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旬刊》2024年第7期
● 文学评论
2023年诗歌:
在经典与历史的文脉中建构新时代诗歌写作
● 文艺广角
《品读绘画经典 领略艺术神韵》
● 新作赏读
《风中柳》:随桂琴(上海)
● 大唐诗词
评陈宏最新歌曲《三千年古风雪》
● 散文随笔
《青山湖水上森林:一汪碧波荡漾的生命之绿》:传媒人走遍天涯(浙江)
● 笔墨春秋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岁月深情纸墨香》:白 蕊(四川)
● 文学诗话
《玉润窗前竹 花繁院里梅——唐代咏立春诗赏析》:王传学(深圳)
● 诗意中国
2023年诗歌:
在经典与历史的文脉中建构新时代诗歌写作
诗歌的生命力并不仅仅来自纯粹技术性的修辞能力,更与所谓话语权力关系寥寥;其真正牢固的根基,乃是语言与真实生活、与最诚恳的生命感受之间的血肉共生。
诗本身是纯度极高的事物,但这种纯度,并不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中诸多声音、诸多张力关系的屏蔽、拒绝;恰恰相反,真正强大的纯度,往往是来自于对一切声音、一切表情、一切善意或敌意的强有力的包纳与消化。
—— 《文艺报》2024年2月19日

品读绘画经典 领略艺术神韵

▲ 烟岫林居图(国画) 25×26厘米 宋 夏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读画之要在乎品鉴。“品”之本义众多,所谓“品物流形”,引申为辨别高下,分出次第;“鉴”的本义是自照其容,引申而为照察审辨。画界中人读画,重在品其笔墨意趣,鉴其技法得失。就广大读者而言,更重要的则是通过经典画作的品读,进入艺术家所观照、所创造的一方天地之中。绘画是画者对世界的品鉴与表达,读画者是画作的品鉴者,又与画家同为世界之观者、读者,故读画须在世界之体察中与画家互通声息,品其所品,鉴其所鉴。
中国画之传习讲求“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就读画者而言,一旦读出这三者背后的内涵,自然就通晓了伟大画家的自我成就之道,这也正应和了孔夫子所谓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作者高世名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报》2024年2月25日
风 中 柳
随桂琴(上海)
一夜春风,柳色初黄还淡。
树梢头,星星点点。
亭前流水,入堤刚刚满。
小船来,向沙滩漫。
时光正好,景色两惊三叹。
笔中留,心心念念。
沧桑岁月,去了无须看。
酒杯悬,醉深难劝。
【编辑点评】作品描述诗人对春天景色感悟与思考,通过精美古诗化表达和细腻文字展现了春天美好与逝去遗憾。柳色黄淡、亭前流水、小船漫滩等描写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将情感注入于笔中,动静结合,增强了作品感染力和艺术性。

《大唐诗词》:
评陈宏最新歌曲《三千年古风雪》

初春时节,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陈宏近日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歌曲《三千年古风雪》,这首歌以诗意的歌词和悦耳的旋律,将古典韵味与现代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千年古风雪”这一独特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浪漫情怀。这首歌曲不仅具有浓郁的感染力,而且歌词意境深远,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
从文学角度来看,《三千年古风雪》实现了由“意指”走向“意味”的转变。这与现代西方美学家所强调的审美观念不谋而合。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对现代情感的敏锐捕捉,创造出了一个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世界。这种完整的审美体验,正是《诗经》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所追求的目标。《诗经》》产生的时间大概离现在二千六百年到三千年左右。文脉三千年就是此意。
《三千年古风雪》这首歌曲,从诗歌的角度来看,它成功地将古典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让听众在欣赏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和文化底蕴。从歌词的角度来看,《三千年古风雪》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三千年古风雪”、“星满天”、“璀璨烟火”、“一江水”等,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寓意深远,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悟。同时,歌词的押韵和平仄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歌曲在听觉上更加和谐悦耳。
在音乐创作方面,作者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将古典旋律与现代节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既保留了古典音乐的优雅和韵味,又注入了现代音乐的活力和激情,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青山湖水上森林:一汪碧波荡漾的生命之绿
传媒人走遍天涯(浙江)

