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对联资料第九期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溪水 日月
九(对联)基本规则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例如:大明湖历下亭 (清联)
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大明湖历下亭:在山东济南。湖滨的历下亭,居全湖之胜。
老杜:即唐代诗人杜甫,曾游历济南大明湖。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倾:倾慕,钦佩,一心向往。
北海:即李北海,名邕,字泰如,为唐代书法家,时称“书中圣手”。曾任北海太守。为人刚强,生活豪纵。亦曾游历济南大明湖。后为李林甫诬陷杀害。杜甫《八哀诗》中有哀悼他的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联语借景抒情,凭吊怀古,开合得当。另有闽县龚谒仁守济南时所撰一联,堪作补注。联云:“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例如:九曲溪 (清联)
九 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遥拜 一峰尊。
九曲:概指黄河河道的曲折。唐高适《九曲词序》:“河图曰:黄河……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
三岛:即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一峰:指九曲溪口的大王峰,是武夷山的第一峰。
联语突现九曲溪的地理环境,溪流的曲折之势,一峰的挺拔之奇,尽在十四字中。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例如:拂水山庄 (清联)
并列 动宾 方位 动
浅深/ 流水/ 琴中/ 听;
远近/ 青山/ 画里/ 看。 上下联对应平衡
联语从感受中写山庄,动静相衬托,突现了拂水山庄优美的环境,宜居亦宜耕读。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例如,清代顾炎武题赠联:
行己/有耻;
博学/为文。
这副四言联的上下联都是二、二句式,即二、二节奏。
又如,题岱庙联(清联)
帝/出乎/震;
人/生于/寅。
岱,泰山的别名。震,《易经》中指东方。这副四言联的上下联都是一、三句式,即一、三节奏,亦可细分为一、二、一句式。这样的划分,都是按照句中词汇的词语节奏来划分,例如,五言联的句式,无非是二、三句式,或三、二句式。也可细分为二、二、一,二、一、二,或一、二、二句式。如清代王士稹的一副巧对:醉爱/羲之/草;狂吟/白也/诗。就是二、二、一句式。六言联的句式,包括二、二、二句式,以及三、三句式。但,二、二句式居多。七言联的句式,主要是四、三句式,可细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其他则以此类推。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题焦山别峰庵联(清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此联的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也是上下联内容节奏点平仄交替,而上下联之间平仄对立。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例如:
题石子作墓联(清联)
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
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石作子,先秦时甘谷县人,孑L子的弟子。其墓在甘肃天水甘谷县。作者回到故乡,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凭吊石作子,撰写了此副墓联以寄托哀思。“梓里”,喻指故乡。“花殷”,指花开得茂盛。“杏坛”,指学堂圣地。“教泽”,教化的恩泽。 “化雨春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孔门下有七十二贤士,石作子作为其中之一,乃是当地孔门传人中的佼佼者,作者故引以为骄傲。上联联文所表达的是作者见到石作子的墓地,不是一片衰败、萧条的景况,而是“草碧”、“花殷”的繁盛境况,隐喻孔氏儒学,不会因一代又一代人的亡故而衰败。作者既来寻踪,自然要到处走走看看,不禁发感慨:唐代的封号、宋代的赞美之词都到哪里去了?下联中,作者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孔门弟子受教于杏坛的一幕:仿佛听到了“莺啼”、“鸟语”,像是学子的朗朗读书声。从上联的视觉、实景,一跃而从听觉、幻影之中顿生感悟:原来寻觅的唐封、宋赞只是有形、有限的纪念;而真正儒学教化,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才是石作子等继承孑L氏儒学并被后人发扬光大之真谛所在。此联表面上是上下联各写一个意思,但两者内容又是互为补充、互为交融的,一气呵成,相辅相成,统一在同一意境、主题垦。

对联定义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李新萍
渔夫 野鹤 冰冰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1.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