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相处 打交道
文/梧闽
今天看了二则抖音,一则是曾国藩的劝诫:'与多疑的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多利之人共事已必受累。'应該客观说,这些年来坑蒙拐骗的事太频又多了,人慎重用事并不是多疑。昨天去看了一位老同事,因為他太太节前想割碗自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因為本来有件不应該发生的事发生…她夫妻积攒的近三百万现金,因為相信自己的在银行工作大姐…被弄出去放高利贷,对方跑了!哎呀呀呀,这是对自已的大姐不疑惹的祸…

如果自己没有共享意识,反而见怪对方'多利',那又是错了。华为老总任正非,先让每一位员工参股,然後也按贡獻大小赠送股份…有了这种共享的企业文化精神,人人才是主人翁呀…企业的发展成败直接关联员工的成功与财富…管理者,首先应該是承人人的需求,而后考虑层次的境界,不能一天到晚讲'白加黑',到头来一无所有…这反而是一种无能又初浅的剥削套路吧!



还有这则《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我看了后笑了,和五种层次的人打交道,都可能有得也有失,有利也有弊。问题是,我是谁?为什麼打交道?如果我不怎麼样,属於底层次的人类,跟谁打交道都无意义,而且很可能成了牺牲品。闽南俗話說:'交官贫,交鬼死,交先生做药橱,交媒人娶坏媳婦。'都是在劝诫人交友小心。昨晚在政协楼下的'现代通信'阿毅手机店,与奥运金牌教练侄子、土改时县妇联主任儿子、码国大老板方总、杰哥一起聊天,有许多观点不一致,比如方总说:'鬼的和傻的人,结果是一样的,傻人有傻福。'这有争议。但是有一条观点是一致的'凡不孝父母者,一律不能做朋友。'一个人,连生育咱的父母都不孝敬,交朋友作啥⊙∀⊙?无非是想利用一下吧!



《晋书·石季龙载记》“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交道,午道也,一纵一横为午道。"“午”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像相交的绳索“午”的本义是驾驭马的缀绳,因此“午”又有纵横相交的义项。郑玄说:“一纵一横为午。"这就是所谓交道”。所以,交道就是午道。即十字路口。凡十字路口都是交通要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交友之道也就像这十字路口一样,很难交到好朋友。东汉时隐士王丹的儿子,同学家里死了人,他准备和别的同学结伴前往吊唁,谁知对王丹一说,王丹大怒,揍了儿子一顿,让他寄了点东西作罢。别人问王丹为什么这样做,王丹回答道:交道之难,未易言也。!王丹的意思是说他儿子跟同学未必是深交,但千里吊丧,情谊就不一样了,就变成了深交,既是深交,就要善始善终,可是看看历史上,朋友之道能够善始善终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因此王丹才有这样的感慨和举动。

“打”是相处、交结之意和“午道”的意思一样,因此称“打交道”。又因为“交道之难”,要使劲儿才能“打”得通,故曰“打交道”。
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载:有一位老农劝说乡民不要向官府贷款,理由 是“官 中 岂 可 打 交 道邪?"跟官府打交道能打好吗?可见“打交道”一定要看对象,乱打一气,最后反而会害了自己。



那么,和谁打交道最好呢?与有匡扶济世的高人,这些高人不为自己而为苍生,不图一时而求万世。比如行菩薩道的活佛、讲使命感的圣贤、会逍遙游的神仙…找吧,找到了当今的佛陀、孔子或老子为师,此生无憾也!



毛主席为两位开国上将改名,许世友原來叫许仕友,毛主席在延安窑洞与许世友私聊时说:'怎么叫仕友呢?'仕'是做官的人,一辈子和做官人打交道做朋友不好,只是马仔,要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与所有世人做朋友…',许世友一听,咀一咧:'咱是个粗人,许仕友是私塾先生取的,就听主席的,该怎么改就怎么改?'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说:'就叫'世友'吧,世界人民的朋友!'许仕友一听,扑通一脆:'咱这辈子跪天跪地跪爹娘,就脆拜主席为主公了!'主席连忙起身扶起…把原张国焘指挥的四方面军的悍將许仕友收在自己麾下,变成忠勇无比的上将许世友!同样,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黄永胜上将,原名叫黄叙钱,也是毛主席认识后听他改了名字,人民军队的将领,名字叫'叙钱'太俗了,干革命并不是为了'讲价钱'一一斜钱讲好了再干,而是为了一个信念与理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呀!



开国上将许世友、黄永胜因为有机会结识毛主席'打交道',一位能在得'道'后善始善终…另一位却在后期,又走离了正'道',哎!'打交道'交朋友,除了学会相处共事,还是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干革命或做事业的共识'道'路!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