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维冮
癸卯季秋,逢百年场庆,诸方家咸集台山。贺场业之繁茂,歌百载之变迁。喜今日之成就,慰创业之艰难。场荣果硕,载誉堪言。激书家之奋笔,慨诗家之挥椽。皆为赞矣!承孔公之邀,嘱余作文以记之。
夫大台山者,梨果基地,游览之园。处兴绥之交界,自古重镇喉咽。值京沈之要道,踞东北之边缘。衔孤山以襟燕赵,环六水而秀城关。眺渤海之滔滔,恰浮银带;凭群峦之莽莽,似象驰原。喜大道之宽广,傲长城之蜿蜒。九江凭关隘,双水①注龙潭。三峰悬秘塔,一堡镇台山。隶关外首县之境也!
古有“四台镇域②,二龙聚首”之喻。千秋应志,万载当书。一零二国道,原系两京③之驿,类今路之高速,京奉一线,千里畅通途。
国不忍辱,民不堪奴!千年悲壮史,几代誓倭除。清人戴梓曾有诗曰:
极目俯高邱,清笳隐戍楼。
万山环地落,一海抱天流。
白骨何年战?黄云终古愁。
徘徊无限意,霜月满征裘。
先驱有志,今者有为。大台之秀,乃辽西一景也!
有元人初植,山称腊梨。古属孤竹④,明归瑞州,为中所制。隆庆四年,戚都统⑤戍此,筑烽火台于巅。始谓大石台山,后简称大台山也!
史载六千年早有人迹,昔薛礼村河饮马,故水依在;戚孟诸巅顶俢台,烽堠尚遗。狼烟如电讯,速传八百里京畿。
今学者怀平,学生文喜。潜心考古,得遗碑志:刘启基⑥抗瓦剌⑦于斯,战兀良哈而殉于彼。官兵俱卒,壮烈堪吁!
昔山民之义填,协天狗⑧之除寇,助义勇之抗联。仰先驱英烈,抛颅洒血,卫国寸丹。中华一统,功莫大焉。叹革命之不易,目者潸然!
民国十二年,智庆云集股,植树千棵,始尝育果,辟创业先河。几经易属,五代拼搏。看今朝:日照青山金嵌顶;果垂绿树玉镶棵。
喜观乎!一山果绿千家富;满目星光万树婀。唯历任精治,产业兴盛,始具规模,辟新扶故,业绩颇多。
登斯山也!万木苍葱,烽火台耸于其巅,办公楼宏伟在座,纪念馆落于山前。
春光夏爽,喜众游观。寓教于民,傲历代英豪,效节模贤。
余观乎!故人千年求索,焉及今日家园。小区高楼林立,粮果丰硕于田。寓民众休闲之喜,闻百姓富庶于言。邓公致力,同仁至虔。为场巨变,组建集团,宏图再展,快马加鞭!
注:① 双水,指王宝河两股支流,注入龙屯水库(亦称龙泽湖)。
② 四台镇域,界内有:东、西、南、北四个烽火台。
③ 两京,指清都北京和盛京(亦称奉天,今沈阳)。
④ 孤竹,古代小国,其域约在:东自锦西、西至河北唐山市一带。
⑤ 戚都统,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嘉靖朝抗倭名将。
⑥ 刘启基,明嘉靖朝团练指挥,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刘启基与常祿、姚大谟、刘栋三位将领,率军与瓦剌激战时阵亡。
⑦ 瓦剌,亦称“土瓦人”,古代蒙古族一个支系,兀良哈为瓦剌军首领。
⑧ 天狗,名郑桂林,祖籍辽宁建昌,曾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军总司令。因有“天狗食日”之说,取其名以示抗日决心,1933年就义于北平。
癸卯年孟冬写于锦州
作者简介
王维江,辽宁省绥中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葫芦岛市楹联家协会常务理、绥中县传统文化协会名誉顾问等。著有《寒斋唱晚》《成韵金秋》《王氏宗鉴》,合著《诗百家》《葫芦岛市当代诗人诗选》等。供稿:崔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