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臆解美女诗人班若的《叙述者》!!!
■ 好诗品读
✦《叙述者》
▢ 班 若 (河南)
风叙述着冬天的小镇。
火车晚点。提行李箱的男人
穿过七点钟的广场,
八点半的车流。乘上
九点四十的地铁。
丑时的雨加雪,准时到来。
银行关门。角落里
乞丐裹紧红房飘来的歌声,
取暖。这里发生过
枪战。子弹
穿透年少的胸膛。
昙花摒住呼吸,开放。
虹吸壶中,咖啡再一次
沸腾。鹅毛笔插进案头。
羊皮书翻到最后一页。
石头和盐粒藏起锋芒。
只有风的叙述,
带来刀子,和鼠尾草的兰香。
❂ 诗人简介:
班若,原名班琳丽,写诗与小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院网络作家班学员,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创始人之一。在《文艺报》《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发表作品。小说集《城市上空的麦田》入选鲁迅文学院“百草园”书系,小说集《态度》入选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文鼎中原”书系。获《中国作家》文学奖、第七届长征文艺奖、第一届浩然文学奖、首届阿买妮诗歌奖等。现居商丘。
✪ 童年点评:
解读《叙述者》,我们不妨抓住两个字:“冷”和“暖”。毋庸置疑,毕业于鲁院网络作家班的女诗人班若拥有超越常人的孤绝的美学品味和情趣,从首节“风叙述着”这带着影视镜头故事外景位移特效的情境铺垫管窥,诗人的确是造境高手。
人生即过程。尘世中每个人都将经历各种“冷”:火车晚点、雨加雪,暗喻现实社会磨难与人性考验。“准时到来”,其话外音是:生活中的诸多“冷”,是人的宿命,谁也躲不掉,而另一层涵意则是诗人直面人生困境的乐观从容心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银行关门。角落里
乞丐裹紧红房飘来的歌声,
取暖。这里发生过
枪战。子弹
穿透年少的胸膛。
昙花摒住呼吸,开放。
第二节,诗人步步深入,冷暖互文,情与境谐,可读性、共情性、悖论性的细节俯拾即是。银行与乞丐,歌声与枪战,年少与昙花……这些颇具人文张力场的诗句,是“叙述者“这个神秘的主体关注与纠结的焦点话题。一瞬即化为永恒的“昙花”,不禁让人潸然落泪。
就诗艺而言,此节诗人写得很饱满、洗炼,文约事丰,强化了诗性质感,成为全诗最“为世用”的支撑点。
末节,诗人最终亮出了杀手锏:
只有风的叙述,
带来刀子,和鼠尾草的兰香。
“风的叙述”,其外延能指充满暖色调,尤其是“挫万物于笔端”的历史味、人性味、文化味,让人掩卷沉思。
咖啡再一次沸腾→象征人的原始本真的性灵及精神被激活。
鹅毛笔,羊皮书→指代经久不衰、值得永远追忆、铭记的历史文化精髓。
石头→质地坚硬、棱角分明,拥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力量与秉赋。
盐粒→人体不可或缺的能量级重要元素,潜台词直指形而上人文性价值诉求。
尾句一剑穿心,足以刺痛人神经未梢的“刀子”与散发着独特草木香味及泥土原味的鼠尾草,刚柔并济,力美并举,让“风的叙述”糅杂了些许欲露还藏的人文气息。
不过,此诗也有疏失之处,比如整体语感偏紧,说教味太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就胡扯这些吧。
❂童年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