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浙江人梦想的家园——探寻习近平同志浙江足迹(十九)
习近平书下乡调研时,面对当地拥有的良好生态优势,经常勉励大家要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建设成梦想的家园。
(一)
在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之时,
余村将三座石矿,一家水泥厂关停。
集体经济和老百姓收入立刻下滑,
大家对青山绿水能否致富满腹疑问。
农村应该走什乡发展道路?
余村人迎来了下乡调研的习近平。
他们向书记倾诉了心中的疑虑,
想不到习书记几句话就驱散了"乌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们关停厂矿此举高明!";
"熊掌与鱼不可兼得,
选择度假旅游就是好的途径!"。
此后,余村从山到水从空气到百姓生活,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气象一新。
整个安吉乃至浙江大地涌现出了,
千万个余村甚至比之更美更富的乡村。
(二)
生态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
习近平来丽水考察澄照乡茶叶基地。
叮嘱干部发展好这个生态产业,
15年过去,基地的变化令人无比惊异!(注一)
习近平来到磐安县管头村,
调研当地农家乐发展情形。
他指出农家乐是朝阳产业,
告诫他们要搞好生态环境。
习书记一番话坚定了他们信心,
如今村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光农家乐,民宿就发展到130家,
人均收入超8万元家家欢欣!
(三)
千岛湖畔的淳安是习近平的工作联系点,
他先后十多次来到此地调研。
他说淳安最大财富就是一河秀水,
保护好千岛湖就是最重要的政绩观。
淳安作为他的工作联系点,
他认为必须当好"三个示范"。(注二)
发展以生态绿色为主导产业,
不能让全县人民捧着金饭碗要饭!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浙江在全国率先
启动了 "绿色GDP "体系设计,
通过调整领导干部考核指标,
改变了"GDP至上"的政绩观。
(四)
太湖之畔湖州曾将沿岸发展工业,
造成环境污染整顿后仍举棋不定。
到底应该如何走好发展之路?
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必须指明。
他从东太湖畔无锡来到西太湖畔长兴,
一路考察,一对对比,一路思忖。
趁太湖综治开发汇报会在此举行,
他和盘托出自已的主张指点迷津:
"你们这里还是原生志本身就是个宝,
适度开发旅游产业一定前程似锦。
这对调整经济结构是一大贡献,
也是走持续发展之路的一条捷径。"
殷切叮咛开启了南太湖畔变迁之路,
湖州陆续开展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续写"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新篇,
绿色发展指数多年位居全省头名!
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目标,
圆了浙江人多年来的美梦。
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
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态环境!
注一:茶叶基地已从310亩扩展到6万亩,户均种茶年收入达两三万元。
注二:"三个示范"即生态建设、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
(维我中华2024年3月3日深夜落笔,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