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写作
英魂不灭,代代继传
——桑恒昌 《复活的头颅》读后
王炳强
复活的头颅
桑恒昌
在风波亭,
在菜市口,
被屠刀切碎的
刚刚烈烈的脊骨
后之来者
仁人志士
将其一颗颗
复活成自己的头颅

(岳飞在风波亭就义)

(谭嗣同在菜市口就义)
读了诗坛领袖桑恒昌先生的这首大作,不由地浮想联翩,感情激荡。
为抗击匈奴、“还我河山”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元帅,却遭受昏君奸臣的陷害,最终被冤杀于杭州大理寺内风波亭。
为反对封建专制而甘愿“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清末维新派政治家谭嗣同,最终被刽子手虐杀于北京市菜市口。
一武一文,一个是反对外来侵略,一个是反抗封建专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光耀青史,万古不灭。千百年来,正如桑诗所言,他们的”被屠刀切碎的刚刚烈烈的脊骨,后之来者,仁人志士,将其一颗颗,复活成自己的头颅。”
由此,
我想起了“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夙愿未酬”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
想起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南宋抗金将领、爱国词人辛弃疾。
想起了写出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想起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想起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
想起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晚晴重臣左宗棠。
想起了“驱除鞑虏灭前清,辛亥枪声举誓盟。一统中华湮旧制,三民主义立先行”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想起了“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建党先驱李大钊烈士。
想起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
想起了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烈士。
想起了“穿上征袍擐盔甲,志强男儿保国家”的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烈士。
想起了被朱德总司令赞扬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烈士。
想起了“义愤超群赴国难,碧血丹心为大公”的国民革命军抗日名将张自忠烈士。
想起了在解放战争中“擎天一举爆惊雷,暗堡顽敌化土灰”的英雄董存瑞烈士 。
想起了“勇挺胸膛堵抢眼,胜利坦途生命换”的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
还想起了:
屈原、霍去病、苏武、李自成、 秋瑾、林觉民、蔡和森、张太雷、澎湃、夏明翰、瞿秋白、向警予、张学良、杨虎城、刘志丹、吉鸿昌、赵尚志、赵一曼、赵登禹、佟麟阁、戴安澜、闻一多、江竹筠、朱瑞、邱少云、杨根思等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的“头颅”和脊梁。她们的名字,似一颗颗明星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
英魂撼天地,光芒照后人。桑恒昌先生的这首力作,构思新奇、言浅旨深,读后,使我们更加缅怀历代英烈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更加坚定信念:传承接力英烈基因,踏着英烈血迹前进,一代一代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南宋抗金将领、词人辛弃疾)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将军)

(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烈士)

(爱国抗日将领张自忠烈士)
注释:
虐杀:谭嗣同临刑前神情自若,丝毫没有畏惧的感觉,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刽子手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换了一把钝刀。按照当时的说法,罪越大,刀就越钝,这样犯人死前就会受到无尽的折磨。刽子手将谭嗣同的头按在地上,一刀接着一刀地砍下去,砍了整整三十多刀,谭嗣同才咽气身亡,这些颅骨应该被“切碎”了!
桑恒昌自撰简介

我的肩上长出一杆枪
我的手上长出一支笔
我醒着枪便醒着
笔失眠我便无眠
我的生命
在变成子弹的过程中
变成诗句
若七行嫌长
就缩成四行:
祖国的前面
有我的胸膛
祖国的后面
有我的脊梁
也可写成一行:
我是一发
退出枪膛的子弹
─ ─ ─ ─ ─ ─ ─ ─ ─ ─ ─ ─
王炳强简介:
济南市历下区退休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前后有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刊发在各级纸质报刊和微刊“都市头条”、“今日头条”上。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著有诗文集《两耕文集》。
(于2024年2月29日,大明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