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惰性
惰性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惰性是徘徊观望的人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清楚惰性的困扰和羁绊。消除惰性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树立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不人云亦云,不固步自封,不望洋兴叹,不闭门造车,不靠想当然看问题、办事情。
思维的惰性,使一个人的头脑僵化;行为的惰性,让一个人的精神萎缩。写文章如此,做人亦如此。老是在惰性里打转转,写出的文章一定是僵硬和干瘪的,做人则是平庸的、毫无建树的。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惰性给人的感觉是味同嚼蜡,毫无新鲜之感。
小溪只有敞开胸怀、扑向大海才能驰奔为浪;种子只有不断筛选、更新换代,才能增加收成。没有对惰性的批判和背离,怎会有蜡烛、油灯、电灯的一次次更迭进化?怎会有木轮车、胶轮车向汽车、火车、飞机乃至宇宙飞船的一轮轮演变和冲刺?
惰性是个筐,垃圾往里装。惰性的筐里盛满了陈腐的教条、僵死的思维、保守的观念等一些碎砖烂瓦。不把这些破烂彻底扔掉,怎能轻装上阵,去未知世界求索新的奥秘?
克服惰性的最有效办法是善于逆向思维。就像爬山,从正面爬不上去,就不要硬爬,不防试着从侧面爬爬,也许会柳暗花明。正面的风景已经看腻,说不定山的背面却是别有洞天。既然逆向思维,就要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就要冒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却是成就人生伟业的基石。纵观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哪一位不是传统的破坏者?哪一位不是权威的叛逆者?现今的社会,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尤其需要我们克服惰性心里,走出惰性怪圈,不断到新的知识王国探珠求宝。不然老是像小脚女人走路,总是囫囵吞枣,吃先人留下的现成饭,真理是不会自己露出水面的。要知道,真知灼见就是在一次次否定中被发现、被接受的。
走出惰性,超前思维和创新更为重要。创新不是猎奇,不是赶时髦,而是立足现实的一种深度思维,一种目标明确的赶超。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也要敢于否定自己;不但要敢于否定昨天,也要敢于否定今天。否定不是对昨天的粗暴割裂和盲目推翻,否定是总结经验后对既定目标的重新审视和打量,也是对昨天记录的一种刷新和打破。因此,不但要思前人所未思,想前人所未想,还要敢于到时代的浪尖上搏风击云。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到深海中才能捕获到不竭的欢跳的鱼群,只有在密林中才能闻听到最鲜亮的鸟鸣。没有标新立异的气魄和胆识,就拓不出知识的辽阔疆土,更构建不出别致宜人的新风景区。
勇敢地走出惰性吧,像破茧而出的飞蛾,蜕去你的旧壳,亮开你的翅膀,去拥抱一道道崭新的人生霞光!
作者简介
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