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侯振宇
主播/宋春献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种至高无上的要求,到了唐朝方才实现。唐诗宋词汉文章,是历史文化现象的顶峰,至今难以超越。
天要下雨,云彩必须连成片,有厚度不飘浮,空中是丝,地上是点,水中是泡,河里是浪,下他个三天五天,酣畅淋漓。植物披头散发,静静的站立,仿佛正在沐浴,发出如歌如吟的声音。天地间浑浑茫茫,看不清楚,而听的清楚,感受的到,湿润了大地空气,湿润了心灵。
唐朝是诗的国度,人人都沐浴其中,也滋润了心田,诗的萌芽在每个人心里,有的人有景道不的,有的人吟出写不的,有的能吟能写却传不远传不久,所以《全唐诗》四万多首,有影响的是唐诗三百首。
群众基础是高原,著名诗人是高峰。
李贺诗鬼,“雄鸡一唱天下白”“人生易老天难老”;王勃诗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妒英才,他们早早离开人世。王维诗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安史之乱后,看破红尘,半官半隐,写诗作画,吃斋念佛。白居易诗魔,“大珠小珠落玉盘”;刘禹锡诗,“我言秋日胜春朝”他们遭遇排挤,贬谪出京为官。李白诗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心在天上人间,有酒有诗有唱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壮游名山大川,只能作诗仙。杜甫诗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经历安史之乱,受尽折磨苦难,纵有冲天之志也难实现,三吏三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诗圣,最后回乡的路上,朋友好酒好肉吃了一顿饭,一命归天。贺知章诗狂,“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是文凭最高,号称浙江的第一个状元。
二是年龄最高,八十七岁。
三是任职时间最长,五十年,一路春风,帝王喜爱,同僚尊敬,文人敬仰。
四是荣誉最高,皇帝为他写赞颂诗,写了一首又一首。
五是待遇最高,太子率百官在长安东门设宴为他退休回乡送行。
六是酒仙,杜甫《饮中八仙》的第一位,“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为接待李白,身上未拿钱,金龟换酒成为美谈。
七是书法,善草隶,走到那里写到哪里,屁股后面跟了不少粉丝。
八是提携奖掖,第一次见李白惊为仙人,读了《蜀道难》,命名李白为诗仙。还向唐玄宗李隆基举荐。
九是诗歌传颂引用率最高。他的诗被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十九首,家喻户晓妇儒皆知的是《咏柳》,《回乡偶书》。
十是长寿,活了八十七岁,更为重要的是知进退,八十六岁向皇帝上书,告老正乡。
写春天的诗很多,“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好则好矣,怎敌“二月春风似剪刀”,平淡无奇,细品有味,有画面感,春天似乎非常突然,如同剪刀一剪子下去,春天便色彩斑斓,春意盎然,联想新奇而不古怪生僻,很有想象力,很有气势。我很崇拜白居易,诗歌显易,不装模作样,不故弄玄虚,而贺知章更是平淡,写人眼中景,道人所不能道,真正的大家奇才,真水无香。
回乡思乡,在山高路远,信息不畅的时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普遍心态。而《回乡偶书》,离家五十多年了,二十年一代人,已经是三代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自然而然,而且是笑问,足见孩童虽处乡野,知书达礼,老者和善可亲,一个仰头,一个俯首,一高一低,一老一少,很有画面感亲切感,平白如话,人人喜欢。古人官再大,落叶归根,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而他的还乡可不一般,皇帝赋诗送别,送了一首觉得不够,再送一首。太子率百官饯行,这来头,这气派,这场面,古今第一,而他的《回乡偶书》也是最好的回报,最感人的写照,最传情的巨笔。
今天的我们,就地退休,或随独生子女南飞北漂,没有“笑问客从何处来”,而是看孙子,换尿不湿,送入托,接送上学,“退休只为孙子来”。时代不同了,乐趣也不一样了。
读贺知章,总结了十条,为人为学为官,真让人羡慕赞叹,刘邦见秦始皇“大丈夫当如是”,时代的产物,命运的安排;乾坤皇帝总结自己的一生,自称“十全老人”,那是他继承了先人的皇位,康熙雍正奠定了基础;我读贺知章,靠个人的修行,可以用十全十美来概括,学养做事为人,人生当如此。
时值甲辰龙年新春,退休北漂已十年,读“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出新春的喜悦;读“笑问客从何而来”,以表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