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应该来自西方,是从西域引进的,据考证,西瓜原产埃及,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据说,瓜果里带“西”字的多来自西域,比如西红柿、西葫芦等,带“洋”字的,大多来自海上,真正的舶来品,比如“洋芋、洋葱”等。
水果众多,我却对西瓜情有独钟,因为西瓜有着我儿时快乐的回忆。
姥姥家村南是黄河,村北是黄河大堤,土地瘠薄,含沙量高。冬春,风一刮,黄沙飞扬,虽说是沙窝地,但他们村种的西瓜特别好吃,黑籽红瓤,皮薄糖多,沙甜沙甜。我小时候,大舅给生产队种西瓜。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种西瓜是个辛苦活。我大舅种西瓜,出正月,就开始精心伺弄。拉粪担尿,施肥打畦,犁耙平整。清明前后,地温回升,雨水渐多,瓜秧在阳光下自然生长。瓜秧开花了,黄黄的一地,先打芽后剪蔓。黄花一落,瓜蔓上结出小小的西瓜蛋蛋,就要培土压瓜。压瓜是个辛苦活,圪蹴在地上,一苗一苗压,干一晌,累的站不起身来。西瓜一天天长,大舅乐在心里,笑在脸上。六月过半,西瓜开始成熟。大舅种的西瓜又大又圆,滚满一地。
小时候,每当西瓜熟了,奶奶都会买几个熟透了的大西瓜,做西瓜豆瓣酱。黄豆,挑籽粒饱满的,煮熟,再裹上一层面粉,用麻叶盖起来,让豆都长出绿毛来,然后晾干,和西瓜瓤一起装进盆里,搅匀后,用窗纱布封上口,搬到太阳最好的地方让烈日曝晒。晒十余日,再启封时,就会酱香扑鼻了。奶奶做的西瓜豆瓣酱蘸馍下饭,唇齿留香;倘若炒菜作配料,那更是美味。
西瓜不仅有着我儿时快乐的回忆,还有着警示世人的幽默故事。
想起粪蛋爷曾在牲口屋给我们讲的猴王吃西瓜的故事。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从前,有个猴王弄到了一个大西瓜,但他不知道该咋吃。请教人吧,又怕丢身份,显得自己太无知。猴王就是猴王,一拍脑瓜子点子就来:“有了!”
于是猴王把猴子、猴孙,召集到一块儿。说:“我搞了一个大西瓜,把大家叫来美食一顿。不过,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这西瓜该咋吃?我心里黢清,为了看看你们谁说的对,说对奖,说错罚。”
小毛猴听了,挠了挠头说:“吃瓤!”
“哈哈哈,真是个白脖儿!”一个长尾巴猴说:“我吃过甜瓜,甜瓜都是吃皮的。甜瓜是瓜,西瓜也是瓜,西瓜当然也是吃皮啦!”
“吃瓤的!”
“吃皮的!”
猴王也弄不准谁是谁非,就把眼光转到了年龄最大的老猴身上。
老猴一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就站起来,慢悠悠地说:“吃西瓜当然是吃皮啦!我这么大岁数不嫌老,就得益于吃西瓜的皮呀!”
老猴这么一说,猴子猴孙都跟着喊了起来:“吃皮吃皮!西瓜吃皮!”
猴王见大家都说西瓜吃皮,就大着胆子说:“对,吃西瓜是吃皮的。小毛猴还是见的世面少,为了让他长记性,那就罚他吃西瓜瓤,我们大家都吃西瓜皮。”
吃着吃着,一只小猴子觉得味儿不正,对身边的老猴子说:“这西瓜咋这么不好吃呀?”
“那是你没吃惯。西瓜嘛,就是这个味儿。”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还要装作什么都懂的样子。最后,不懂装懂虽然不算自食其果,但也尝了点苦头。没有人事事都精通,不懂不可耻,要敢于尝试,先尝尝皮再尝尝瓤都未尝不可。多像小马过河的故事。没想到西瓜能有这么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和西瓜成长的亲密接触,让我倍感亲切。它的甘甜可口让我留恋,它裹挟着的亲情让我有所羁绊,它的趣味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缘由此而来。和西瓜的缘分将会伴随我的余生一直甘甜下去。(薛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