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许的目光投巾帼
——三八妇女节献辞
青海 马学忠
近来,心被忧伤氤氲,沉甸甸的,烦烦的。这,不为别的,只因常替那些与艰难困苦的生活抗争的穷人捏一把汗所致。
对于已经亡故的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翁,今世生活的艰难困苦,早已离他远去,而每一个活着的穷人,常被一日三餐、子女教育、人情礼节等开支所累,尤其那些缺乏生产资源、没有固定职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寒之士,每日挣扎在生活的重荷之下,愁眉苦脸,何其艰难呀!
倘若这艰难落在一个七尺男儿肩上,再苦再难,也许尚可承受,而现实中偏偏这养家的重担落在了一个又一个弱女子的肩上,哀声叹气不得,撂挑子不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年迈多病之际,岂能袖手旁观,让其寒心?
儿女稚嫩,正值读书求学的年龄,焉能没了学费辍学在家?
这一众人中,最令我不安的是友兄的女儿。
友兄夫妇虽皆为普通人,但年青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获得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白手起家,挖金子、倒硅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穷小子友兄的命运一下子得以逆转,一穷二白的家境得以彻底改变,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富人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风险与利益同在,高投资回报就有高风险。友兄生意上的两次失败与一次意外事故,逐渐吞噬了购置的房产等资产,家道中落,贫穷再次显现。
重操老本行亦无可能,友兄便加入拉面大军,谋生江浙,然而英雄难敌岁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院治疗成为常态,不容再打拼,只得停下营营的脚步,回家养生。
居家过日子,少不了油盐酱醋茶,客来客往,免不了鱼肉招待。生活本就捉襟见肘,况疫情三年,只出不进,坐吃山空。
谁是担此大任者?
这份压力给到了友兄的女儿,已过而立之年的她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赡养父母、抚养女儿、迎来送往、礼尚往来的重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然而,生活有多不易,创业何其艰难!多少人当丧失了平台,才体会到谋生的心酸和无奈,才体会到资金等资源和工作平台的重要。
为病父,谙熟的江南不能再去,练就的身手无施展的平台,但积攒的一点钱却如流水,快要断线了。于是,做大堂经理,但近年餐饮业不景气,业主转让了事,自己创业却本钱腰折而止,这一切都是尚未完全熟悉本地市场行情所致。最近,又东借西凑转行搞产业。
对于她的这般折腾,我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原因在于自小受“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出自《尚书·牧誓》)思想影响,我看好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女人创业一直颇多微词。
于是,在我眼里,那些女性创业者都是“野性”大的,不甘做家庭主妇的,不愿做贤内助的,一心想出人头地的,自不量力的……
所以,对女性创业者,尤其对创业的少数民族妇女常冷眼以对,热潮冷讽,道德绑架,人身限制。
就业于央企、国企的好多年轻人,以工资福利待遇高为荣,看不起那些创业失败的女性,大多不愿娶其为妻。
曾听一个在国有电力公司就业的年青人在与亲友交流时吼叫:“钱是我们挣得,他(单位)凭什么不发给我(年终奖金)?”
听之心里一惊,这些初出茅庐的年青人把国有资产资源根本不当回事,把业绩全揽在自己身上,好像自己不需要任何工作平台就能创造出超出其劳动的超价值。如果长期缺失资产在创造价值中的重要作用的教育,后果怕不仅仅是铮铮有词的吼叫,也许还会上升到观念扭曲,世界观和价值观蜕变。
直到了解了友兄一家人的真实情况后,我才对女性创业者,尤其对少数民族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背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才认识到——
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了绝处,哪个女子不愿在家享清福?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了绝境,哪个女子不愿做贤妻良母?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了死角,哪个少数民族妇女愿意抛头露脸?
但是,时至今日,亲友中,社会上,像我这样充满偏见的人依然不少,为此,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除了给全国的巾帼们送上祝福外,还需要全社会大声疾呼: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给妇女们松绑,尤其给正在创业的少数民族巾帼们松绑。
请给那些正在为生活为家庭而艰难创业的女性投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眼神,让她们焕发出绝处逢生的勇气,让她们没有顾虑地实干!
2024年3月4日星期一夜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现为自由作家,善长诗歌,散文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