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一颗承载岁月记忆的树
文图 / 齐爱林
风吹着树枝刷刷的响 ,平原嫁山里的媳妇回娘家,怀里抱着个小娃娃,身后跟着个壮汉子,前胸吊着个包,后背驮着个篮,手里还提着个小兜兜。这一来二去的回娘家拜丈人,也就让山里的小黑枣树变成市郊茁壮的柿子树。也把一个承载历史的记忆展现出来。
2012年冬天,八十五岁的老公公在市郊南王村跟随大伯哥居住,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公公很不习惯市里生活的直线单调,每天围着南王村转悠着打发日子。南王村的家户都搬到新楼房居住了,在村里快拆迁的小楼院中居住家户,大多都是来市里打工的农民工租赁户。老公公走到一颗柿子树边不再前行,他手摸、头抵着粗糙的柿子树又想家了。一位和老公公实际年龄同等,却显得年轻强干的老人凑上来和他拉家常:
“你是井陉的”?
“嗯,你去过俺们那“?
两人一扯闲话,拉进了距离,原来还是队友呢。这位老者年青时在井陉吃过大锅饭,修过水库。
俩老头儿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五八年腊月初八,石家庄地区的各公社都在村里抽调劳力,集体去甘淘河坢北障城村的吊北岸跟修水库,挣公分吃伙饭,还能吃上白面大馒头。他俩那次都去参加了。
“咱们挖水库跟的吊北岸上的狐仙洞可真是奇、险、俊,得天独厚,壮观俊秀。听说,现在成了旅游地,打卡点。叫啥貂蝉故居。”
“可不是嘛,那时候,俺们队的好几个哥们下班后,摸黑爬着梯子树走到洞口不敢进里边”。
“那颗梯子树反封建迷信时打了。听说当时,树到了树身也摔了个稀巴烂。带头打树的民兵排长也给吓神经了。”
“那个洞很深,通到北边那个村了,听说是北京一个珠宝商的发家地”
“嘿,这柿子树就是那次修水库从你们老家“转种”搬迁过来的”。
长话短说。那时修水库,大平原的姑娘见山沟里山清水秀太阳高景观美,喝山泉水长大的小伙子壮实、俊秀、挺拔、灵透,好几对在工地上眉来眼去的对上眼了,自由恋爱,成家过小日子了。
大平原的下嫁山沟沟,家里不愿意也没办法,不论那个年代,大人们都难拿儿女的婚姻大事。
到了正月回娘家、拜丈人,荆条篮子里垒满了生熟肉食,黍米年糕,石磨卤水豆腐;布袋里装满红薯粉条,菜根,萝卜和枣等山货。还特显摆的把吃剩的黑枣籽种下,平原地势肥沃,头年种,第二年就长成材,再从山里拿来用牛皮纸包的柿子树枝,像模像样的嫁接在黑枣树上,就由黑枣树摇身变成了红红的柿子树。
从那以后,井陉的柿子树也就在大平原扎根落户,遍布东边各大平原。
两人叙旧事扯闲话,感慨再也回不到那热火朝天,激情燃烧的动人场地了。人留后代树留根,唯有柿子树留住了念想,结下了缘源。也被当代人称为柿柿如意的吉祥树,好运果永留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