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有个添仓节
文/ 杨宇峰
农历正月二十四日,我国北方农村在这一天过添仓节,也称“填仓节”,这是历正月最后一个节日,也是祈求五谷丰登的节日。如果说腊月二十三日是年节的序幕,那么添仓节就是年节的尾声了。
旧时,峰峰一带的农村,户户都在正月二十四晚上蒸“糠糊卵”,即糠面拌玉茭或小米面包的菜团和豆团,菜团包粉条、绿豆芽,白罗卜条等,豆团包虹豆配红枣、红糖,吃起来挺甜。
包团子为什么要掺糠面?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谷子,谷子是耐旱作物,而且生命力强,但由于十年九早,产量不是大高。因此谷糠也要碾成谷面搭配着玉米面、小米面、高梁面食用。有“糠菜半年粮”的说法。
添仓节蒸”糠糊卵”还有层含义,叫作“吃穷饭,填穷坑,”“富与穷,莫忘本。”所谓莫忘本,就是莫忘勤俭过日子。这天晚上农村大都是吃菜团子、豆团子,喝小米汤或小米粥。
蒸菜团子、豆团子,上边摁一个小坑,摆放在笼锅屉子上,将几个团子按 1 至 12 顺序(代表 12 个月份)暗记在心,待蒸熟后看哪个坑内存水多,就预示着哪个月份的雨水多。 当然这是一种游戏式的乐趣,其实各家各户所记的月份坑,存水多少并不完全一样,也难预示是谁家的准,谁家的不准。
晚饭后将蒸熟的糠糊卵,选出几个供在迎壁墙钟馗神位前,烧香点灯盏或蜡烛,还要点挂鞭炮,放六根两响,增添些节日气氛。然后户主按“神三鬼四”的说法磕三个头,算是对神灵虔诚敬仰的一种表示。然后敞开街门,故意让邻居的孩子们来“偷”。
此时街上三个一群五个一群的小男孩儿,皆是去“偷”糠糊卵的。他们心照不宣,到别家去偷,自家的也被别人偷,谁家被偷谁家高兴,寓意“偷咱的是咱家有”。也是人们固有的“救济穷人”传统美德,在这一天的善意表示。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家长们允许孩子这天晚上只偷糠糊卵,绝对不许偷人家的任何东西,平时更不准有任何偷窃行为,否则家法不饶。
天添节敬仓神,相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天上的天仓星;一说是在古代的“三皇五帝”中的神农;一说是汉朝的韩信,韩信用兵如神,功劳卓著,与张良、萧何一起被称为西汉“三杰”,但他一开始管过军队的粮仓,尊他为仓神缘于此。
古代中国以农耕为主,民间信仰崇拜仓神,是为了求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除以上仓神外,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另一种说法,出自一则卫天仓开仓救灾民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我国北方曾遭受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仓的仓官,名叫卫天仓,眼巴巴守着皇家一大囤一大囤的粮食,目睹百姓们活活饿死的惨状,便几次请示上司准予开仓济贫,但都未被准。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把部下召集在一起,大声说:“咱守卫粮仓原本是为民备荒,眼下正值大荒之年,可上司不管百姓死活,我卫天仓,这次做一回主,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我知道私自放粮违犯王法,天大责任由我来负,你们放粮后立刻逃离此地免遭杀身之祸。”
一番话感动了大家,都一致同意开仓济贫。偌大的粮仓,两天之内便让百姓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生灵。
粮仓空了,他让手下人全部逃走,然后自己点燃柴草,跳进火里被活活烧死。
这次开仓放粮,事正好发生在农历正月二十四和二十五两天。为纪念这位好官,人们便将他的名字定为天仓节,并尊卫天仓为仓神,后叫成了“添仓节”。添仓节全国很多地区是正月二十五,邯郸磁县武安等地则是正月二十四。峰峰每年这一天,百姓们以节日的形式来祭奠仓神!
旧时,峰峰一带正月二十四添仓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院子和存放粮食的地方打扫干净,好让仓神来给自家“添仓添福”,以示对仓神的尊重。而且还流传下来一首民谣:
“添仓儿,添仓儿,都往俺家背点儿。
天又明,路又平,小缸大缸都现成。
掀开缸,往里装,布袋重,往里顺。
掀开缸盖儿,装得满满儿。”
过添仓节,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现在农村仍存。只是简化为正月二十四晚上,仅仅是习惯性的蒸玉茭面菜团或豆包,也有的蒸好面素菜包,象征性的作为节日晚餐。小孩也不再去“偷”了。蒸“粮糊卵”也成为了一种历史上添仓节饮食习俗的记忆。
作者简介: 杨宇峰,曾用名杨太忠,字子毅,号润心斋居士。1948年生,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上拔剑村人。曾任区农林局技术员,义井镇文化站长,党办室主任等职。
中华词诗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峰峰矿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执行主编。
被特邀任《响堂诗社.峰岚》执行主编,《众鑫人》厂报主编,《上拔剑村志》主编,《义井地方文化》编审,《峰峰文史资料》、《热血峰峰》、《滏之源》副主编,《峰之峦》顾问。 发表文章100余篇,诗词、楹联 600余首(副)。 曾获 “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联大赛一等奖。
2023年4月,被区宣传部等部门评为“峰峰文化传播大使”,同年11月被峰峰矿区融媒体中心特聘为“微观峰峰特约创作者”。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