生了上述联想。诗人张胜利站在三月的起跑线上,以高昂的岸边咏叹,唱出了他心中关于日子与生活的恋歌。他以激昂、张扬的情绪开跑,一下就领先于其他道次上的竞友。他那雄强、劲覇而优雅、舒展的奔跑姿态,赢得了座无虚席的看台满堂喝彩。我的恩师伍步洲先生,隔屏横空留言,盛赞此诗,具有:超凡的想象力,撷取了繁茂的意象,构建出了幽深、神秘、美好的意境,令人神往,着迷。并夸赞首节中的“搓”,一字足值千金。这是八秩文坛宿将对一位后生诗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伍老先生精通音律,敬畏文字,对诗文要求很高,这段“评语”,精短捷脆,如烧红的铁坯,滚烫而耀眼,足以说明张胜利此一诗作的高明与成功。

张胜利诗常以出人意料的奇崛诗思呈现出来,特别是意象的营造,多有“出人意料,又发乎其中”的奇特效果。这与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如出一辙,都是说要想写好诗,非下苦功夫不可。《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单这题目,就让人惊目。不少读者对于胜利的诗常常产生“艰涩,读不懂”的感觉,这实质是其没认真读,没闭上眼睛去想,更没静下心来悟之故。中国古代文论家云:“诗言志”,是讲诗人能通过诗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意趣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去媚迎别人的想法意志。这个“志”,即士者之内心深处那些惴惴不安的火苗。因此,它一经吟出,便必是沉甸甸的,带有血的质地、颜色与响声。该诗题目让人费解吗?费解又易见。费解的是诗人将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捉合在了一起,“记忆”是个虚词,而“降落伞”则为实词,虚实能否完美结合,全靠写作者与认知者各自的能力(即“志”)。偿若觉得记忆与降落伞二者风马牛不相及,那肯定就感到十分费解,甚至认为就是余秀华之“摇摇晃晃的人间”,站立不稳。而“易见”者,则认为诗人是想通过记忆之回放,把生命中的过往串联起来,以“降落伞”的形式,张开,然后缓缓落下,让人回味“生命以降”的状态,去体悟生活之不易,以及生命过往中的得与失。人不能昏昏噩噩,也不能如屈子般“唯我独醒”,那也将怅然若失。既要明明白白过日子,又不能斤斤计较对一切。所以,这《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就非常具有诗学意义,以模糊的语言去穿透迷惘的世态,换来一些清醒留给自己,也留给未来。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文学家就是创造那种被认为是有特别意味的“病句”的人,不创造好的病句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诗人就是要说出凡常生活中的“病句”来,表达他对生活本身的认知。这种与众不同的“病句”就是诗人心中的歌。
《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共五节,初读时看不见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其实一旦读进去,就会发现这是在写人生,是对人一生的诗意书写。人被父母从掌心的老茧里搓出来,便要背负成长、进取、拼搏与惆怅,前行路上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爱恨情仇,无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于是,他奋争,挣扎,成功与失意,使之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最后不得不静下心来(乘降落伞跳下来),进入诗歌的领地,回眸审视自我。因此,这即是一首很好懂的人生诗章,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跳下降落伞后的一种反躬自省。当然,好诗不都是要用来懂的,往往是通过细读深悟,去领略诗里潜藏着的给予人顿悟的东西,与诗神相交,这样才能使一首诗产生奇异的人性光芒,来照彻每一个人内心的小宇宙,使浩瀚的星河烛照人间的冷暖。

诗作在最后一节中,以对“光、水、风、树、山”五相的评述,不难看出,人的生命所依靠的就是这些亘古不变的存在。相对于万物,人的肉体乃至于生命都是速朽的。而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如何去把握生命的律动,与上述之物沟通,和谐相处,甚至融入其中,成为它们的一部分,这即是难能可贵的。诗人最后悟出,“我”的一生原来是“为别人活的超出了生活”。为别人而活着,不吝是一种境界。是为父母活着,为爱人活着,为子女活着,为爱情活着,为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而活着,这句诗就是该诗的“诗眼”,也回应了带着记忆的降落伞跳下来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文学创作是一种来自作者内心原动力的冲动,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艺术创造应该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有经验;第三要有活泼的思想。好的作品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情景,写得真实可信,又不可捉摸,这就包括虚构的成分,那也是生命过程中的某种影象的迭印。即使科幻、灵异类的小说,也无不打上现时生活的印记。张胜利一介草民,他中学时即爱上诗歌,与同学一起办诗报,因为痴迷文学高考名落孙山。但他骨子里是不服输的。高考落榜后,只身从乡间到府城打工闯荡,最后立足闹市,成家立业,成为了一名新新城市人。这其中的辛酸与获得只有他自己清楚。是诗歌支撑他鼓起生活的风帆,在市井里喧嚣的海洋里徜徉。诗是可以超越的,诗的超越是通过诗句的跳跃,将某种貌似不相干的东西,通过跳跃而达成内在的契合,或说是精神的沟通,这样就上升到了诗歌美学的层次,让读者的心灵与之同频共振。张胜利的诗向来就是剥开皮毛,让人看见赤裸着的肉身,甚至用一些“肉麻”的字眼,去淬击这个近乎麻木的世界,让读者眼睛泛红发痒,甚至不好意思。因为他的诗句中常常冷不丁冒出些无比“性感”的比喻,这就跟一锅熬菜之放盐调味一般,让诗读起来更有味道。林语堂先生在一次演讲时告诉大家,请放心我不会讲得又臭又长。他说,演讲就像女人的迷你裙越短越好。这就是比喻的力量,把不伦不类、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起,让人觉着有趣有味,这即是文学创作者的高明之处。胜利先生的诗就常常创造出这种意趣,这种高明!

张胜利是一位很有写诗天赋的人,读他的诗不能距纸面(不可就一句两句去判断)太近,要像欣赏西洋油画般退到一定距离(观其全面),然后再屏住呼吸静静去看,看着看着,就会有那么一点或多点抓住眼球,让你整个的人悸动不已。文学评论大家李泽厚有言:文学是让人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诗人是给我们提供新的语言面貌和深的情感体验的人。诗人天命般地劳作在人神之间的开阔地带。这已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艺术家,尤其是作家,就是通过文字去揭示和表达人性中最隐秘的那部分。胜利就是这样一位静悄悄写作的人。但愿,在今后凡常的日子里,他能够在静悄悄中写出更好的诗篇,呈现给更多的读者,让大家来静悄悄地读和悟!

【作者简介】: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汉台区作协副主席。退休诗人,居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