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寿历史钩沉
——张学良三到延寿县
萧索
作为历史人物张学良,却没有左右历史之功,但,在现代史上有两件事可记上一笔,一,东北易帜。日本从丰臣秀吉开始就明目张胆的觊觎东方大国土地,甚至狂妄的提出“天皇迁都北京”。田中内阁会议以后,提出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政策,首先垂涎东北,但对东北王张作霖的软硬兼施一直终未得逞,进而气极败坏。1928年6月4日在柳条湖设置炸药炸死了从北京回沈阳的张作霖。27岁张学良集家仇国恨于一身,接管东三省政务,他还算是冷静地纵横实际,量力安危,采取了易帜行动,避免了国家分裂,凸显出附合历史潮流。多少年以来,包括百年中华民族斗争史都给张学良这一决定予以很高的评价。二,1936年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双12兵谏”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他也因此被蒋介石软禁几十年。
蒋介石死后获自由 却移居夏威夷,且把自己的几亿财产捐赠给美国。
张学良生于1900年,他是张作霖长子,八个弟兄当中少年气盛,韶华肩伟,张作霖寄予厚望。他20岁在东北讲武学堂毕业,旋即被老帅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署使卫队混成旅旅长,他不负重望,深得军方上下的器重,在东北民众之中也孚望众窺。
张作霖,本人是绿林出身,他深知匪患给社会秩序、百姓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因此他在东三省执政时期对兵燹匪患深恶痛绝。
1919 年,松花江下游一带绿林骤起,悍匪老占东攻陷佳木斯,并以此为据点,招兵买马,妄成霸业。三江大地,官民不安,衙吏添油加醋,上报老帅,于是张作霖派张学良率领卫队混成旅去下江“剿匪”。
纵观东北三省匪患的兴起,要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后,帝官封三座大山给中国人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篡权夺得,于是反袁斗争方兴未艾,形成了中原军阀割据,战火连连,百姓背井,流离失所,饿殍城埠,灾民充野,劳苦大众,苦不堪言,为求生存,啸林聚众,起义造反,比比皆是,但又遭当局追剿,无处可遁,于是舍命藩篱,勇闯关东。于是,在白山黑水之间执旗占山为王,聚众打家劫舍为业。1920年前后,东三省匪盗猖獗,不仅绅商大户,就是百姓也日夜不宁,而且还多是兵匪一家,沆瀣一气。
延寿县,远离城市,交通闭塞,但物产丰富,适于人居,进退自由,可防可守,便成了绿林好汉藏龙卧虎之地。
编辑新《延寿县志》,我是兵志匪志的编辑。在延寿,兵和匪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文字记录之中。馆存档案里查到光绪六年(1880年)就有占山报号打家劫舍的记载。到新中国成立仅70年时间,然而,在延寿,这70 年兵匪,是和清末、民国、日伪共存的70年。
