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渡:红色的记忆与弘扬
张永权
龙年春节,阳光明睸,春花浪漫,旅游火爆彩云之南。生态旅游、人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成为龙年人们来昆旅游的重点。在乌蒙山中的寻甸回族自治县的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丹桂红军村,每天都迎来省内外三四千名游客。我和昆明市老干诗词协会副会长杨艳玲、晋宁区滇海诗联副会长张海英、晋宁区交通局老领导杨凤先生一行,也在龙年春节,走进柯渡丹桂红军村。这天恰逢纪念馆休息日,但在纪念馆王天星同志帮助下,参观了所有景点,接受了一次难忘的红色洗礼。

红色记忆光照千秋
柯渡红军纪念馆和丹桂红军村,都是因为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攻克寻甸县城后,中革军委总部进驻到柯渡丹桂村和1936年4月,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再次经过柯渡,红色种子播撒在柯渡大地,为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于1975年建立了柯渡红军纪念馆。
今天,我们沿着红五星夹道的进村长廊走进,迎面是一座丹桂红军村牌坊和威武的红军塑像。走进柯渡红军丹桂村,走进了1935年和1936年那两个不寻常的柯渡日月。在乌蒙山红杜鹃盛开的春天,位于乌蒙群山中的柯渡,于1935年 4月30日,迎来了穿着䃼钉灰军衣和草鞋的红军队伍。他们是中央红军总部和红军干部团以及中央军委三局的红军官兵。今天我们走进中央红军总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军委领导的驻地,那简陋的陈设,一幅军用地图、一床破旧的军被,一盏照明的马灯,一幅幅发黄的照片等,把我们帯进中革军委当晚在地主何本恩家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会议就进一步落实前日在鲁口哨作出的抢渡金沙江决定,进行了讨论。毛主席认真听取了有关作战布暑的汇报后,口述了迅速渡过金沙江与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电文,以中革军委的名义,用“万万火急”的电报,发给了各兵团首长。周恩来经过多方考察,把抢占绞平渡的任务,交给了红军干部团五连。丹桂村的这次会议,为红军成功抢渡金沙江,摆脱几十万蒋介石的追兵,走向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毛主席提着一盏马灯,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两里外的中央卫生部驻地,看望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四老,告诉他们速渡金沙江的决定,问候他们的健康,让四老感到党的温暖,个个表示一定要胜利渡过金沙江。接着又看望了为掩护战友受重伤的贺子珍。朱德还因一小战士违反回族习俗,走进清真寺,向回族道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红军离开柯渡时,有十多个回族同胞参加了红军。
1936年贺龙领导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再次经过柯渡,还在贾白山与滇军激战,史称六甲之战,击退了敌人进攻后,改道滇西,从丽江石鼓渡过金沙江,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如今的的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已经修旧如初,那些当年红军写的标语,如“打死滇军!脚踏川军!拖死中央军!”“红军是工农自已的队伍!”“红军绝对不拉夫”“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先锋队!”等,有的字迹模糊,有的字句残句不全,仍历历在目,把我们带进红军长征时的现场。纪念馆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中央红军和红军二、六军团进驻柯渡时的情景外,还把红军长征的主要主要历程,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等关于长征的经典名言、长征歌谣、长征组歌、长征宣传画、长征文物等,布置在纪念馆的墙壁和各种场景中,使这个纪念馆,成为长征红色记忆的集中展示,也是一个弘扬长征精神的纪念馆。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不仅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各种长征文物和红色雕塑前拍照留影,这些红色记忆和长征精神,化成了89年前惊天动地的伟大形象,深受感动和鼓舞。

红色故事直逼灵魂
今天,我们置身在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馆藏的每一个物件都在讲述它们不平凡的经历,每一幅图片、每一间房屋,每一条道路,都有各自可歌可泣的故事。
陈列室的一座八音钟,讲述着纪律严明的红军故事。这个老式八音钟是一个叫杨家郎的心爱之物。当夜毛主席就住在这个钟的房主家里。深夜一阵悠扬的钟声惊醒了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他一看,那是个在当时也罕见的物件,是这家主人在外地经商时买的。陈昌奉想毛主席常在深夜办公,这个东西用得着。第二天走时他便带走了这个八音钟。5月2日在金沙江边毛主席发现这个八音钟,他批评了小陈,硬要叫他返回驻地,送还这个八音钟。由于江边到柯渡有140多公里,军情火急,几位红军首长决定把钟留在当地老乡家,并说明原因找机会送还柯渡主人。后几经周折,八音钟物归原主。杨姓主人万份感慨红军纪律的声明,他说这样的军队,怎能不无往而不胜!

一幅宣传画,一个柯渡刘胡兰式的小英雄。在柯渡的宣传画中,有一个小姑娘领着红军,抓获了寻甸县的伪县长李荊石。肖粉香出身贫苦,小小年纪被迫在地主家当丫鬟,受尽打骂。1935年4月29日,红军攻破寻甸县城,伪县长李荆石逃出路遇肖粉香,求小姑娘帮他逃跑。机智的肖粉香把他藏在谷草堆里后,很快就领来红军把他抓到。经过公审,枪毙了罪大恶极的李荊石。红军走后,还乡团反攻倒算,新任伪县长汤更新把肖粉香抓捕严刑拷打,肖粉香不屈不挠,他们公然用法院审判,判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死刑,肖粉香昂首挺胸,誓死如归,被押赴刑场枪杀,年仅13岁,被誉为刘胡兰式的小英雄。相传肖粉香就义之地,那些红杜鹃变成开白花的杜鹃。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攻占寻甸县城,击斃汤更新,为肖粉香报了仇。
唯一回归的柯渡老红军,在故乡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毕发斗是柯渡土生土长的回族人。红军来时,国民党反动派造谣说红军杀人不眨眼,红军到柯渡时,除了少数老弱病残,柯渡人都躲进了深山。毕发斗悄悄回村,见红军纪律严明,是真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队伍,还见朱德亲自到清真寺,为一名小战士不慎把打土豪的猪肉带到回族家,向他们道歉。身感这是一支真正工农的队伍。他带头参加了红军。一个人口不多的柯渡,当时就有16人参加红军,其中13人是回族,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回族班,任命毕发斗为班长。他们渡金沙,越铁索、过雪山草地,攻打腊子口,大部分人都牺牲了。毕发斗在腊子口战斗中头部重伤,和部队失去联系,后来只好返回故乡。他是16人中唯一回到故乡的人。在故乡几十年,他讲的是长征,说的是红军。临死前,嘱咐后人,他的坟要朝向红军长征的方向……长征精神,一直到死没丢。
柯渡的红色故事,像乌蒙山上的红杜鹃,几十年岁月开不败,红色记忆代代传承。

长征精神在柯渡新长征路上发扬光大
柯渡,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火种的老区,全镇汉、回、苗族在新时代新长征的征途上,承载着永不变色的红色基因,弘扬着奋勇向前、无往而不胜的长征精神,在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户脱帽出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抓准牛羊养殖业、花卉林果绿色产业和集观光、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迈开了新的征程。以红色旅游为例,每年都有3——4万人的增长幅度,成为亮点。柯渡丹桂红军村,通过实施“”村馆共建“旅游强村”“村庄环境改善”等工程,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的目标已实现。现在柯度丹桂红军村,已有全国文明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荣誉。把丹桂红军村建成成集红色旅游、干部教育、乡村振兴、自然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名村已不是梦想。
长征精神正进一步在柯渡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