在繁华的“人间天堂”杭州市临安区,隐藏着一处“人间仙境”——青山湖。青山湖与西子湖相距四十公里,有“姊妹双湖”之称,这里青山环绕、碧波粼粼,更有千亩奇幻的水上森林——亚马逊池杉,这片奇幻的绿色天地,宛如一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更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青山湖水上森林,顾名思义,这是一片生长在水面上的森林。这里的水杉林立,枝繁叶茂,与周围的水域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水面上弥漫着清新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心旷神怡,正可谓“树在水中长,船在林中游,鸟在枝上鸣,人在画中行”。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春天,万物复苏,新绿的嫩芽破土而出;夏天,郁郁葱葱的水杉林为人们带来一片清凉;秋天,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秋叶与碧波荡漾的湖水相映成趣;冬天,虽然树叶凋零,但那笔直的水杉更显庄严与肃穆。

在这里,可以放下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净化。漫步于林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我们会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美好。这片水上森林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真谛。
【编辑点评】该文通过生动文字与形象描写,向读者介绍青山湖水上森林这一自然景观。宛如一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文章结构清晰,从四季景色和生态价值展开详细介绍,使得读者对于水上森林有了全面了解,语言流畅,文笔优美。
【作者简介】传媒人走遍天涯,男,现居浙江杭州,高级编辑,高校影视艺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电视媒体节目策划评议专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创节目多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彩红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政府奖一等奖。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岁月深情纸墨香
白 蕊(四川)

流年似水,白驹过隙。年轮转了一圈,岁月走了一年,风霜沧桑了容颜,雾雨洗涤了心情。
曾经遇见多少美好,也就留下多少遗憾。人生有相遇,亦有别离。有成长,也有委屈。美好的记忆,走心的感动,都已成为过去。岁月深情,温柔以待。站在年岁的末端,回望过去的一年,得失成败、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皆付之流年。
告诉自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无论未来多么困难,多么艰辛,都需要从容不迫的面对。专注当下的生活,关注眼前人事,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从每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慢慢等待,你想要的,岁月都会回馈给你。
苍茫墨白的世间,我们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经历太多的爱恨别离。慢慢的也就明白,生活多一份坦然,人生少一份焦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只管静静的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从容不迫,无愧于心。随缘于心,不必羡慕别人的风光,自己亦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时间会见证你的付出与努力,也会见证你的成长与蜕变。
时常告诉自己,做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过好日子。静静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细琢文字,扩宽知识边界,才是热爱生活,才能深情对待每一天的静好岁月。毕竟,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每一天都是人生中不可复制的。昨日渐多,明日愈少。昨天翻篇而过,今日自当珍重。
人生起起落落,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命运的安排,时来运转,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在茫茫人海,始终相信,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无趣的人群擦肩渐行渐远。要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你想要的幸福,已在春天温柔以待。
退守一方静土,寻一处静谧美景;悠闲地捧书诵读,兴起便挥笔泼墨,或在美篇及其它写作平台用心写几段文字;心情在笔墨间流淌,将心中之情托付文字,不必郁结于胸,平添怨恨,空惹闲愁。时光洒满冬日浮华,岁月沉淀悠然从容。无论怎样,依旧步履不停,向光而行,守好初心,奔赴下一场远方。冬去春来,岁回律转。坚持自律,自信怡然,安可暖心,静守年华;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深情,都会被温柔以待。
【编辑点评】该文围绕着岁月深情,温柔以待,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希望从容不迫,面对未来,坚持自律,自信怡然,安可暖心,静守年华,表现出对人生哲理思考与积极乐观,让人感到从容和温暖。