纵观这段历史,1840年后,中国已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权腐败,国衰无能,列强噬掠,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东北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伟人说,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压迫尤甚,反抗尤烈,反抗的怒火在民间唯一的手段就是效仿古往以来的绿林响马的延续——起义、造反、上山报号,举旗招兵称王。形成了关里关外,起事遍及华夏各地,行侠仗义充满九州处处。
道光以后,封禁政策已属虚设,闯进延寿的人们除了为生活求一口饭食者之外,再就是被当局通缉的反抗斗士、杀人罪犯、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延寿成了们理想之处,居于此,据于此,聚于此。
1880年以后的延寿,档案里除民居屯落,集市商埠,城镇码头,出现最多的就是结伙聚众山大王——被人称作的“绺子”的天下。那些山大王在延寿有多少,就从一天或一年出现“匪情”报告就窥见一斑。(当时规定匪情必须上报)资料显示,一天有几家商号被抢,几家大户被绑票,不足为奇,一年上报百十件“砸窑”“掠貨”甚至大规模“赶民猪”案情,几乎成为常事。
所以,延寿,说是胡子的大本营,重灾区,一点也不过分。
在延寿的历史上,仅张学良率队“剿匪”,就有三次。
黑龙宫镇马蹄疾
——张学良一到延寿县
历史上,闯王李自成的故事妇幼皆知,人们对闯王都怀有好感,曾有民谣:“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素不知,几百年后,在松花江南北,真的出现自称闯王的队伍, ——驰骋松江南北的绿林马队。
民国九年(1920年)冬,张学良刚授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混成旅旅长,奉令东进下江剿匪,是因为悍匪老占东攻陷了佳木斯,威震三江,声势浩大,还出现了一些有名的绿林草寇都来上门巴结联络老占东。卫队混成旅到下江之后,张学良听从参谋长郭松龄的安排,采取了“重点歼灭,各个击破”的战术,集中打击了老占东股匪。
郭松齢(字茂宸,号称郭鬼子)指挥有方,很快就击溃了老占东,张学良见到了效果,高兴,于是上报老帅“大军围剿,巢无完卵”!其它股匪见势不敢应战,纷纷四下逃窜。
其中,闯王队退至江南,在巴彦苏苏、呼兰、庆城绑了大批人票,来到宾州境内元宝河、对店一带暂驻。此处毗连同宾西北重镇黑龙宫,闯王竟然突发奇想:派人向黑龙宫镇“信义祥”商号下捐贴:勒洋数万,“捐献枪支弹药”,待后以备“获取”;春初二月,闯王队居然围攻同宾县城,但遭到同宾警团阻击,实施未果,转入方正大罗勒密。四月,又穿山南下,在穆棱、八面通绑票50余人,折回宾州;入冬,麕集歪头山、太平川,处理“财神爷”,搜刮赎金。一时,匪势猖獗,不可一世!当时,吉林省报纸描述:“这伙马队,来去神速,松江两岸各县,朝闻夕至,到处下捐贴,勒金索银,吓得绅商大户,纷纷逃遁。”
黑龙宫信义祥商号在提心吊胆准备“上向”勒银同时,上报同宾县衙,为此,当局也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县长(当时称知事)邓东山随电告老帅张作霖。
十一月,闯王队想起黑龙宫信义祥捐银未到,还听说上报张大帅,心中怒火顿生,他们又集合了同宾的绿林队头老来好、不开面、青山、奉天等14股400多人,突然包围黑龙宫镇,资料记载:“匪势颇浩大,旋即蜂拥而至,-----掠去同宾税捐局第二分局(黑龙宫属同宾二区)局员8名,打伤驻欲升东巡役王明山-----”闯王还抓住欲升东 执事张润堂,让他到二区公所,要,“区保卫队队长”(姜振铎)与闯王会面,“如闭门不出,即将税捐局员和商号巡役枪毙,并放火烧毁全镇房屋,用炸弹向区院投掷-----”姜振铎采取两面手法,一面暗中去向县衙报信,请部队剿匪;一面与闯王会面,请求闯王放回局员,不要烧毁房屋,答应尽量满足索要赎金 ----
