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诗意,永远是少年——读初红老师诗歌
文/云 飞

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今天,是2024年元宵节。汉中倒春寒,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可是,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红灯高照,社火出台,一片热闹喜庆气象。
新的一年,更多的意义,在于拥有一个新的灵魂,一个诗意的灵魂。人生有诗意,永远是少年。
我是一个中医医生,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闲时,总爱在笔记本上东涂西抹,写几句发自内心的小诗。我有自知之明,很少向外投稿。遇见初红老师,是我今生的幸运。
第一次遇见初红老师,是2019年春。那一天,《李强华诗歌选集》研讨会,在西安市鄠邑区文化中心召开,我和洋县作协主席李雪如应邀参加。多么幸运啊,我在会上遇见了陕西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党永庵、陕西文学院原院长常智奇、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初红!初红老师虽年近八旬,但脸色红润,神采飞扬。他的即兴发言,对农民诗人李强华的人品诗品,评价的很精准,总结的很到位。他那响亮的声音,宛如一条淙淙奔流的小溪,穿越时光,荡涤尘埃,让人振奋,让人难忘。
第二次遇见初红老师,是2020年秋。他和泾阳诗人张娟、蓝田诗人朱娟,要去洋县参加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五代会,我约他们先到城固。我陪同他们游览了张骞纪念馆。接着,我们来到上元观古镇,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张府、衡家大院、龚逢春故居、刘秉均烈士故居。最后,我们来到南沙湖,观赏了山河湖水风光。初红老师对我说:“你是土生土长的上元观人,有责任也有条件写上元观的系列文章。你要写张凤翮传,写四街十二巷,写十大院,写衡寡母告状,写红军路过上元观……”在他的鼓励下,我最终完成初愿,担任执行主编,出版《上元观》一书。书中,有文化名人党永庵、常智奇、初红、郭建民、丁小村的作品,也有学会会员和城固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有我的多篇作品。初红老师认真审阅每一篇文章,倾注了大量心血。
上元观古镇征集四个城门楹联时,我写出初稿,用微信发给初红老师,请他把关。他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楹联臻于完美,获得好评。他看了我的部分习作,耐心细致地辅导,并且推荐到《陕西农村报》《西安群众艺术》发表。

二
初红老师是特级教师,也是校园诗人。他送我《初红诗选》,我如获至宝,读之不厌。我不惮冒昧,试着解析老师三首佳作。
追求
我是一叶小舟,
在浩瀚的海洋上漂游。
浓雾茫茫,
我有破雾的帆;
恶浪滔滔,
我有击浪的橹。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总会找到温暖的码头!
我是一匹骆驼,
在辽阔的沙漠上行走。
大雪纷纷,我有傲雪的骨;
狂风阵阵,我有顶风的头。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总会找到美丽的绿洲!
这首诗运用比拟修辞,把自己化身为“小舟”和“骆驼”,表现了追梦路上的坚韧与刚强。梦的内涵是多义的,是理想,是友谊,还是爱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小舟、骆驼的动作描写——破、击、傲、顶,让读者看到了强者的担当和灵魂。没有晦涩和空洞,只有明朗和纯净。每节尾句的“总会”一词,掷地有声,事业心多么热烈,自信心多么坚定!这首诗始发于民刊《画乡诗浪》,被党永庵老师推荐到《音乐天地》发表,收入陕西首届群众业余创作诗歌大赛获奖诗集《兵马俑游思》和《陕西歌词百家作品选》。有几位作曲家为它谱了曲。