玉润窗前竹 花繁院里梅
——唐代咏立春诗赏析
王传学(深圳)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要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立春的佳作。
春,不仅仅代表一个季节,它更代表了一种美好和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萌动的春意。中唐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展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蓬勃景象: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元稹任宰相时期,写有一组《咏廿四气诗》,对二十四节气,用诗歌进行描绘,介绍了各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和当时的世情风俗、农事要点,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这是第一首诗咏立春。
首联“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意思是在冬去春来的日子,阳气回升,律管和吕管也调动起来,呼应大地吞吐的阳气。天地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物换星移。中国自古就有天人感应之说,首联主要说天地的变化。后三联是说人间的变化。
颔联“冰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表现了动物和植物感知到天地变化之后的活动状态。“冰泮”,结了冰的泮池。结了冰的池塘里,鱼儿在破冰游动;和煦的春风正等待着柳树发芽。动植物都在焕发生机,迎接春天的到来。
颈联“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早梅对残雪,雨水对朝阳。其实是呼应冬春两个季节。“早梅”“残雪”是暮冬之景;“雨水”“朝阳”是初春之景。通过早梅、残雪,迎来春天,而不直说,多么婉转。残雪,也预示着冬天的末日,它当然害怕离去。然而,春天的阳气多么强大,所有冬天的阴霾与寒冷全都一扫而光了。这是春天战胜了冬天,阳气打败了阴气,也是蛰居已久的万物,纷纷苏醒,共同欢庆的时候。
尾联“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来临的喜爱,寄托了诗人良好的祝愿。万事万物,都在春光中蕴含着清新、明亮与快意,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万年长……
全诗洋溢着欣喜欢快的节日气氛。诗人用清新自然的文字,为人们送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初唐诗人张九龄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写出了雪中立春的独特情景: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张九龄的一首立春诗。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标志着春天到来,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这首立春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雪后立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样的立春日,诗人抒写的情景自然与往年立春日有所不同。
首联“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诗人忽然看到林间亭子里的雪花,疑似瑶台仙花开遍人间。诗一开头便直接点出立春时节的瑞雪,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祝福。一个“忽”字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突然而来的惊喜之情。
颔联“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写今年“迎春之气”祭祀青帝开始了,昨夜雪花伴着春天回来了。“迎气”,迎接四季,祈求丰年的祭祀活动。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要做好准备,迎接春天,迎接春神,祈求一个丰收年。一个“始”,一个“回”,都寄托了诗人对于春回大地的热切期盼。
颈联“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描写雪中美景:窗户前的竹子如宝玉一样朗润;院落里的梅花如雪花一般繁盛。这是两个倒装句。应该是窗前竹玉润,院里梅花繁。此联对仗非常工稳,结构精巧,把雪中竹润梅繁的美景写得形象生动。
尾联“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说东都洛阳东面郊外斋戒祭祀的地方,应该见到五方之神的到来。“五神”,指五方之神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亦称五行之神。这联写人们在立春日斋戒祭祀、迎接五神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期盼今年吉祥丰收的良好愿望。
立春遇雪,在中唐诗人李益的《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诗中,又是一番景象: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益是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他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此诗写于诗人从军期间的立春。
宁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唐时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正宁二县地。
此诗描写西北边塞立春时节的景象,很有特色。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日夜不断,令人心惊的寒风又刮来了。一个“惊”字,突出了寒风的凛冽和给人心理的冲击。时值立春,天气本应逐渐变暖,可一夜寒风,大雪纷飞,似又回到了寒冷的冬天。
大雪茫茫。龙山难忘;守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亲人,不由得嫉妒江南的桃李花,此时正飘舞在亲人的阳台之上。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初唐诗人上官婉儿的《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表现了宫中立春日的剪彩花活动: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唐朝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是时宫中会举办迎春宴会,还有剪彩花等活动。
上官婉儿(上官昭容),小字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有“巾帼宰相”之名。此诗是她参加宫中举办的立春宴会,奉和圣制而作的描绘剪彩花的应制诗。
诗中描绘彩花,那繁茂的枝叶,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裁剪而出,纸剪的彩花随着剪刀的剪切一朵朵舒展开来。触摸一下彩花的枝条,虽然可以乱真,但是你要摘取它的花蕊,岂知竟是假的。然而,当秋风袭来、花木摇落之际,彩花的枝叶却依旧像春天初发之时一样茂密如初,未见疏落。请问桃花和李花,在你们的同类之中杂进了彩花,并且达到了假可乱真的地步,你们做何感想和打算?
诗中从彩花的叶、花、枝条、花蕊多方面描绘,并将其与桃李花作比,问如果彩花加入桃花李花中,假可乱真,那桃花李华该怎么办呢?诗句描绘细腻,写得生动有趣。
盛唐大诗人杜甫的《立春》,充满了家国身世之感: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时的诗人,由于战乱,不得归家,正客寓夔州。诗人通过回忆在两京立春日度过的情景,对比当下客寓他乡,“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是说立春日春盘里装满了细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忆起在西安洛阳两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绽放的时节。此联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立春日”,并由立春日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这就为乡愁的深入,营造了氛围。
颔联“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是说两京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细女子的手互相馈送。“春盘”,唐时风俗,立春日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此联写出昔日京城庆祝立春的情景,与眼前寄寓他乡的萧条冷落形成了强烈对比。诗人写太平气象,一为怀念,二为憧憬,希望再逢明君,重回开元盛世。
颈联“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是说流落他乡,巫峡长江又如何能够入得我的眼;我这杜陵远客,因战乱不能归乡,不由得悲从中来。此联,诗人又从回忆里出来,面对眼前巫峡和滚滚的寒江,不禁悲从心来。“杜陵远客不胜悲”,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切情绪都笼罩在这“悲”字中。
尾联“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是说今生尚不知安身之处在何处,叫儿子为我找来纸张题写了这首诗。“此身未知归定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与上句“不胜悲”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
纵览全诗,不难看出立春日杜甫的愁肠百结,他忧国忧民,希望祖国重回盛日,希望没有战乱,自己也能回到自己的家。但这些都如寒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描绘了立春日的优美风光 :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曲江”,在西安城南,为游览圣地。“禁闱”,宫内。“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诗人结束在宫中的当直,恰逢立春日的风光,就骑着马儿走出宫门。诗人与钱员外两人携手同行相语,不觉看遍了归路旁边的十里青山。 柳树早就冒出浅黄色的新芽,河水刚刚荡漾出一点翠绿的波纹。 临近傍晚的风光反而更美好了,此刻途上的车马也像南郊那般稀少了。 这时候啊,多少心里的念头,都在相视一笑间消失殆尽了,也不曾惊扰飞起的鸥鹭。
诗人在立春日与友人同赏新春晚景,心情愉悦,表现了对新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编辑点评】该文对唐代咏立春诗进行赏析,对诗的意境、内涵和表达手法解读,分析写作背景、写作技巧、写作风格等,结合地理春色的特点,使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些名篇,增加文化背景要素补充,对唐代咏立春诗进行较为全面解读,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诗 意 中 国