同宾知事邓东山当然不敢怠慢,当即飞电哈尔滨驻防的卫队旅,张学良钦点骑兵300人,由郭松齢带队,经宾州,日夜驰骋,11月19日下午一点到达黑龙宫。即时发起攻击,闯王队之初“奋力迎战”,双方激战炽烈,但终不敌卫队旅火力,闯王队于20日清晨撤退,随即将义升东 、福兴德、信义祥、福盛永商号和镇内绅民大户的货物钱款尽掠一空,并绑走人票二人,放火烧毁镇内民宅。
顿时,“黑龙宫内,火光冲天,妇幼嚎啕,弹丸炸裂,兵匪交锋,死伤枕藉,”一夜枪声未断。清晨,闯王率队突围东窜,经大青川、孙菜营、歪石砬子入山林之中,远遁无迹。
郭松齢率队凯旋而归,同宾知事邓东山闻之喜悦。
后经县署和黑龙宫镇统计 ,全镇被掠财物折合现洋达4万吊之多。
这是张学良下江剿匪后,一到同宾县,他虽然没有随军进延寿城,但得知邓东山治邑无能,很是生气。
没想,时隔半年,延寿又发来告急文书。
板石河里血染红
——张学良二到延寿县
1903年延寿御批设立长寿县,不久,因与四川长寿县同名改为同宾县,当时县域面积很大,含后来的珠河、苇河两县,那时的同宾县和阿城、五常、海林交界。初始,地广人稀,成了绿林响马、占山草寇出没绝好的巢穴大本营的绝佳圣地。
民国十年初,张学良下江剿匪,虽然打垮了老占东,声势虽浩大,却是战果微微。原来下江那些报号响亮的绺子队头如江东、爱国、天照应等均避其锋芒,并不正面交锋,而逆江远遁,进入同宾山林之中。
也有不把张学良的卫队旅不放在眼里,在老占东佳木斯被打散之后,庄稼人队就成了一支敢于抗争张学良的胡子队伍。
庄稼人队起局于三江平原,据说,最早闯关东,开荒种地,因乡邻被当地官府欺压,亲友老幼遭到戕害,一怒之下,率众揭竿而起,专和官府作对,其活动区域到完达山东西,张广才岭南北,戧官戮禄,绑票砸窑,东掳西掠,此出彼入,来去神速,颇为城乡一大患!
庄稼人队也是在佳木斯一带和张学良卫队旅遭遇,开始以为其它胡子队头会配合作战,结果都逃之夭夭,孤木难支,只好避开卫队旅,沿着松花江南下,进入同宾县。
这伙胡子脱离了卫队旅,便在虽经过之处,如荒岗、亮子河、黑龙宫又开始绑票六七十人之多,到六月底,会合其他胡子队头在生聚两社地面相聚,人数已达到300多,在柳树河子一带安营扎寨,其范围之大,竟以大青川、老黑顶子、双丫岭、石城山为据点,鞭长所及到常油坊、闫家烧锅等村屯,方圆几十里,俨如一国,且屯住民户、放岗设哨、盘查路人,严禁同宾警团进入。庄稼人张榜布告,插旗招兵,管内分款摊捐,数额600万吊!还勒令提供枪支弹药。
所居乡绅人心慌慌,兔潜狐遁,平民百姓,日夜不宁。邓东山央求同宾驻军营长刘顺和倾巢出兵,结果梨树沟一战官兵死伤惨重,一直被追到朝阳河,惊魂尚未归魄!吉林省防军抽编游击队在参谋长杨德超率领下赶来“剿匪”再次开进大青川,在双鸭岭与庄家人队鏖战昼夜,杨德超受伤,险些被俘!从此,同宾军警,闻风丧胆,再也不敢问津。
知事邓东山无奈,只好又电请张学良。此时张旅已经移驻一面坡,正待西征内蒙,经老帅同意,再次派出部下柯马宇营,疾驰同宾。兵至板石河(大青川州宾界处一条河),庄稼人队赶来迎战,双方以山林沟壑为障,河川林丛做护,兵匪火冲,刀光剑影,弹丸横飞,号角齐鸣,鏖战终日,未分胜负,然双方伤亡惨重。张学良得知,觉得不可轻敌,他根据郭松齢的建议,急命柯马宇营兵分两路,又电令同宾军警迂回敌后,三面夹击,把庄稼人队压缩在板石河窄小河谷之中,包围追杀,庄稼人队四面受敌,死伤无数,血染水红,战马残伤,人尸马体,竟相枕藉!
