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话说谭周文
原创作者:无名渔父_付君
表演者:传奇,慧觉
甲:请问,您是什么地方人?
乙:北京人。
甲:北京人好哇!国家之都,是人人仰望的地方。
乙:请问您是什么地方人?
甲:我?没一定。
乙:嘿!怎么还能没一定啊!
甲:有时(用地方语言)瓦斯上海宁(我是上海人)。
乙:噢,是上海人。
甲:有时候我细广东慨啦(我是广东人)。
乙:又是广东人。
甲:有时恶思善细任(有时我是陕西人)。
乙:好嘛,我看您是流窜犯!
甲:这什么话!因工作需要转战南北处处是家。
乙:我是问您的出生籍贯。
甲:出生籍贯啊?
乙:对。
甲:籍贯在哪儿?
乙:你知道吗!
甲:在四川。
乙:噢,是个锤子。
甲:您是个斧头!有这么讲话的吗?
乙:人家都这么说啊!
甲:那是龌龊之言!
乙:歉意,歉意!
甲:一开始在四川开县,以后在重庆。
乙:(摸额头)也没发烧啊。怎么竟说胡话!
甲:怎么说胡话啦?
乙:我问您什么叫籍贯?
甲:就是人的出生地啊!
乙:对呀!您能出生两次吗?怎么两个籍贯呢?
甲:这这……
乙:这什么呀?
甲:这赶上查户口的啦!是这么回事。1997年前,重庆属于四川省,1997年以后重庆变为国家直辖市。籍贯自然属于重庆。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开县又更名为开州了。
乙:噢!这么两个籍贯啊!开州我知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史以来出现了不少名人。
甲:那是。太远的不说单说清代两江总督李宗義,现代的大元帅,军神刘伯承,就是开州人。
乙:是一位文韬武略,骁勇善战的英雄!
甲:当代诗书双绝的翰墨巨公,文曲星谭周文先生也是开州人。二者乃昆山之片玉。桂林之一枝。
乙:那是。开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老师,这位诗书双绝的文曲星谭周文先生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甲:这您太孤陋寡闻,闭目塞(sè)听啦!
乙:那是,愿听老师赐教!
甲:谭周文先生是中书协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诗书双绝品牌艺术家,联合国金砖艺术家,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奥运会文化宣传大使,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形象大使,国宾礼首席外交文艺家,CCTV央视在线特邀艺术评委,2023、2024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名家。 哎呀呀,他的头衔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真的说不完。
乙:这么多光环啊!不瞒您说我真有点晕了(晕的动作)!
甲:(扶住)晕什么?(摸额头)也没发烧流鼻涕呀!
乙:让您给忽悠的!我真有点怀疑,是不是”吹”的?
甲:您这是嫉妒人才!我郑重地告诉您: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光速不是追的,鸵鸟不是飞的,罗锅不是揻的,石碑不是背的、那谭周文的诗书绝对不是吹的!
乙:嚯!来了一大套!
甲:如果他的诗书是吹的,请问,他的五绝诗书作品《咏叹汉丰湖》能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吗?
乙:是啊?这可不简单!
甲:如果他的诗书是吹的,请问,联合国能授予他世界文化最具创作力金砖艺术家吗?”
乙:是啊?
甲:如果他的诗书是吹的,《开州举子园》的题字是您命名的吗?
乙:我,我没那个才能。
甲:命名之后由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将军书写的金字牌匾,《开州举子园》五个大字。你若不信,您可以走访人民日报报啊!
乙:是啊?真厉害!
甲:如果他的诗书是吹的,闻名世界的北京圣莲山老子巨像下,四块大理石碑上的诗书墨宝是您的作品吗?
乙:我我……
甲:我什么呀?如果他的诗书是吹的,他的七绝书法作品《黄果树瀑布》能被驻华大使馆收藏吗?
乙:是啊,这,这,可说呢!
甲:什么叫可说啊?您不服行吗?您能写出这样高妙的七绝吗?
乙:我没那两把刷子!
甲:谭周文先生的诗书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头衔美誉,得到国家和世界的青睐,是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通融百家,博采众长的结果。
乙: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甲: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乙:老师您之乎者也的我听不懂,您讲讲是什么意思?
甲:孔夫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只怕自己没有能力,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品德高尚的人,最忧虑百年以后你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乙:明白了。他这是在鼓励人们,只要你有才能肯勤奋拼搏,就能创造出辉煌被人们称颂!
甲:所以,才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yìn)映雪囊萤,才有孙敬系(jì)发悬梁,才有苏秦利锥刺股,才有谭周文_湖州笔罄之苦学。
乙:万世师表的这一句名言激励多少有识之士啊!