来源:新华社

《作家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狮龙文化传媒 主 办
合作伙伴:诗经故里文化传媒
《中华诗经阁》、冰心文化传媒
主 编
陈 宏
主要栏目
小说故事
格律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投稿邮箱
zuojbjb@163.com
一本致力于推广优秀作家作品的刊物
一个为作家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著名书法家、唐诗研究院高级顾问
作家王忆唐题写刊名
教育部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当代诗联名家李景宁为本刊题写楹联
——文炳千秋欣创刊;梅香万里喜怡心。
本刊顾问由封面人物、领航人物
专家学者、编辑记者
律师及嘉宾组成

征稿通知
《作家旬刊·原创版》长期征集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字数在5000字以内。投稿时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和200字内作者简介发送到邮箱:zuojbjb@163.com。来稿超过10个工作日未见采用,可另投它处。
稿酬标准
作品发表12小时内,自然点赞数在20以上的,稿费20元;点赞数在50以上的,稿费50元;点赞数在100以上的,稿费100元。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官方微信,以便领取稿费;作品发表12小时后不领取稿费,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如果读者发现刊物中的错误,请致信本刊,我们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示感谢。
签约作家
担任《作家旬刊》签约作家,须具有一定创作实力和作品积累,并渴望提升空间的诗人和作家,详情请联系微信:china69888办理。首届签约作家证书为釉黑色烫金荣誉证书。

《作家旬刊》接受各地企业、各界人士赞助,赞助名单长期公布在“特别鸣谢”栏目。同时,欢迎业务合作,共谋发展,有意者添加官方微信:china69888(备注“赞助”)。

☞ 请点击下方“收藏”键收藏本刊
☞ 请点击下方“分享”键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