这一仗,杀得庄稼人队七零八落,号称三四百眾的队伍,突围时已不足百人。从此庄稼人队逃匿完达山里,歇马养伤,喘息复肌。一直到1931年“9,18”事变,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刀枪,庄稼人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一度改编为抗日山林队在三江平原与日本侵略军征战多年,最后加入抗日军队——这是后话。
大青川内炮声隆
——张学良三到延寿县
张学良的下江剿匪,自恃兵强马壮,击垮了老占东,于是老帅命令回师哈尔滨休整。不多时日,同宾闯王在黑龙宫大肆抢劫,生聚两社板石河地面庄稼人队兴风作浪,张学良又派出卫队精兵一举平定,始班师归营。
于是,在哈尔滨,张学良下令犒赏将士,官兵人欢马跃,老帅更是通令嘉奖,准备军队西调征蒙。
但,同宾县又发来告急文书:“大青川民变”!
张学良得到消息,顿时大怒,同宾黑龙宫、板石河两次兵匪相袭,居然没见一点威慑作用,他感到同宾界面真的是绿林大营,胡子巢穴,三江各路惯匪藏匿的驿站。
现在还出现“民变”!
原来事非所报!事实是,大青川山高林密,向来就是占山草寇,窜匪流贼栖息之所。这年(1922年)入秋以来,胡子平东勾结双辫、平推、打一面、老来好等多股聚众达千人,又以这里为据点四处绑票、砸窑、赶民猪,等抢掠活动,他们虽言称“不扰平民百姓”,但乡邻也不得安生。更有甚者,兴隆镇驻军孟连长(绰号孟瞎打)常以进山“打胡子”为名,摊款派捐,烧杀抢掠,胡作非为,民有反抗,居然处死后割下耳朵,说成是“打死胡子”的战绩。这个孟瞎打还和胡子串通一气,剿匪是名,兵匪一家是实,共同害民,百姓怨言载道。地主老财们闻风逃可以进县城,他们向县知事邓东山添枝加叶,说成大青川“民变”------。
于是,知事邓东山上报的电文成了“大青川已成了胡子的天下”,“大青川民变”,等等。
卫队混成旅同宾两次剿匪,在张学良看来,张旅所到,攻无不克,胡匪已经不足为惧,同宾如此出现“大青川民变”,地方官、民团、卫队、驻军竟然束手无策,这真是“太岁头上动土——找死”!于是,一面电告老帅暂缓西征,一面发兵500 ,亲自率队,开赴同宾。进城后,司令部驻同宾信义城烧锅院内。
张学良在信义城召集乡绅问讯,得到情况竟然是胡子平东胆大妄为,要挟民意,策动了“民变”。张学良信以为真,他慷慨陈词:自任卫队混成旅长,首次东征,马踏三江,所向披靡,同宾两次剿匪,也是旗开得胜,区区大青川民变不足为惧,一定要为民除害,把平东等匪首绳之以法,以靖地面,。
同宾的秋天,寒霜初落,秋气肃飒,百姓闻知少帅莅临同宾,去青川剿匪,民之振奋,处处传颂张学良悯人之道。张学良自然体恤民意,他微服简装,不带弁卫,走上街头,看见平民百姓为卫队官兵倾其所有,敬茶献肴,却不见衙署官绅,他笃生疑窦,于是他根据参谋长郭松齢建议:
首先命令县清乡局保卫队、驻军走山路进大青川,以探虚实。这一道命令使清乡局保卫队、驻军均瑟瑟发抖,进了青川地界,很快就狼狈逃回县城,称遭到平东匪队攻击。但却发现到张旅官兵已从常油坊正面向大青川推进,先头部队已经到金小铺,------并得知,“平东队头先是击退了县保卫队,居然又包围了张旅先头小队,有18名张旅士兵阵亡”-----!
