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字画、古玩,却有被我视为传家宝的珍藏——毛主席像章。在我们一家人心里,毛主席像章就是最值钱的珍宝,就是无价之宝。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家里墙上的年画,多年都一样,是一张毛泽东主席像,上面印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家里有一件宝贝似的暖水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用8斤小麦换来的,上面印的标语是: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我妈妈幼年和三舅家生活在一起有好几年,感情深厚。她十分尊敬毛泽东主席。这枚毛主席像章先由我三妗子的弟弟送给我三妗子的,后来由我三舅、三妗子送给我妈妈精心保存。我三妗子的弟弟是军人,参加了国家“三线”建设的保密工程——水电部515工程。
这枚毛主席像章是圆形,直径五公分大小,铝合金。正面是红底银色毛主席侧面头像,光芒四射,头像下镌刻七个字:永远忠于毛主席。像章背面阳刻:水电部515工程革委会成立纪念。它铸造于1965年,是中央或全国性机构为水电部515工程革委会成立而铸造的,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保密工程纪念像章。妈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保存这枚毛主席像章,平时是放在箱子里的,有时候也拿出来让我们看,但从来不让我们拿出去。

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我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中央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从1964年始开始,我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简称“三线”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1965年,出于战备需要,国家开始筹建龚嘴水电站。在“加快三线建设”的号召下,水电七局的建设者们,开始在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水电站——龚嘴水电站,成立了保密代号为“515”的工程建设指挥部。
1965年11月,150余人组成的水电先遣队员进入施工现场,开始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接着1万多名建设大军,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伟大号召下,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大渡河畔,百丈崖下,战天斗地,拉开了代号“515”工程的龚嘴水电站建设的序章。
1966年3月,龚嘴水电站开工第一炮。临时党委提出“深居山沟搞发电,志在五洲一片红”的口号,广大职工挖掘潜力,修旧利废,土法上马,积极开辟物资来源,千方百计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不仅解决生产的燃眉之急,还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老一辈水电革命先辈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住毡房,喝泥浆水,克服寒冬酷暑、路没修通、线没架起、机械设备缺少等重重困难,在设计 、设备制造、施工中创造了当时的八个全国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71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78岁寿辰当天,龚嘴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
1972年,龚嘴水电站四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地面厂房基本建成,装机达40万千瓦。
1978年,龚嘴水电站竣工投产,七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在新中国水电事业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我国水电“西南明珠”。
龚嘴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形成了“党有号召、我有行动,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的“515”精神,红色精神延续至今。其后,龚嘴水电站还进行了增容改造,一代代水电人为国家水电建设前赴后继,让这条曾经一穷二白的大渡河流金淌银,源源不断输送水电清洁能源。截至2023年底,龚嘴电厂累计发电量超过2400多亿千瓦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妈妈经常讲旧社会吃过的苦,讲“跑老日”的故事,讲解放后的艰苦岁月,讲改革开放后的幸福生活。
妈妈经常说: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要不是毛主席赶走日本兵,咱穷人咋翻身哩?要不是毛主席英明领导,咱咋能过上这好日子?
像章虽小,却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沉淀,一个时期的共同记忆。妈妈晚年嘱托我说: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留给你一枚毛主席像章,是个念想,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不要忘了曾经的那段苦难岁月。这枚纪念章你要保存好,今后传给你的娃儿们,让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