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其能为是自知
文/张 勇
“自知”是做人的基点,有了“自知”,才可能把握自己,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爱在大庭广众之下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屑一顾。也有一种人,生怕人家不知他有点小人脉,无论走到哪儿,话没过三句,也不顾人家关注不关注,嘴巴便没了开关,自我显摆优越感。还有一种人,唯恐别人不知他小有才气,总爱在一些场合吹嘘炫耀,滔滔不绝打自己的广告。如此种种,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也总让人觉得虚而不实,妄自尊大,令人嫌弃,亦更是缺乏自知的表现。
一个人这样惜恋自己,对本身过于的包装,或许可能有出人头地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很高,弄不好这脑瓜子让驴蹄子蹬过,因为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吾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满、自以为是、自负自大的毛病。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平和神气,常常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做起事来有条不紊,一幅不忧不恼不怨的样子,不但自己过得惬意快乐,也让别人感到舒心快活。这是属于自知自明的一型。
自负与自知从字面上看来,似乎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在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别更大。而从根本上说,自负也罢,自知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低,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随缘顺命地平和渡过。
那些态度骄横自爱炫耀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筹吗?如果你肯细心地来观察分析,许能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人,就怕别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的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想要在别人的赞美或叹惊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自负自大、虚荣心强、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于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自知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当今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功名利禄,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昂,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满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本事,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自知并不代表不奋力进取、不积极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
懂得自知的人才能知足常乐,总挂着与人一比高低,就怕不比别人强,或怕别人不知他厉害的人,总活在处心积虑之中,怎会有真正的快乐?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人生短短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眼光,而是你得到了几些心安和做人的乐趣。自得其乐的人一定快乐,我想,还是要立于自知,明于自我,做个知其能为而为是自知的人吧!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人,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政工师、经济师。文化自媒体学人,《灞柳文苑》总顾问,《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已有数百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2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奖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有文集《案牍笔谈》。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