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须故作惊人笔 写得性灵品自高
——读罗宗烈的《情怀》
文/张双会
癸卯冬月一个清晨,我同拳友吕德海先生去体育公园晨练。意外发现他不同往日手里多了一个手提袋。见我诧异,他说:“今日晨练一毕,我给人家还书去。”
“什么书?”我随口一问。他顺手将提兜递给我。我从提兜掏出,禁不住喊道:《情怀》——!他“嗯”了声,倒象是突然明白过来。说: “作者是你们村的”。 “是啊!一个村的,大我几岁,是我很喜欢的哥哥。这书让我看看,读完再还人家。”吕兄爽快答应了。我欣喜自己终于得到一本宗烈哥的自传《情怀》。

宗烈哥和我同村,大我九岁,他入伍离家时我还在三驾小学读书。但毕竟同村,相知相亲。我如获至宝,启开书页,就径直走了进去。宗烈哥的经历,曾有所闻,今《情怀》在手,听着宗烈哥的讲述,循着他的足迹,顺着他的情感变化而起伏前行,真是满身心的自然,格外的舒畅。连日来废寝忘食,几十万字,从头到尾,我一个字都没有落下,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
这是自传的上半部,共四章,开篇“少年莫愁”至“文革风暴”,到“插队岁月”、“永远的精神家园”。他的人生经历,貌似平淡,实则汹涌澎拜,跌宕起伏。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情怀》的时空长,容量大,融文汇史,思想闪烁,令我惊叹。隆冬时节,伴书而眠。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我安静阅读,仔细回味,所悟所得至深。我有话要说。
一是“情怀“书名,点亮传记的灵魂。
全书从头至尾,素语真情,柔情满怀。想当年,父母兄妹弃离河南,转回陕西,十二岁的宗烈哥独自在开封读书。远离爹娘兄妹的骨肉之情;母亲重病,在西安住院手术数月,撒手人寰的怜母之情;小罗耕诞生后,铺纸握笔,为父道喜的孝敬之情;扶风中学亲密无间,不分你我的同窗之情;政治风暴中难分难解,相互呵护的师生之情;插队三驾村,邻里帮衬,体贴关照,你来我往的乡间亲情;25医院官兵一致,扎根戈壁,胜似亲人的战友之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糟糠妻子不下堂的忠贞爱情……无不在宗烈哥的人生旅途中砸下深深的脚印。绵密的往事,堆积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静水流深,欲罢不能。此刻,我的心伴随作者的墨在静美的时光中流淌。第三章“插队岁月“里,作者倾心记录下那个难忘岁月,屡屡呈现我们前辈熟悉的身影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书里多次出现我家父家母的名字和故事,字字句句,重如千钧,出神入化,充满念想,我的双目禁不住热泪滚淌。
二是主旨鲜明。
《情怀》一书如同作者的性格一样,从善如流,嫉恶如仇,敢爱敢恨,鞭达丑恶,为民请命。半个世纪过去了,书中关于张猪娃叔的那些文字显得更加珍贵。1968年“六四”第二天,当周保哥告诉宗烈哥猪娃叔昨日被李灭资、孙天林枪杀时,我的情感随着宗烈哥的情感,大脑轰的一声,一种无名心火窜至头顶。记得宗烈哥提着枪质问李灭资,并撩下狠话:“你混蛋!我今天只告诉你一句话,你们把一个与临指没有关系的农民打死了!”随之离开学校,结束梦魇,与文革告别。当读到李孙被依法判决,孙天林被处以极刑,我随着作者的情感而生大快之觉。书中先后出现张家队的玉杰叔,生玉叔,孝玉叔,志华姨,周水叔,世银哥,海民哥,海儿叔,还有西秀嫂,兔娃叔,少林哥,先生爷张振华……一个转身一个故事,一个回牟一道风景,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还有,写到宗烈哥在云岭水库游泳,白雨倾盆浇麦场,队长找人不待见,抬门而入得农具,生玉队长说的那两句话,呵护之意难以言表,真正是神来之笔。还有,作者写道:“当兵支农,每到收麦捆麦,脑海无不再现王姨干净利落的捆麦身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情愫和温暖啊!”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语言,内涵却极其丰富深刻,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者水乳交融的内心世界。10年的插队生活已经深深融化在宗烈哥的血液里,纯朴忠实的阶级情感亦深深地印在了他的骨子里。正是如此,他的“情怀“完全征服了读者,总是一次又一次激起一浪又一浪的情感共鸣。

三是令人佩服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国人皆知,“老三届“是中华民族的苦中骄子,是真正的书生之辈。虽然老三届多数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是,他们经历了文革的冶炼,源自天赋的“两把刷子“让后来人望尘莫及。从文字功夫上看,宗烈哥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其文学素养更显出色。叙述议论精辟,逻辑事理清晰,艺术的再现真实,绝非一日之功。《情怀》充满乡土气息,或文或雅,随口而出,手到擒来,语言十分丰富。我读起来兴致勃勃,正如茶余饭后述听故事一般。语言的画面感极强,情节引人如胜。特别是李护士含泪吃包子,坦克师老罗只身送炉子,七学子抱团入南山,双石铺失银复得,第一次割麦开镰“腰”犯难,王姨躬身细指点的情与景……特描细写,详叙精述,鲜活的质感,坦率与纯真,充满辩证法则,读后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记忆。我认为,《情怀》的境界发自作者努力善良正直的本性,作文之高在境界,功在读书辞到家,正是宗烈哥的朴素本真之德,文学精道之才,使满腔情意才能豁然纸上。
作为三驾村人,我是宗烈哥的同村小弟,我为宗烈哥自豪,我为宗烈哥骄傲;作为《情怀》的铁粉读者,我为巜情怀》歌唱,我为《情怀》赞美。我曾经生活成长在《情怀》的故事中。《情怀》不单是宗烈哥的自传,也是张家队半个世纪沧桑岁月的活档案,是我们的父老乡亲集体主义奋斗精神的宝贵记忆。起于故事,止于思考。让我们阅读《情怀》,在情怀里畅漾。古人言,读书是福。感谢宗烈哥给张家村,不!给人世间,给我们张家村的兄弟姐妹及后来人永远地留下这部充满温馨,充满阳光,充满智慧的一腔热忱,满怀深情的《情怀》。
2024.1.25
于扶风铭德文府

个人简历
张双会,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休教师。生于1958年12月,扶風县法门三驾村人。78年参加工作,84年至2018年先后担任法门美阳小学副校长,宝塔中心小学校长、学区党支部书记、县镇两级教育督学等职务。退休后,重拾兴趣爱好,研习书法艺术,学习诗词创作。现任法门镇老干党总支法门支部书记,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毛体书法研究会会员,扬凌示范区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扶風县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扶风县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法门寺书画院研究员。
202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