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今天(3月3日)凌晨,新华网与央视网两则分别发自中东亚丁湾红海与远东韩国釜山港的最新国际新闻,吸引了笔者志清的关注与思考。
其一,新华社开罗3月2日中东亚丁湾红海消息:也门政府当地时间3月2日发表声明说,受暴风雨影响,此前2月18日,被也门胡塞武装连续两发导弹击中的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巳于3月1日夜间暴风雨中在也门海岸附近沉没。也门政府警告说,这艘货轮载有数万吨化肥,沉没很可能给附近海域带来严重环境灾难。此前,美媒CNN2月18日报道,也门胡塞武装用两枚导弹击中了在亚丁湾行驶的“鲁比马尔”号,致该船严重损坏,船员被迫撤离。美国中央司令部2月24日发表声明说,“鲁比马尔”号货轮遇袭时载有逾4.1万吨化肥,货轮燃油泄漏在海面上形成约30公里的油带。目前,尚未确定应对该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佳方法。
其二,《韩国日报》3月2日发自韩国釜山港报道称,胡塞武装封锁红海航道引发全球物流危机,导致韩国到欧盟的海运运费4个月内飙升250%,而中国拥有中欧班列这样的运输渠道,韩企出口的竞争力恐将下滑。
以上两则消息,让世界看到,在红海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物流和供应链遭冲击之际,中欧班列优势凸显。
众所周知,红海是前往苏伊士运河的重要航道之一,是一些通往西欧和美国的贸易航线必经之地。根据相关研究,每年,全球约15%的海上贸易、30%的集装箱贸易以及30%的航空燃油、12%的液化天然气、8%的粮食贸易,都经由红海达成。自去年11月以来,为抗议以色列在美国庇护下入侵加沙“屠城”、声援巴勒斯坦,也门胡塞武装多次袭击红海水域关联以色列的国际船只,马士基等多家航运公司宣布暂停经过苏伊士运河的红海航线,改为绕行好望角。今年1月,美英开始直接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设施,事态进一步加剧,导致更多船只绕行好望角。
就在主要海上航道中断、全球供应链安全面临挑战之时,中欧班列这个曾被外媒攻击是更具 “象征”意义的运输方式,成为它们关注的焦点。当前,欧洲多国对中欧班列的需求度升高,开始寻求以陆代海的物流方案。
那么,与海上运输方式相比,中欧班列到底有哪些优势?笔者查询公开资料显示:
首先,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稳定性。据马士基首席执行官警告称,持续绕行好望角将对全球供应链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广泛负面后果。美国《外交政策》亦指出,无论是红海的胡塞武装袭击、巴拿马运河的干旱,还是马六甲海峡附近潜在的冲突,都暴露了海上咽喉的脆弱性。相比之下,跨欧亚铁路货运量的可靠性和准时性更高。
其次,看价格。巴以冲突引发红海危机后,无论是走红海航道,还是绕行好望角,海运价格纷纷暴涨。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2月最新报告显示,去年11月以来,从上海经由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航运费上涨约3倍。根据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数据,去年11月下旬以来,全球40英尺长集装箱的平均运输成本几乎翻了一番。相较中欧班列,海运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
第三,时间就是金钱。由于船舶在海上单程运输时间增加,集装箱船舶周转效率降低,航行运力出现不足。据中信期货测算,相较于走苏伊士运河,绕行好望角将导致东亚到欧洲、东亚到地中海的航次时间分别增长26%和51%。走好望角的航线最长耗时可能长达45天,而中欧班列最多只需要20天左右。不仅如此,中欧班列还在不断提速。举个例子,正月初五,西安开出龙年第一趟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西安往返德国杜伊斯堡只需要10天,比去年缩短2天,和最早的班列比缩短了约一周。从更长远来看,中欧班列走俏,与十余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线路从无到有、运力从少到多是分不开的。最新统计显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已超过8.5万列,今年以来累计开行2600余列,实现了连续46个月单月开行超千列。它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产品走进中国百姓生活,让“中国制造”更加受到欧洲民众的欢迎。
眼下,全球各国普遍认为,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动脉,中欧班列目前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连通的城市达到219个。它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打造了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为亚欧大陆发展注入新动力。
笔者认为,《韩国日报》的消息,文字不多,但,充满了韩国对中东红海、亚丁湾战火影响亚欧商务海运安全和运价危机的忧虑;及以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早在十年前“末雨绸缪”,布局一带一路、开设“中欧班列”的复杂心态。正如外界所看到的,世界经济运转离不开全球货运和商品贸易,而更多横跨欧亚大陆的灵活替代路线至关重要。当前安全形势下,中欧班列的优势与贡献弥足珍贵。这充分说明,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更顺应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为此,特赋《定西番》为评为观。
海运亚丁殇别。
巴以战,
货船悲。
绕行迟。
还看欧中班列。
快安堪准时。
欢笛陆途便捷。
布飞棋。
一一2024年3月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市诗词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