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门故里,天津古文化街
图文/李津军
播音/蓬博
津门故里,哏儿都天津的十景之一;与沽上艺苑一起,说的都是天津古文化街。
哏儿都天津,本身就有着便利的海运和水运,又因具有靠近自元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地缘优势,所以自近代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受西方影响很大,近代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
哏儿都天津,被称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城市文化的形成受运河文化的影响颇深。早在1404年天津设卫之前,随着漕运经济的发展和妈祖文化的传播,海河西岸——三岔口一带逐渐成为文化、宗教和商贸的聚集地。
天津古文化街,是由仿清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步行街,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东临天津的母亲河——海河,西邻南开区东马路东北角至东门一段,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全长687米,宽5米,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2003年初,天津市对古文化街地区进行大规模整修重建,2006年底,全面建成集民俗文化、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商贸区。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后宫作为古文化街最重要的核心建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泰定三年(1326年)。天津天后宫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另两座分别在福建和台湾。天后指的是妈祖,妈祖是源于南方沿海地区的信仰,是海上的守护神,护佑出海平安。元朝时粮食经天津由海运转为河运,为了护佑海运和河运,在此建立天妃宫,明朝时更名为天后宫。如今的天津天后宫又被辟为民俗博物馆。
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的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前后3天,在天后宫门前广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宫门东侧的戏楼上会有表演,广场上还会有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等民俗活动。
天后宫山门前的两根幡杆,嘉庆年间就耸立在那里。早年间,在三岔河口来来往往行驶的大型运输船,经常迷失方向,进入天津渤海湾,除了查看罗盘和天上的星宿来判定自己的方位之外,还可以借助这两根高高耸立的幡杆保证自己的行驶安全,起到了导航定向的作用。
古文化街以天后宫为中心,南北入口各设有一座牌坊,采用了“烟琢墨石撵玉”式彩绘。
其南口牌坊南面的坊心上书有“沽上艺苑”4个字,其北面坊心上的文字是“金鳌”;
其北口牌坊北面的坊心上书有“津门故里”4个字,南面坊心上的文字是“晴雪”。

“沽上”指的是天津。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以来水源丰富、水网密集,天津又素有“津沽”“直沽”“沽上”之称,天津卫地域内含“七十二沽”。“艺苑”则是说此地界是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交汇之地,其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沽上艺苑”就是天津文化发祥地的意思。
“津门”是天津的别称,“故里”的意思是老地方,“津门故里”就是天津卫的老地方,有天津卫的发祥地之意;
“天津”之名,是永乐皇帝起的,其实就是“天子渡口”的意思。当年燕王朱棣由三岔口南下至南京,发起了“靖难之役”,取胜后他特意赐名“天津卫”。所谓“天津卫”,就是拱卫北京的门户,而古文化街正是天津历史悠久的老地方。
两牌坊背书的 “金鳌”和“晴雪”,则出自明代李宗阳的《天津八景•其七•百步平潮》中的“海门晴雪浸金鳌,日道沾来涌暗涛。”
步入古文化街,但见街的两边店铺林立,都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有很多过往已知的天津老字号。先看到了一家“杨村糕干旗舰店”,勾起了儿时的记忆,便进店买了几块。
出了糕干店往里走,发现街的两侧多有相声茶馆,真的不愧为“曲艺之乡”的美誉了!
除了相声茶馆,最多的是美食店铺,曾有人调侃:“你和天津人说天津没什么好玩的地方,天津人都无所谓,但你要说天津没什么好吃的,天津人一准要跟你急!”天津是美食之都,吃早点一周都不会重样!

走到丁字街头,向东侧看到了戏楼,戏楼的北侧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进馆后首先看到了一张曲艺非遗图片,接着看到一个巨大麻花的展柜,馆内有公益导游免费讲解各种天津特产,看到那些老牌子的天津产香烟,有墨菊,有大前门,还有恒大;看到了郁美净儿童霜、还有白玉牙膏……
来到天后宫门里,发现两边还有钟楼和鼓楼,在鼓楼里看到那只鼓下堆满了硬币,已然形成了一座小丘,应该是游客用硬币击鼓所致吧!
来到天后宫的正殿,里面供奉着妈祖,两边还有元辰殿、关帝殿、良缘阁等神殿。
出了天后宫,向左进入一条主街,街口有一“哏儿都相声”售票处,很想听一场,又想多走走,还是放弃了买票。
继续往里走,两边的胡同里更多的是美食餐馆,看到一茶汤摊,想起多年前看过一部演天津故事的电视剧《龙嘴大铜壶》,在这摊上还真的看到了与电视剧一模一样的龙嘴大铜壶。
遇到了一条老胡同,墙上写着“通庆里”。据说,此处是必须打卡的,因为它是素有“天津四合院”之称的百年建筑。
在胡同里,先看到“泥人张美术馆”。进入院内,见里面的空间不大,两侧是2层小楼。在这里我了解到,“泥人张”已传至第六代,其作品远销海外,前三代作品已永久珍藏!
展厅内的泥塑作品个个都很生动,感叹这是玩泥巴的最高境界啦!有一组《钟馗嫁妹》的泥塑,讲解员说:“钟馗科考误入鬼门而变得相貌丑陋,死后成神捉鬼”。看着这组钟馗带着鬼卒嫁妹的场景,我想,钟馗的妹妹到底嫁给谁了呢?
看到两尊老人和牛的泥塑,一尊是老人、幼童和牛,另一尊是老子骑牛图,牛和人像的形态都是栩栩如生!
离开上到二楼,两侧都是展室,展室的标牌分别是“放下”和“般若”,“放下”好理解,“般若”是什么意思?问讲解员,她告诉我是佛教用语,意为“智慧”。
这两个展室内有几个作品印象深刻,黄石公的造型是坐在桥栏杆旁,翘着的腿上没有鞋。我知道这个典故,他这是等着张良给他穿鞋呢!有了他的赠书,张良才能辅佐刘邦取得了大汉天下!
有两个仕女像,塑得尽显东方女性之美!有一尊白求恩为小八路看诊的泥塑标价800多万元,我问:“为什么这么贵”?讲解员说:“课本中《白求恩》的课文插图用的就是个作品”。
下楼进到另一侧展室,见一“天下太平”的泥塑作品,形象是一个古装人像抱着个酒坛侧躺着,讲解员说:“这人是钟馗,他躺得越平,天下越太平”!
在古文化街里,我见到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建筑——玉皇阁,天津近代第一家官办金融机构——官银号,还有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建筑——万春斗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了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据说,古文化街里还有王十二胡同、萨宝石胡同、袜子胡同等著名的老胡同.

在古文化街中,不仅有“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联升斋”苏绣、老美华等传统技艺,还有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石头门坎素包、煎饼馃子、果仁张、糖人、熟梨糕等津味儿美食,更有民俗博物馆、华夏鞋文化博物馆、联升斋刺绣博物馆、达仁堂中药展览馆组成的博物馆群,既能满足您的味蕾,又能滋润您的身心。
在古文化街,民俗和国潮相遇,乡愁与时尚交融。徜徉在古文化街,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也会感受到津门故里浓郁的历史味、文化味和天津味。
2024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