枫叶
经历过春雨的浇灌
经历过夏日的考验
经历过秋风的涂抹
你的形象才这样好看
万山红遍
像春花一样鲜艳
层林尽染
像晚霞一样灿烂
你是有灵性的
每一片叶子上
都跳动着
一颗赤诚的初心
你是有温度的
每一片叶子上
都燃烧着
一团热烈的火焰
霜打色更浓
梦想不改变
你用威武雄壮的旋律
唱红了秋天里的春天
这首咏物诗,干净平静,简洁凝炼。无论题材的挖掘,还是形象的塑造,都能从不同的场景,释放出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在场感。没有思维的固化,只有语境的创新,这就是诗歌的自我旗帜。在有垠的空间里,阐释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垠神性。枫叶,仿佛是对往事的回忆、人生的沉淀、情感的永恒及岁月的轮回。诗意涌出来一种原始、纯真、浪漫,寓意着人间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枫叶的精神是坚毅。枫叶红似火,经霜色愈艳,让读者感受到熊熊燃烧的明亮和希望。
回家过年
独在南方打工
尝尽苦辣酸甜
终南山下的家乡
让我日夜思念
家乡是我的根
家乡是我的魂
家乡是倦鸟的旧林
家乡是孤帆的港湾
家乡的月亮
最圆
家乡的泉水
最甜
家乡的饭菜
最香
家乡的土炕
最暖
此时,父母亲切的呼唤
回荡在我的耳畔
妻儿如花的笑脸
开放在我的眼前
告别工地,坐上高铁
回家团圆,回家过年
尽管列车风驰电掣
可我还是觉得太慢
初红老师对家乡有深入骨髓的依依深情。家乡,是他的精神圣地。在那片土地上,有他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那些给予了他智慧和力量的人,那些教会了他筑梦和追梦的事,都曾经真实地出现在那个地方。家乡,是永远断不了的根,忘不了的魂。因此,回家过年是他的迫切愿望。在家里住上几天,那种情感上的满足,好像干旱的禾苗遇见了一场及时雨。诗歌来源于生活,人的生命是万物构建的首要。一首好诗,当然是以现实中的真情来借以铺陈的。这首诗以第一人称,通过回家过年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结尾两句,“风驰电掣”与“觉得太慢”,形成鲜明的对比,天涯游子依窗望乡、归心似箭的神态,呼之欲出。语言是诗歌的工具,好的语言平静而无形,方可达到大音希声之艺术境界。

三
我读过咸阳作家张志扩的长篇传记《铁血悍将》。这本纪实作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陕西两位抗战英雄:一位是咸阳市泾阳县的仵德厚,另一位是西安市鄠邑区的赵志道。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他们临危受命,壮怀激烈,担任敢死队正副队长,用正气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台儿庄敢死队副队长赵志道,正是初红老师的父亲,真可谓英雄之后,将门之子。父亲在烽火岁月抗战,气贯长虹;儿子在和平年代写诗,诗花盛开。初红老师个子高大,风采儒雅,思维清晰,步伐矫健。他那和蔼可亲的笑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光匆匆,我认识他已经六年了。我们隔不了几天,就有文字上的交流。他毫无名师的架子,我和他相处十分舒适。酒逢知己千杯少,他让我不自觉地放下戒备,倾吐肺腑。我真是遇到了人生知己。如果用全新的目光去看生活,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诗。我们明明知道在人生路上已经跋涉千里,却依旧觉得云淡风轻,柳暗花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就是我与初红老师相遇相识相知的美丽感觉。万象归春,美意延年,世间万象,春天最美。我在早春二月写下此文,遥望曲江池畔,祝福初红老师心情如诗,生活如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人生有诗意,永远是少年!
2024年2月24日
于汉中一德中医馆

作者简介: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一德中医馆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秘书长,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有多首诗歌作品在《星星》《延河》《诗歌周刊》《四川诗歌》《中国诗人》《山东诗人》《陕西日报》《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
顾顾问问:党永庵 常智奇
名誉主编:初红 郭建民
主主编编:李雪如
执行主编:云 飞
编编委委:李雪如 杨民社 穆黎 何琼 刘艳丽 张娟 李双霖 李兴团 云飞 程亚平 姚文英
本次组稿:云飞
本次编辑:云飞
图片来源: 网络
投稿邮箱
1109786435@qq.com
投稿提示:
1. 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三农",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
2. 以现代诗为主,反映当下,内容健康向上,不得违反国家文艺方针政策倾向。
3. 每次投稿均需要100字内简介,照片一张,原创首发3至5首,杜绝一稿多投。
4. 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虚假、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
5. 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文责自负。
6. 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平台不再修改原稿。若一个月没刊发,视为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