张学良闻讯,顿时大怒,下令调炮团,在大青川沟口虎圈山上设炮兵阵地,要一举轰平柳树河两岸村舍。
张学良登上虎圈山,用望远镜向大青川望去,这正是金秋八月,大地一片金黄,稻谷飘香,豆粟摇铃,村屯见炊烟飘袅,闻鸡飞狗吠,看似一派农丰祥和景象,却百姓惶惶!出川的路上,张学良又看到,竟有挈壶担担的百姓慰劳张旅官兵。
张学良迟疑了,他走下虎圈山,把马交给卫兵,大路上百姓看到少帅,争相向他顶礼膜拜,感谢少帅率队剿匪,恳求给大青川百姓安生之日。又有人向少帅报告,平东匪队挟持村屯老少做盾牌,打死多名少帅士兵!又说,县保卫队驻军根本没和胡匪交战,转身逃回县城,等等。
张学良听罢,怒不可遏,问明平东所聚位置,觉得同宾县知事谎 报军情,他下令兵进大青川,不许扰民,一定要清除平东等匪患。
平东自恃有多股匪队助阵,开始并没有把张旅官兵放在眼里,交火之后,炮兵发挥威力,弹落平东所聚巢穴,张旅士兵四面出击,大青川北部以金小铺为中心,硝烟炸裂,喊杀震天,双方从过午一直打到晚上,先是助战胡匪狼狈逃窜,平东量力難支,妄图趁夜色冲出重围,怎奈,有降匪告密,终于在一个农家地窖里活捉平东,余匪击毙、投降无数。
战斗结束后,张学良率队伍回到同宾县城,居民欢呼,男女老少走出家门,临街设市,举旗迎接、慰劳张旅凯旋,更有民间捐赠松木棺椁,厚葬牺牲士兵。张学良感慨万千,恭揖深谢同宾父老。
然而,当他回到信义城烧锅院里,却看到商贾乡绅秉烛供表,杀猪宰羊,为少帅歌功颂德,奉金贡银,势如拜佛!
张学良大怒,下令知事邓东山、驻军营长刘顺和、兴隆镇连长孟瞎打到司令部,张学良当众宣布:邓东山谎报军情,不负邑治,撤职待后惩处;营长刘顺和治军不力,欺上瞒下,以军法治罪;连长孟瞎打羁押待审!
这就是张学良三到延寿县,罢了三个官!时间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八月二十八日。
附*:
题外往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在编辑《延寿县志》时,就传说中张学良三到延寿县,曾几次邀请健在的老人提供有关的史料,后来结合查卷完成了上面《张学良三到延寿县》这篇文史资料。
在和老人们座谈中,爆出一个当时谁也无法说清的历史大料:老人们说:张学良进同宾县,一身白色军装,一匹白色战马,前呼后拥,威武雄壮,神情肃穆,风流倜傥;而张旅官兵,纪律严明,无伤秋毫,深得市民百姓赞誉。然而,少帅住进信义城,所有迎接官员、乡绅商贾大伽,竟然发现在少帅身后仍有一匹白马,马上是一位银装素裹,鹰冠霞帔的年轻女子,进院下得马来,居然是体魄高佻,疑是外国大妞。张学良下令,该女子不仅独居一室,还令两位哨兵日夜守候。
同宾上下无人知道此女子什么身份?更无法晓得怎仫出现在卫队混成旅下江剿匪的戎马倥偬队伍之中。,
直到八月二十九日卫队混成旅离开同宾,张学良说了一句:谷小姐,对同宾上下的接待表示感谢!
多少年之后,关于这位谷小 姐都是道听途说,不过有一点肯定,她后来嫁给张学良。但在同宾,张学良对谷小姐尊重、体恤,同宾所有人等都对少帅人品给与了足够的尊重。
她是谁?她是什么人?我们在邀请健在的老人座谈时又提到这个谜团,但,未终其踪。后来,我觉得这位谷小姐虽然不可写入志书,但也该解开几十年的迷惑。
我一下想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曾在辽宁作协所在地——张作霖大帅府,参加中国文学泰斗夏衍先生开办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培训班,在大帅府院外有一栋小楼,辽宁的同行告诉我,那是张学良二太太的居室。他还调侃地和我说,二夫人绰号“大洋马”,是个“两合水”(即混血儿),当时因为惧怕大夫人于凤至的淫威,不敢进大帅府,只好随张学良出入军营,但这位二太太和郭松龄夫人韩淑秀关系很好,二人致力于妇女和儿童的教育事业,并到张学良和郭松龄的支持。
这个“大洋马”,“两合水”不正是出现在延寿信义城的那个女子吗?
