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越六省的文化之旅(散记之六)
二月梅
道不尽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每一个热爱三国历史的人,都必然会特别关注赤壁之战,我亦如此。但作为1800多年前发生的赤壁之战遗址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其中比较集中的有两处:一个是蒲圻县,即现在的赤壁市;一个是黄州,即现在的黄冈市。从寻旧探古的心情出发,2023年11月9日一早,我们离开荆州,便急忙地直向赤壁市进发,一个多小时行程便来到了目的地。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一仗极大地削弱了曹操,也从根本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开战初期,曹操率二十万大军顺江东下,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孙权任命周瑜为总指挥,周瑜率精锐部队3万人,沿江而上到达夏口(今武汉),并与在此地的刘备军汇合,共同对抗曹操。当时,曹军因长途跋涉和疾病流行,士气低落,曹操又采纳了庞统将战船用铁环连起来以抗晕船的计谋;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用火攻的建议,并让黄盖诈降曹操,用小船载着易燃物接近曹营,蜀相诸葛亮巧借东风,7月12日这天东南风起,黄盖点燃了小船上的引燃物,冲入曹阵,迅速将曹船点燃,加上曹船被庞统献计锁在了一起,难以分散逃逸,风助火势,摧枯拉朽,很快将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几乎焚灭殆尽,以惨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遗址景点在赤壁市西北方周郎咀镇长江南岸的一座小山上,一进入景点就看到山门上的鎏金大字“三国赤壁古战场”,立马就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进入山门后有一座巨大的神武台映入眼帘,据说当时是周瑜的点将台。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沿着山路拾阶而上,看到了纪念庞统的凤雏庵,他的塑像两边悬挂了一幅对联“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说明了庞统是一个有大才的人。爬上一段高坡后,就到了诸葛亮的“拜风台”,仿佛又看到诸葛先生长发飘逸、仙风道骨,挥剑借东风的样子,对这位旷世奇才更增加了几分敬意。再往前走,转过一道山弯,便看到了英姿飒爽的周郎塑像,“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对这位著名的三国少帅致以了深深的敬拜。沿着周瑜塑像右边的小巷顺阶而下,蓦然看到心向已久的赤壁大江,江面壮阔无比,江波汹涌澎湃,远望岚烟四起,脚下涛声叠荡,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特别是在江岸绝壁上赫然镌刻着两个朱红大字“赤壁”,据说这是周瑜当年亲笔所书。看到此江此字,仿佛真的又看到了焚烧曹船的熊熊烈火,又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阵阵杀声,又领略了周郎、诸葛的英雄风姿!不禁写下了发自内心的《临江仙ž观蒲圻赤壁》:
丝雨翠岚胧赤壁,江澜汹涌潮急。
犹闻鼓角万船袭。
飓风忽助火,血海箭鸣镝。
吴蜀歃盟三鼎立,周郎功著雏奇。
卧龙腾起孟德息。
古今多少事,常使泪沾衣。
赤壁之战虽然过去很久很久了,但现在身临其境,重新审视这场战役的得与失,对今天战争的胜败仍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是作战环境对作战胜利至关重要。曹操大军一直生活在北方,绝大多数不适应南方水土特别是江河作战,又加之训练不及,故到了战场就迅速减员,战斗力大降。所以,未来作战,比如高原作战、渡海作战、热带丛林作战、高寒作战等,都必须认真考虑作战环境和如何迅速适应作战环境的问题。二是谋略对战争取胜影响巨大。庞统献计将曹军的战船用铁链锁在一起,黄盖带火具诈降曹军,曹操不仅没有识破,反而都采纳和接受了,致使周瑜火攻时一败涂地。现在依然要研究心战、谋略战问题,以智取胜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三是选择作战样式对作战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战用火攻抓住了制胜的要害,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拿下。现代战争情况极其复杂,用什么样的武器打、打哪里、怎么打,都特别重要,现代战争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模式,树立全新的作战观,尽最大可能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段与敌交战,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待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