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政协召开《峰之峦》出版发行座谈会
一一 挖掘历史文化与弘扬生态文明相融合的一项硕果

(摄影:周兰)
2024年3月1日下午,峰峰矿区政协组织召开了大型文史资料《峰之峦》出版发行座谈会。区政协主席黄长福、副主席张建平出席会议,《峰之峦》重点作者、区直相关部门、景区、媒体代表和区政协办、宣教委等三十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张建平主持。

座谈会上,首先由《峰之峦》执行主编,区政协二级主任科员王健方代表编辑部回顾总结了《峰之峦》编撰工作的背景和过程,体会与收获。
随后,重点作者代表王新民、杨宇峰、杜良盛、韩吉祥、高保兴、赵立春、孟祥书、李俊峰、吉卫东,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文化馆等区直部门代表和响堂山景区代表及邯郸头条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峰之峦》编撰的重要意义和文史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峰之峦》以全景的视角,人文的情怀,详实的资料,采编记录了峰峰区域内山脉峰峦及其山脚村落和企业的地理知识、历史故事、文化内涵、民间传说、发展变迁等内容,是介绍峰峰山脉文化一部里程碑式的百科全书,对了解峰峰历史和地理人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对峰峰地理文化有许多新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史料的一些空白,勘误了一些错误,对文化强区建设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历史赋名、文化赋能”的强大助推作用。书中还重点记录了峰峰绿化荒山、修复矿山、开凿隧道、开发景区、转型发展的经历、做法和成效,铭记了为此作出过贡献的人和事,相信定能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家共同认为,《峰之峦》和2022年编撰的《滏之源》,一个写青山,一个写绿水,是峰峰山水文化的上下卷、姊妹篇。这两部书既是对峰峰矿区山川河流、地理人文的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峰峰矿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矿山变青山、浊水变绿水、矿区变景区”转型发展的生动记录和全面展现。可以说,《峰之峦》是区政协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工作,将挖掘历史文化与弘扬生态文明相融合结的一项硕果。同时,大家也对下步文史资料的编撰选题、提高编撰质量、创新宣传方式、助力景区发展、发挥文史资料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黄长福主席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峰之峦》的编撰过程,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协同配合、汇集民智、集中民力的一个过程。正是有了各部门的大力配合,有了各位专家学者与作者的热情参与和辛勤付出,才有《峰之峦》的成功编撰。他要求,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峰之峦》中的优秀文稿和编撰成果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形式向外广泛宣传,让文史资料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纸面上的史料立体生动起来,让政协文史工作更加贴合大众,适应群众需求。同时大力推进文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学校图书室、社区和农家书屋赠送文史资料,增强社会各个阶层对文史工作的认识。通过文史知识的宣传,让全区各级干部和群众增加对全区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作为鼓山滏水峰峰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加文化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凝聚起各个阶层、各个界别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全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据悉,《峰之峦》共581页,40余万字,图片300余张,共分“文脉深厚众峰峦、山脚村企故事稠、生态修复绿满山、旅游开发景区美、诗词歌赋颂峰情”五个篇章。从2023年3月启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划、动员、组稿、考察、论证、编校,于12月底印刷出版。该书是峰峰矿区历史上第一部以山川地理文化为主线,系统记录和反映峰峰区域内山脉峰峦的地质成因特征、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变化、经济发展变迁的文史资料专辑。(王健方 刘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