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桂阳,欧阳朝夕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作家,谦逊低调,不事张扬。近日,他创作的《微腔》由线装书局出版,分《文艺微腔》《文史微腔》《媒介微腔》三辑,计35万余字。“微腔”故名思义的解释是“细小的腔声"。这部《微腔》以小见大,正面主流,积极向上,灌注了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要求,从社会现实中折射出当今文化人的精神结构和思想取向。作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和创作,从而传递着铿锵有力的腔声。
《文艺微腔》是作者写当今一些国内名家或者是郴州本土作家诗人的文艺评论专辑。文艺评论需要对文艺作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去深入阅读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与评论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是有很大关系的。欧阳朝夕在这两个方面是比较全面的。文艺评论作为一种最具有思想高度的文学艺术,成为作品本身的出口,而这个出口是与文学艺术作者们的内心世界接轨的。这辑文艺评论或轻柔中带细腻,或唯美中见真情,或灵动中透质朴。至少是欧阳朝夕在文艺评论的作品构架中有独到的见解,在抒情、议论与哲思的语言里传递出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例如,他评论散文大家梁瑞郴先生的散文系列,就有精彩的评论:“梁瑞郴老师的系列游记散文,称之为文化雅旅更为准确,灵感之下随手巧就一篇篇美文,或天地宏论与历史山川对话,或忧思沉吟与古圣神交,或悠游精品阐发穿越时空的召唤,或抚古叹今倾泻不尽意。”梁瑞郴先生作为湖南文坛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情怀和思想内涵的高度,在读者群里影响深远。又例如,他评论著名作家王琼华写郴州裕后街的系列小小说:“一个个主人公聚拢在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街,是对生存的渴望,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三流九教的人汇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历史的生动画面。”王琼华先生是一位有社会担当的作家。他的小说包含人间大爱,饱蘸赤诚,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因此,这辑《文艺微腔》让人品味出无尽的思想芬芳,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史微腔》是作者描述历史文化的专辑,由历史散文和文化随笔组成。欧阳朝夕以多样性的视角和迵异性的风格,淌过历史的河流,穿越千年时空,呈现出理性足维和成熟的创作体系文本。尤以《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遗存》《寻找西安》等大系列的历史散文颇为经典。行走故乡桂阳,他通过历史记忆的信息,镂刻出文化的图案,深深浅浅散发出历史的馨香。他写了遗落于桂阳乡间的两百多座古戏台,写了埋藏在地下近八千年的千家坪白陶,写了横亘在垌木岭明代冶炼铅锌的遗址,写了发祥于桂阳之雅俗共享的桂阳昆曲(后称湘昆)。文章描述的一事一典,一器一物,汇聚成一幅沉甸甸的桂阳历史长卷,激活桂阳沉睡的历史记忆。寻找西安(古称长安),他脚踏在有着十三朝古都,遥望汉代的风雨和唐代的烟云,窥探到帝王的奢华和王朝的气象。《寻找西安》这系列的历史散文打破了原本的意象和场景,以时空的扩展和思维的延伸喷发出描述历史风云际会都城长安的大写意,让人读来心潮澎湃。因为《文史微腔》,让作者有不一样的风景,这道风景延续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根脉,一路走来,声音悦耳,浓墨重彩。
《媒介微腔》是作者在媒介职场创作的新闻理论专辑。欧阳朝夕大学毕业时,起点很高,一跃便进入湖南卫视王牌栏目《今日谈》任记者,跟这个栏目的新闻大佬李国洪、杨洪军成为同事。经过两年的练历,他将自己打磨成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新闻人。后来,他响应故乡桂阳的召唤,进入广电局工作。十多年来,尽管他职位多次变更,始终没有离开新闻宣传这个系统。在郴州新闻媒体界,他专业知识素质高,思想也超前,经历二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将所见所闻的新闻故事记录在笔记里,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新闻理论的创作体系文本。《我们怎么面对这个时代》《大时代下党报时效新概念的几点思考》《漫谈文化背景中的主持人》《徘徊在网络面前的浅思和粗想》《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舆论情之浅见》《谈话节目真正的姿态》等系列新闻媒介的大理论文章在多家大网络平台推出,引起关注,反响良好。这系列新闻媒介理论文章整体主次分明,逻辑思维清晰有序,主题意识客观超前。正如著名学者李建华先生在《序》中的评价:“从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表现,展示出作者的人生阅历和对世道人论机理的读解,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一人生共识在作者书里得到充足的验证,随意抽取阅读中的文章,古人作文恪守“义理、考据和辞章”的圭臬在书中表现得比较娴熟和练达。”因此,这辑《媒介微腔》对于从事基层的新闻媒体人来说,也许是值得学习的好教材,至少读过之后,会有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一部《微腔》,慧眼如炬;一部《微腔》,通透明了。当欧阳朝夕以开阔的视野以及知识的容量完成这部著作时,心若菩提,给人以方向和启迪,照亮茫茫旅程!

作者简介:雷晓明,原名雷小明。作家、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湖南文学》《鸭绿江》《芳草》《羊城晚报》《珠江文艺》《散文百家》《特区文学》《诗歌月刊》《参花》等上百家刊物。出版文学和文史专著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