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捞的哲学(杂文)
作者:魏川
偶读哲学书籍,发现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筆记》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河北沧州有一座临河的寺院,寺僧重修山门,准备打捞十几年前随同山门一起陷入河中的石兽。

寺僧传来百名水手打捞,在打捞前意见各异,统一起来有以下三种:
60人认为,临河之水长年大浪滚滚,水流湍急,陷河的石兽会被水冲到下游去。
30人认为,沉重的石兽不会象木材那样被水冲走,在河底松浮的沙壤上,就陷设下去,而且越陷越深。
10人认为,石兽应该到上游去找。理由是:石兽落到河底,流水冲不动它,石兽前那股涡流的力量会冲走一些沙粒,逐渐在石兽迎着水流的那一面的河底,冲出一个凹坑,越冲越深,石兽就一个跟头翻进凹坑里。接着水流又在石兽前冲出一个凹坑,石兽再翻进去一次,如此反复不已,于是石兽就逐渐逆流而上了。
打捞的领事,按照这三种意见打捞。先按照第一种方案,在沿河下游没有找到石兽;又按第二种,在河床的沙壤深层还未找到石兽;只有费时费力地按第三种方案进行打捞,果然在上游距寺院数里之外的河道中找到了石兽。

读完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以下两种道理:
其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有时是孤立的,只能由时间和实践去检验证实。
其二,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貌似真理的谬误,被大多数固执的人做为真理去捧扬、实施。
科学实践证明:违背科学原理的谬误和估计,都会使人多走弯路,甚止铸成大错。
2024年孟春之末,于桃花山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历:魏川,筆名桃花山人。《中国逻辑与写作函授大学》毕业。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一九六二年生于西安周至楼观。擅长诗词、散文、小说、杂文创作,见报百十余篇,同时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遍临张旭、怀素、孙过庭、于右任近五十载,筆耕不辍,自成一家,专研奋勉,从此走出国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题字:魏川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