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江煤矿28年(十一)
文/朱海明 诵/雪花飞舞
我是1976年接任老柳江井口宣传工作的,负责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理论辅导和好人好事的采集宣传工作。我属下有一名专职广播员,此外还要管理各区队包括开拓区,掘进区,回采区,运输区,机电队,机关后勤的兼职通讯报道员,负责他们的每周一次脱产上站集中学习,督促他们提供宣传稿件。
1978年老柳江井口试投产,改称柳江煤矿老柳江矿,买了一套很好的广播设备,新式扩音机比总矿的还好,能放唱盘的,我们有很多唱盘,有戏曲、曲艺、歌曲、音乐、曲艺等等,相当齐全。我经常和广播员小魏同时登机播送稿件,男女声对话的形式,效果很好。

从1976年到1984年,9年多,我不知撰写了多少稿件,宣传好人好事,除了本矿广播外还向总矿广播站投稿,总矿广播站的稿件时常被我给承包了。另外我还为《秦皇岛日报》和秦皇岛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十几篇新闻稿件,有效的提升了柳江煤矿老柳江矿的地位和声望。
近日,我从故纸堆中找到了一张旧广播稿,我写的,挺有意思,题目是“最后冲刺”,全文如下:
在体育运动的田径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术语——最后冲刺。
什么叫最后冲刺呢?就是在径赛各种距离的赛跑中,眼看就要到达终点而拼尽全力向目标猛冲的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又快又猛,时间也比较短暂,所以我们管它叫最后冲刺。

最后冲刺不但能用于体育比赛之中,亦能用在生产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上。目前,我矿的生产形势也可以用“最后冲刺”来比喻和形容。
五月份,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产煤16000吨,进尺500米。现在,我们已经跑完了27天的路程,前进的速度虽说不算太慢,但是也拉下了一定的亏空。产煤亏了几百吨,进尺亏了十几米。这就需要我们在五月份最后几天来一个“最后冲刺”,保证我们按时到达目的地,夺取五月满堂红。
所谓“最后冲刺”,其中包含两重意思,“最后”,就是说时间的紧迫性。它是实现目标的末一个阶段。如果错过了时机,那将是无法补偿。“冲刺”的意思是,好像尖锐的锋镝,对着目标,一直向前。

用“最后冲刺”来形容我矿当前的生产,不但合理,而又必要。况且全矿同志也正在如此办理,掀起了争时间、搞决战的大干新高潮。
在“最后冲刺”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经过二十几天的快速前进,我们已经感到有些疲乏。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拼出全力,珍惜时间,达到目的定有希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上下一心,团结奋战,用快速勇猛的“最后冲刺”来实现我们五月份的奋斗目标。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