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软硬
-------《道德经》启示录之三十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30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30章译文:按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到过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行了,不会以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既使达到目的,也不因此而自尊自大;既使达到目的,也不因此而夸耀;既使达到目的,也不因此而骄傲;既使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既使达到了目的,也不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
思绪流萤:
老子曰:“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句话说出了软弱和强硬的辩证关系,而生活中的“软硬”,是指质地软硬的事物,引深到人的行为,就有“软或硬的行为、手段”之分,这里所言的“软硬”,是指个人或国家行为的软硬效应。
谈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老子所指的“事物关联性”,常常是“因为这样,所以那样”的因果连锁效应;当然,生活或工作中,常见人们在管理团队时,说到“软硬兼施”这个词,这是说软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比如,商业上的谈判,面对一方咄咄逼人的状态,另一方可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暂时做出一些顺水推舟的表示,待对方锐气减退时,再重新发起反攻,力争反败为胜;还有,常看到电影里出现一方抓到另一方的人,多采取软硬兼施的措施,设法逼迫其投降;或生活之中,也常见人们在处理事情时,采取两个人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方式,去应对棘手的问题,这也是“软硬兼施”的做法。
当然,人们也习惯于把处理事情时,呈现出的软弱无力状态,视为身体衰弱,或被理解成嘴硬心软、意志薄弱、没有骨气、丧失气节、处事失力,以至于被称作“软骨头”;或者,还有的人说话时嘴不让人,软硬不吃,既使对方使尽措施,亦无法改变其态度;这看出,软硬二字有时也与强弱、选择相关;比如,一个学校的班级,班长能力的软硬或强弱,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凝聚班委会成员的程度和班级管理效率的优劣;可是,在开学之初,一名得力的班长仅从档案里选配上来,仍远远不够,还需要班主任持续抓好以下的培养工作:一是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使其尽快树立威信,打开工作局面;二是要培养班长的团队意识,使其团结好全体班委会成员,共同发挥好工作热情;三是任信和培养班长的自信心,使其放手地开展工作;四是掌握情况,对班长给予朋友式的关爱,使其在遭受受挫时,不灰心丧气;如此,便是要培养一名可具备软硬兼施工作能力班干部的措施;因为,任何出任领导者的人,如不具备软硬兼施的两种能力,就无法称职地去开展工作。
再比如,家庭生活里,孩子犯了错误后,到底是应施以打骂相加的硬管理,逼迫孩子不再犯错误,还是施以循循善诱、讲清道理的软疏导,也涉及了一个“软硬”措施使用的问题;再则,与人相处,有人吃软不吃硬,有人吃硬不吃软,有人欺软怕硬,也有人欺硬怕软,或嘴硬心软;再如军队的坚不可摧、稳如泰山、铜墙铁壁、牢不可破、坚如盘石、壁垒森严等,都表现出了坚硬的团体状态;相反,如一个团体是一触即溃,即是软弱无力的态势;由此看来,人活在世上,离不开软硬二字,也足见软硬的重要性,而处理一切事情时,过软或过硬,都不可以;而且,硬或软连着的是判断和选择,只有判断和选择正确了,才涉及到软和硬的使用。但是,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提高,又涉及见识和格局,而眼界和格局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要求人须把自己放到高格局和大眼界的圈子里,长期浸染;否则,自己行为的软硬效应,就无法得心应手,只能靠碰运气了。
判断和选择,是工作运筹上实施“软硬”措施之前的程序;比如,过去媒体一直宣传“勤劳致富”,可几十年过去后,实践却告诉人们“不是这回事”,仅靠勤劳无法致富;这就又涉及到了“选择大于努力”;再比如,A和B是两名大学生,一个毕业后使尽浑身解数,挤进了世界500强的公司;另一个则被刚成立不久、求贤若渴、用薪水加股票期权的方式,招到了麾下;于是,他们都在自己的公司,开始了软硬兼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进取,十年过去后,A在500强的公司升到了中层,可公司因决策失误等原因,却大势已去,导致A不得不在人才市场上,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工作单位;当然,此时的B也已晋升为业务骨干,并且将要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因为他所在的公司已经成功上市;这看出,A和B都是努力坚持的人,也不能说A是失败的人,但他与B的人生却因选择不同,其命运也不可同日而语;这件事,既证明了“选择大于努力”,又诠释了判断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成长路上需要软硬兼施的闯关技能。
每个人的前面有高山、美景,也都会有一些碎石和沟壑,人人都有坚持还是放弃的权力;选择,是人生巨大的支撑力,无论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追求或理想,但心中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也不知晓的潜在力量,只有到了面临困境,需要果断做出选择时,才会发现:选择常与付诸软硬的决断或实施相联系,有时亦可创造奇迹。记得电视“动物世界”的栏目中,曾播放过一个令人震撼的内容:有一群迁徙的野牛,在行进途中,突遭数只凶猛的猎豹袭击;于是,刚刚还是悠然自得的牛群,顿时像炸了窝的马蜂,惊恐着四处奔逃,躲避着猎豹,以利逃脱死亡的威胁;其中,一只野牛在奔逃中被猎豹扑倒,没有搏斗,连仅有的一点挣扎,也显得有气无力,只是哀鸣了一声,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可是,就在人们为野牛深感惋惜之时,突然出现了一只看似弱小的野牛,在快被猎豹追上的刹那间,突然停住,全身奋力后坐,努力将身体的重心后移,奔跑的四蹄成了四条铁杠,直直地斜撑在地上,随即身体周围顿时腾起了一股浓浓的尘土,如同炸弹爆响般地掀起了尘土的巨浪;在这生死的千钧一发之际,这只小野牛的行为,立刻牵动起人们不解的目光,观众的心也随即提到嗓子眼。
只见急停下来的小野牛,不但没有被猎豹所吓倒,反而迅速转过身来,愤怒地低下头,接着又扬起头顶上那一双尖尖硬硬的牛角,猛抵冲过来的猎豹,而那只不可一世的猎豹,还没有看清眼前发生的一切,就已被小野牛的尖角抵进了身体,扎进了肚子,且被高高地捅起,抛向空中;顿时,发生的现象,让其牠猎豹惊呆了,先是愣住,继而掉头纷纷逃去。
不能否认,被猎豹追捕,是惊恐万状的场面;可是,小野牛面临死亡的回首痛击,却在软硬的选择上,爆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不仅挽救了自己生命,也解救了所有野牛;那么,小野牛自然的本能爆发,既是奇迹,又是潜意识的作用,更是证明了软硬的生死效应。
天风浩荡,人来到这个世上,在征服自己内耗和自然界的过程中,一路跟着时代奔跑,且为了跟上步伐,不落伍, 又一直不停地调整着思想、智慧和思维软硬着陆的能力,以求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惟愿在铺满阳光的时光里,人们的所为能天人合一,该硬时则硬,该软时易软,适宜进取,进而迎来山水宜人的盈怀畅然状态。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