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做好2024科幻星云庆典关于隆重庆祝华语科幻星云奖十五周年的相关活动,回顾总结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办的历程,充分展示华语科幻共同体团结的韧性,即日起将《星云十五》纪念文集内容陆续刊载。
文集中的系列文章有以简史的笔触梳理星云奖十五届的发展轨迹、艰难坎坷和不凡建树,特别是呈映星云奖评奖机制、品质规模、宣传影响不断完善、提升和成熟的风采,展现星云奖的实践经验、贡献价值和史料意义;也有从科幻人发起、参与和成就星云奖的多维度视角,以口述史的方式讲述与星云奖同行、在星云奖此刻的故事,彰显科幻人锲而不舍的品质和性格,作为星云奖求索进程的亲历和佐证。
现将文集部分摘录。

我与星云奖
昼温/文
我和星云奖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
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科幻协会,有了一群共同热爱科幻的小伙伴。有好几年,协会都会组团去星云奖观礼,带着协会的旗子拍照。那时我也很想去亲眼看看那些科幻作家,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写出了如此精彩的故事。但事与愿违,好几次我都因为有事无法亲临星云奖现场,只能在新闻和小伙伴带回来的照片里想象现场的状况,羡慕获奖的作家。那时,我已经在《新科幻》等渠道发表了一些科幻小说,但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到领奖台上,还因为课业压力暂停了一段时间写作。星云奖,只是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点缀着我所珍视的一片科幻星空。
读硕士的时候,我重新开始写小说。那时我发现,当自己有机会专注钻研一个领域,奇妙的点子又开始层出不穷。所以,我尝试把自己研究生阶段上过的每一门课都写成了一两篇科幻小说。其中,《最后的译者》是我以昼温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取材于《翻译理论基础》课,反响不错。接下来,《沉默的音节》获得了引力奖,取材于《普通语言学》课的《偷走人生的少女》则获得了乔治·马丁创办的地球人奖。在这之后,我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很多科幻大会和科幻活动,可是很奇怪,总是凑不上时间参加星云奖。
后来我知道,在某届星云奖,我曾有机会申报新星奖,但是三丰老师发现,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在《新科幻》非校园栏目发表过小说,已经不能算新人了。获得这个消息时,我记得自己正在锦屏地下暗物质实验室参观,一座大山压在头顶,感觉又遗憾又欣慰。遗憾当然是因为自己失去一个奖项的申报资格,欣慰则是这才意识到,我写科幻、爱科幻已经这么多年。
接下来,我继续读书、写作,创作着和语言学有关的科幻小说,按自己的步伐成长。2021年,《沉默的音节》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意外获得了日本星云赏的提名。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也让我倍受鼓舞。我的第一本短篇集《偷走人生的少女》在2021年面世,第二本短篇集《星星是如何相连的》则在不久后进入筹备阶段。我的第一部长篇《致命失言》完结,还有很多故事被翻译成英语和日语,不断收到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的评论。
2022年,中篇科幻小说《解控人生的少女》发表。和《偷走人生的少女》相仿,这也是一篇与语言和少女有关的故事。而这篇故事,也终于让我站上了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领奖台。当主持人念出颁奖词,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从令人敬仰的前辈手中接过鲜花和奖杯,这条科幻之路我走了十余年。感谢一路上亲朋好友和前辈的帮助与支持,感谢星云奖对我的认可,也感谢一路走到这里的自己。
星云奖,在我的科幻成长之路中一直如明星相伴;而在2023年5月的三星堆,遥远的星光终于照耀在了我的身上。

昼温,科幻作家。作品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青年文学》《智族GQ》和“不存在科幻”等平台。《沉默的音节》和《猫群算法》分别获得2018年、2021年的中国科幻读者选择奖(引力奖)最佳短篇小说奖。2019年凭借《偷走人生的少女》获得乔治·马丁创办的地球人奖(Terran Prize)。《沉默的音节》日文版收录于立原透耶主编的《时间之梯 现代中华SF杰作选》,并于2021年获得日本星云奖提名。多次入选中国科幻年选。著有长篇《致命失言》。出版个人选集《偷走人生的少女》。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的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科幻出版人姚海军先生和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等三位创始人以及程婧波、董晶、杨枫、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陈楸帆、北星、李庆雯、傅胜、杨波等十二位联合发起人为首的全球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积极主动做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译者、学者与业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激励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