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于金鉴才:回归“诗书画印”文人画传统
金鉴才说:“中国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强调综合性。我们所倡导的‘诗书画印’,不是写诗、书法、中国画或篆刻的简单集合,而是倡导、培养诗书画印多面手的综合型人才。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也弘扬民族文化。”
有学者认为:“笔墨中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构图上将诗、书、画、印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在世界画史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诗书画印”同修最早出现在宋代,元赵孟頫、王冕将其发扬光大,明清以来多数书画大家是“诗书画印”并举发展,时至二十世纪,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将“诗书画印”发展到高峰。近代以来,由于书画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加之受西方学院派书画教学分科的影响,“诗书画印”同修的艺术传承可以说是遭遇断崖。
“诗书画印”不是四种艺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艺术家独特的思想统摄之下,形成具有共性审美的风格趋向。吴昌硕终生喜好、临摹《石鼓文》,苍涩内敛、雄浑大气、铜打铁铸的金石之线构成了他书画印的风格基石,也深远地影响了他的弟子如齐白石、沙孟海、潘天寿等。他所建构的风格体系构成了20世纪的“诗书画印”主流。金鉴才作为潘天寿弟子、吴昌硕再传弟子,却另辟蹊径,以清健秀润、温文儒雅的学人气息充盈期间,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诗书画印”风格体系,为“诗书画印”的当下发展开辟了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