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龙年正月十一,我十年前教过的4位学生结伴相约,利用春节假期,去看我。怎奈我在南方,失之交臂。收到他们发来的照片和祝福,我热泪长流。他们其中有两人,七月份即将研究生毕业,有两人己入岗实习,奔赴人生的另一段旅途。听着他们热情的问候,过去的影像历历在目,我不仅感慨万千。

这4位帅哥,当年他们是一个班的同学,又一同来到作文班。其中的两位高大、健壮,体重都在100公斤左右。还有一位矮胖、敦实,眼晴总是眯成一条缝,有时笑意盈盈,有时发起狠来,任你说什么都不吱声。只有一位清秀,腼腆,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点多愁善感。我给他们编成了爱称,“大胖、二胖、老胖……”大胖长得人高马大,1米80多的个头,搭配成一身肥肉,一头油密的黑黑的小卷发,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亮晶晶的,像个维族小孩,溥溥的两片嘴唇每次吐出来的话都十分动听。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每次来上课,他都把穿的校服拉锁拉到最上面,胸前依次、整齐的排列着方便面、香肠、巧克力、AD钙奶……有时是两层,有时是三层,坐下之前,把这些食品一点点的放在书桌里,利用没上课的几分钟,给同学们分发,保证人手一份。后来怕影响课堂纪律,我就劝他不要带这些零食了,他有点不高兴,就说自己老好饿,并向我举手表决心,保证不影响课堂纪律等等,我心一软,就又答应了。记得是一次国庆长假吧,他又故技重演,把罐头藏在校服里面,拉上拉链,双手抱膊,还拎着一次性的小勺和纸碟,来了之后还没到上课时间,他先给我倒了一些椰果,然后给同学们每人都分一份,我看他忙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无限的怜爱和感动,心里想,长多大块头都是一个孩子,把罐头藏在肚皮上,万一碰到了扎着肚子怎么办?这孩子一腔热肠,吃什么都想着别人,这美好的品质,远远比分数重要,因为他懂得分享,以后非常利于他的团队精神。于是我对他说:“以后别藏了,拎在手里”。他高兴的又蹦又跳。上课也格外用心了,那一手秀气、端正的小楷,谁能和这个大胖墩联系起来呢!现在这个孩子果然学业有成,在南昌读研。
二胖是江南的,他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更是他家亲戚,对他要求很严。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有一篇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一”他接上了,“我最喜欢美食”,写的是他家长领他旅行时吃过的美食,他截取了其中的几种食物,好像有“重庆火锅”吧,描述的色、香、味俱佳,很细致也很真实,阅卷老师不知何故,也许认为是立意不高吧,没有给他高分,他拿着卷子让我评判,我肯定了他的描写,认为他不仅观察细致,还写得让人垂涎欲滴,如果把美食上升到“民以食为天”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体现就更好了,也不枉你吃的这么壮……他一听,厚厚的镜片后面,两眼放光,竟站起来左右摇摆舞起来了,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说:“这样子像大熊猫”、有的说:“像狗熊”……如今这位理工男孩即将研究生毕业。
老胖长得又矮又壮,结实,走起路来小矮腿倒腾的可快了,他很会说话,细长的眼睛总是眯成了一道缝,每次都是笑呵呵的。但贪玩心很重,不是鼓捣这个,就是摆弄那个,对这些玩具呀、小机械呀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顽皮的少年怎么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真是变化太大了。我现在最好奇的是他心路的转变,等有机会一定要和他聊聊。
那个文静、忧郁的少年,仿佛像女孩一样安静,没什么大悲大喜,永远都是稳稳当当。可他那绵软的话语,说话先笑的腼腆,对女生的谦恭有礼,我认定他将来肯定是枚“暖男”,无论和谁走到一起都是幸运女孩的福份,没想到成绩并不突出的他居然考进了“211”大学,真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大胖、二胖、老胖……”这哪里是师生的关系,分明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三年,亦师亦友,我们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增上……我爱他们,有时上课说话,有时作业完成的不好,有时打逗没完没了……我的教鞭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孩子们,源于大爱,源于求知,源于缘份,我们相识,感恩相遇!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他们也由顽皮、意气的少男,长成了高高大大的青年。
十年了,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逐梦想,怀揣着一颗挑战困境的勇者之心,不断地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地”。
十年了,少年强则国强,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曙光初现!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我的“青山”不是大自然的风景名胜,是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一个个奔跑的身影,一个个晨曦暮霭中奋笔疾书的专注……
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春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孩子们,青春或肆意张扬,或内向孤独,或喜悦快乐,或苦涩悲伤,青春时光都会成为一枚勋章,伴你走过今后的路。现在的你,是十年前你的决定,十年后的你,是现在你的决定。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愿十年后的今天,你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所得皆所愿。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愿懂得感恩的你们,可爱的你们,前行的你们,云程发轫,万里可期。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我相信,只要你们心怀炽热,定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
作者简介
吴锐,1963年生人,退休前任“宁江区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教师。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政府“特殊人才”称号获得者。从80年代开始创作散文、诗歌、通讯等,出版书籍《况味风华》。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