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桥者,史家寨村兰姓门前老桥也。皇甫川中有库峪河东分支流过,曰丰盛泉,又名小河子。其源于康家沟。康家沟水北流,汇入车家河水,又入冯家沟水,西北流,便成丰盛泉。一路北,过孙家坡以北诸村,于长安段村流入库峪河。
旧时川中诸村,肖家坡与史家寨村外,皆位于风凉原坡下。而肖、史两村,兼跨小河两岸。而惟史家寨村河上有桥,曰兰桥。此桥东通岳家十字,上坡过石门即入汤峪川,西过村中,直达库峪河,河上有列石,涉之即入长安北佛沟。川中库峪河上下,此处列石最大。故兰桥者,旧时东西交通纽要也。
兰桥之东,路北昔日为二队草园子,靠路有一涝池,干旱季节外,常年有水。涝池往北三十米许,有一水沟,流入小河。水沟北侧,有大皂角树一棵,另有他树若干,再往北往东,曾为六组水田。皂角树下,有一小路,来自六组,经河中一块大石,即入河西田家园子,田家人常于此石处洗衣。 桥东路南,昔日亦为草园子,北边属五组,今刘买校居处是也。再南为六组草园子。建国前紧挨桥头东南,有一钟架。两竖立石条,上架一钟。钟原位于一组老爷庙,后庙塌毁,故移于此。钟架位于村子交通枢要,当为集合东西村人众,议事所用,建国后,钟架不知何往。 兰桥桥西,路南北分居兰田两姓人家。兰姓嘉庆道光年间迁移于本村,序排忠、孝、智、嘉、裕、勤、兴、发、荣、义、昌十一代,二百余年。由于兰氏居于河边为早,架桥于此,贯通东西,故桥以姓闻,人称兰桥。
田姓居北,八十年代有四院,东院为今田建强家,去河二十余米。其东,桥头有一槐树,西有一斜路通往西北,经建强家后门外。路东至河,亦为草园子,原主以田姓为主。今田建强后门外,路东曾有大柿树两株。路西,亦为草园子,大柿树一棵,小柿树若干。过建强后门约二十米左右,路出分支,一支往西入二组打谷场,交汇处有田争味家大柿树一棵,三人合抱。北支直通二组打谷场,入口处往东,至河边有砖瓦窑一座,二组于此处建有拦河坝,常年蓄水。瓦窑往北一线为二组菜园。
路南为兰姓,除两院分居王巷子以外,建国后尚有五院,背南面北。余家与西邻兰兴凯伯父、兰景耀弟兄(吾门中叔父)三院居东,本为一祖。三家离路尚有空地,亦种有树。往西,其他两院门前,亦有少许空地,沿街有青石若干,西有大青石一块,南北走向,上平,可卧一人。此两院路北即为田姓人家,故中间街道,人称田家门外。因众青石故,昔日闲余或饭时,兰田两姓常聚于此,谈天闲话,摆龙门阵,亦称老碗会。
兰姓住家后面,曾为旧日打谷场,合作化后,沦为草园子,有柿树几颗,往南,旧为张家所有,人称张园子。再南,即小学矣。 余家老宅即位于河边。桥头一路,南向三米左右,河边有大柳树一棵,再南向约十多米,路西有大榆树两颗,四米间隔,从中西拐即南入吾家,道路南端两侧,垒石以固。
因小河子由南至西北环拥而来,吾家住院东边至河边慢坡,亦有草园子,大树小树,屋后东南侧有柿树两颗,再南昔日即杨树林也。后为小孩子上学方便,余家门前道路,南向沿河开通到小学门前。
兰桥初架时,三根木头成就,仅能过人。昔日小河甚深,故过桥亦不安全。我三祖有子,曰二混,于桥上玩耍,上游洪水至,掉落水中,其尸于刘家桥方才寻得。 一九六七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兰桥由木桥改为水泥桥,村中甚至川中交通,大为 改善矣。 一九七四年,敬林路开通后,兰桥东敬林路上的村十字形成。六组曾于兰桥南,学校北墙一线的河上,建西南东北斜向水坝,将河水导入敬林路西边渠道,北流过十字后,路西六组属地即成水田。水坝及其下水潭,皆为东村人洗衣处。二组为抗旱,亦于吾家东边的河上,借助三块大石头,修泥沙拦水坝以蓄水,二组人亦常于此处洗衣。吾之游泳,即学成于此。 兰桥上下河道,北至二组拦水坝,南至六组拦水坝,皆为余儿时乐园。曾蓄水养鱼,曾堰水捉鱼,曾洞里摸蟹,曾于六组水田边的河岸上挖过一种土名为“羊奶奶”之植物根和甜草根,曾于六组拦水坝东边的草从里拣过鹅蛋……。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无电视,亦无电风扇,遑论空调。夏日,从吃晚饭时起,前半晚就在门外河边渡过。天黑矣,知了亦静寂无言。余同家人,坐于河边石上,听他们聊白日见闻。时间一久,大家便也无语。偶尔凉风吹过,白杨叶子哗哗直响。仰望天空,满天星斗,若隐若现,一首儿歌便于脑中浮现,"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要问银钉有多少,天下无人数得清。"这首儿歌余印象很深,一直记到了现在。可谓:小河流水细无声,
静坐桥边待晚风。
时久席间人不语,
青石板上数银钉。
夜深,桥上凉矣,便与家人铺上凉席,眠于桥上,月光如水,凉风时来,酣然入梦矣。 后来我上学,工作,进城。每到夏晚依然会想起儿时情景,经常梦中,依然会出现儿时兰桥和周围之草园子,那河、那树,那场…… 回忆当年岁月,颇有感慨,有《江南好》一词曰:家乡好,
风景旧曾谙。
静坐树下听虫语,
夜卧桥上看月眠。
安能不思恋?
有时甚至想,回老家小河边再渡过一晚,重温一下儿时旧梦也好。不过,故乡门前小河干矣,石桥扩建矣,周围房子多矣,父母去世矣,弟兄们分家,长兄三兄,居河西,二兄与我,居桥东路北,见少离多,很难聚在一起。即使聚在一起,只怕亦难有儿时心境。时过境迁,物人两非,儿时兰桥夏晚,只能留在记忆中。 吾今居绍兴,小桥流水,山水秀美之地,但兰桥,祖宗之地,岂能忘却。老宅重建,我于门前挂木牌,横额“桥上人家”,有对联一副: 北望灞水,柳雪千载长。
2016年,余亦于河东路北建新舍,门内照壁墙上亦有印章“兰宅斯新”,门前亦有木牌,有一对联:小桥跨东西,一脉分流,
大路通南北,两处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