提到郭松齢,我想到了三江剿匪,想到了辽宁党史界的同行,我给他们发去询问信息,他们给我寄来了不完整的史料,——是郭松齢的一段回忆录(不能称为【回忆录】,就叫一段文字记载吧)和他的夫人韩淑秀日记里的几句话:
郭松齢:-------,(原文是文言文,这里简译)1920年冬,三江悍匪老占东攻陷佳木斯,把市面掠夺一空,还以此为基地招兵买马,妄想称霸。此时张学良授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混成旅旅长,我和张学良是多年好友,老帅让我当他的参谋长。------在下江,张学良坐镇,我指挥部队一举击溃了老占东,在攻进老占东匪穴是,发现墙角里蜷缩着一个女人,报告张学良,一看是个混血女子,很漂亮,张学良问其姓名,她说,叫谷瑞玉,是个小学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答应做老占东的压寨夫人------张学良很受感动。----那女子说,她早就知道张少帅,感谢救命之恩,-----
——郭松齢的一段话就这么简单。
郭松齢和张学良确实是好朋友,他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大张学良19 岁,张学良一直尊重郭松齢的军事指挥才华,做他的参谋长也是他和老帅提出的申请。但在张作霖那里,他的左右臂膀,老一代奉系元老对郭松齢的少壮派存有戒心,张学良不以为然,很器重郭松齢,包括他后来任奉军旅长。1925年“郭军反奉”,张学良也不想杀他,但晚了一步。——这与本文关系不大,不赘述。
他的夫人韩淑秀日记里了的话更简单:
“少帅与谷瑞玉一见钟情,经老帅首肯,去年春天(1924年)结婚,但不许入帅府,少帅无奈,建一小楼,供供谷瑞玉居住,------我常去喝茶,一同商议为儿童办学之事-----”
——1925年12月,郭松齢韩淑秀被张作霖处死,有关谷瑞玉资料戛然又止!
但,苍天佑我,辽宁同行终于给我搞到了一份谷瑞玉的简历,听说是出自一位健在的张学良的文牍(似乎为秘书之类的人——不确信!)我摘抄编辑如下:谷瑞玉:原籍天津杨柳青人,父亲为俄国人,母亲中国人,在天津念书,其姐夫为奉军军官驻守黑龙江佳木斯。瑞玉长得人高马大,很有气质,还很漂亮,去佳木斯姐夫处,当一名小学教员。后被悍匪老战东掠去做“压寨夫人”。少帅三江剿匪救出,随营,并一见倾心,经老帅同意,纳为二房。和郭鬼子夫人韩淑秀志同道合,曾办儿童学校多所。-----
郭军反奉后,二人失之交臂,同少帅不睦,其原因不得知。但提出上学,1931年,少帅同意离婚,并在天津置房产一处,令其改名孟晓玉,支付生活费用若干(我们不知道),不许提和少帅关系,不许再嫁,送其去南开读书。毕业后在南开大学教授物理,1959年退休。
1983年病逝,确终身未嫁,人们在她住处,发现到处都挂满了少帅照片-----
这段文字看似很合乎情理,但无法继续考证,只好信其无伪!
留给后人的思考:不管是张学良,还是谷瑞玉,总觉得这个“情”字自古真的很有分量!
注*:因现代行文,故副标题:《张学良三到延寿县》。
2024年2月
云南昆明闲无堂
作者简介:康俊峰,笔名萧索
原籍辽宁省兴城市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史志工作者,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出版副编审。曾参编志书、党史专集多部,并主编地方党史专著及有关党史专题研究多篇均由国家审定结辑出版。
文艺创作为业余爱好。
早年是开发北大荒生涯成员,在牧场开荒,放牧,得以锻炼成长。后在县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多年。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