甲:谭周文先生为了达到诗书双绝的目标,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房前一块鱼塘,宅后满坡修篁,山清水秀的山乡,边教学边研赏唐诗,边临摹书法大家像王羲之了,米芾了,苏轼了,颜真卿了,柳公权等等先师的字帖。近十年来,他又专攻绝句和行书,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他的诗书作品给当代艺术注入了一股清流和新鲜血液!
乙:那是,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眀嘛。
甲:有一次我到她家做客,老朋友相见必然开怀畅饮。
乙: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嘛!
甲:他非要去市场买点像样下酒菜不可。
乙:为人亲切热情。哎!他家鱼塘不是饲养了不少金光闪闪的大鲤鱼吗?打上两条下酒多美啊!
甲:是啊!我撒下渔网打上来的鱼怎么变了?
乙:变泥鳅啦?
甲:不是。
乙:变河蟹啦!
甲:不是!
乙:噢!一定是变乌龟啦!
甲:……变成黑不粗溜的黑鱼棒子啦!
乙:锦鲤怎么能变成乌鱼了?
甲:是啊,这锦鲤怎么变成乌鱼了?正在我琢磨不透时,谭夫人提着一大捆毛笔给鱼化妆来了。
乙:给鱼化妆啊?
甲:是啊!您说他家的鱼怎么也化妆啊!
乙:嘿!那是涮笔来了!有句古语云,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嘛!
甲:是啊,架不住他通宵达旦地练笔啊(动作表演)他写了一张又一张,写了一张又一张,写了一张又一张,……
乙:别写了,洛阳纸贵啦!
甲:那也得写。(继续写)
乙:好嘛,把毛笔都磨光了!
甲:磨光了就扔。(扔笔)扔了一只又一只,扔了一只又一只,扔了一只又一只,
乙:别扔了。
甲:(继续)扔了一只又一只……扔
乙(厉声地)别扔了,(甲停)再扔湖州笔罄啦!
甲:他家后山的幽幽篁林,几天不见变成濯濯童山了。
乙:可能是竹林生害虫了。
甲:哪儿!把竹林砍光做毛笔啦!
乙:嘿!
甲:由于刻苦学习,专心致志他的书法堪称颜筋柳骨,登峰造极;其诗可媲诗仙诗圣,登堂入室。
乙: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十年磨一剑,诗书达双绝,自书自诗,对话世界,这就是谭周文!
甲:那是。2022年,他用一百天时间写了七个大字。
乙:一百天才写七个大字啊?赶上描龙绣凤了,这也太慢了。
甲:您嫌慢了?您知道这七个大字多大多重吗?
乙:多大多重?
甲:这么说吧,能装三山五岳,可纳五湖四海。大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容纳五十六个民族战天斗地!笔笔百感,字字千钧。
乙:那得精雕细刻。
甲:字里行间凝结着他对祖国的深深爱戴,以饱满赤子之情,眼含热泪写下独具一格的七个大字,
乙:哪七个大字?
甲:“中华人民共和国”!
乙:嚯!好气派!
甲:您仔细看这七个大字:笔力遒劲,磅礴大气。线条柔和,笔触精细。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笔画流畅,表达细腻。动态诡谲(jué),充满韵律。风格优雅。字体精致。气韵悠扬,潇洒飘逸!
乙:太正确了。
甲:线条稍稍粗点,显得臃肿;
乙:对。
甲:线条稍稍细点,显得干瘪。
乙:不错,恰到好处!
甲:“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您说这字怎么怎么这么美?!(说唱)您说怎么怎么这么美?胜过了美西施,超过了佳貂蝉。王蔷自羞愧,躄(bì)倒了杨玉环。妲己要自焚,赵飞燕要投渊。牡丹见失色,玉盘不敢圆。游鱼沉水底,飞雁落沙滩。羞杀了小鲜肉,气死了美婵娟。您说怎么怎么这么美?
乙:一句话,铁棒磨成绣花针,功夫到家了!
甲:当天刊发在《今日头条》,浏览量达到39万之多,点赞多多,好评如潮!
乙:这七个大字抒发了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心声!
甲:您说我不骄傲吗?
乙:值得骄傲!
甲:您说我不自豪吗?
乙:应该自豪!
甲:您说我不感动吗?
乙:由衷感动!
甲:(哭泣)……
乙:感动的哭了!老师别哭了……(继续哭,)
乙:(也哭)……
甲:您怎么也哭了?
乙:我也受不了啦!
甲:谭周文先生的书法不仅达到了颜筋柳骨,就是绝、律也是无以伦比。
乙:是啊?
甲:诗仙李白有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叫《望庐山瀑布》遗留千古,您知道吗?
乙:这首诗歌小的时候就能暗诵如流。我给您背背。
甲:背背。
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您看这首诗歌怎么样?
乙:不错!赋比兴用得恰到好处。意境浪漫优美,不愧是名人之作。
甲:谭周文先生他要致敬经典,对诗李白!
乙:要和李白对诗啊?
甲:对呀!
乙:那可是电线杆子插鸡毛_
甲:怎么意思?
乙:好大的掸子(胆子)!
甲:这叫文采自信,诗书自信,胆魄自信!于是,他决定写一首《黄果树瀑布》的七绝。
乙:有胆魄!
甲:为了写好这首诗,三年里先后两次去黄果树瀑布景区采风。
乙:作家需要体验生活,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甲:为了写好这首诗,他是:走也思考,坐也思考。白天酝酿,夜里起草。既不遛弯,又不小跑。食欲不振,饭量减少。貌似痴呆,实际动脑。写完初稿,再改二稿。合上字典,打开电脑。忙的他俩月没洗一回澡!
乙:嘿!真够辛苦的啦!
甲: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写成了七绝《黄果树瀑布》,发表在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2019年冬季院刊。
乙:他真的很了不起呀!您能不能把这首诗给我们念念?
甲:念念?
乙:念念。
甲:七绝《黄果树瀑布》作者,谭周文。“龙挟(xiè)惊雷百丈潜,银珠飞迸任君拈。若非织女裁云幕,定是天宫晒玉帘。”怎么样?
乙:意境优美,平仄规整,匠心独具。神施鬼设,云垂海立。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诗篇!
甲:他这首《黄果树瀑布》不仅300多家权威媒体发布,还被中东22国使团团长穆斯塔法作为国礼收藏。其书法作品照片复制万份编号作为模拟股票在国外网站发行。
乙:嚯!新鲜!当模拟股票发行啊?这可不是绝句了,这是金句啦!
甲:李白得知谭周文与他对诗,欣慰地回敬一首。
乙:他是怎么回敬的?给我们念念。
甲:念念?
乙:念念。
甲:“谭家小子胆包天,敢与白吾对锦篇。笑看文坛兰桂郁,老夫让你做诗仙!”,
乙:诗仙让贤啦!
甲:拿酒来,咕嘟咕嘟,噗通一声倒下了。
乙:喝醉啦!
甲:谭周文先生诗书流行于市,宝若蛇珠,珍如和璧。楹联灼灼,匾额熠熠。大家争争抢抢,都想题诗留迹。
乙:这是难得的墨宝啊!
甲:(贯口)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央视网络,各类学校。工矿企业,社区街道。名山胜水,乡土风貌。高楼小院,祠堂寺庙。农林牧鱼,文化经贸。外国使馆,将军政要。生辰庆典,各类商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收藏鉴赏,如获凤嘴麟角。得到题字的,连说带笑,又蹦又跳。得不到诗书的,连哭带闹,连喊带叫,找棵歪脖树,想寻死上吊!
乙:嘿!
乙:老师,不瞒您说,齐白石和范曾书画家的书画墨宝我都收藏过。我想再收藏谭先生的墨宝,您看怎么样?
甲:噢!是位翰墨收藏家呀!失敬失敬!
乙:不敢不敢!只是爱好!
甲:据我所知,他的“龙飞凤舞”四个字,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金奖卖了(伸出两个指头)
乙:十一万?
甲:多!
乙:二十万?
甲:多!
乙:一百一十万?
甲:多!
乙:二百万?
甲:多!
乙:还多啊?
甲:我说您说多啦!两万。
乙:嘿!两万啊?太低了吧?
甲:这是亲情价。
乙:还有非亲情价?
甲:那是。那是特定场合所以价钱也特殊。您要想收藏谭先生的墨宝,和当代大儒艺术家范曾润格价相等,即每平方尺10_20万。
乙:谭周文先生和范曾先生是同一等级书法艺术家,价格不贵!
甲:书画艺术无价。收藏他们的墨宝,就等于储藏软黄金了。
乙:那是。
甲:所以,外国人对谭周文先生的诗书作品更加如获至宝,纷至沓来。
乙:是啊?都哪国的?
甲:(贯口)俄罗斯蒙古加拿大,多哥刚果肯尼亚。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度芬兰马耳他。古巴秘鲁柬埔寨,埃及冰岛乌干达。巴西荷兰索马里,约旦韩国安哥拉。中非伊朗土耳其,希腊美国牙买加……
乙:得得得!您总这么说不累吗?
甲:不累。我说的可痛快啦!
乙:嘿!是高兴啊!
甲:您说,外国人都把中国的诗书传统文化捧为神明,您说中国不伟大吗?
乙:伟大!
甲:我作为中国人能不感到幸福吗?
乙:幸福!
甲:您说我能不高兴吗?
乙:高兴!
甲:您说我能不放声歌唱吗?
乙:放声歌唱!
甲:(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甲乙和唱)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