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满屋最享受
作者:鲁生琳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里,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这个命题,未必有人认可。
我与书结缘已有80余年了,这一辈子爱读书,书没读好。爱淘书,淘的多,读的少。一生淘的两架子书,大多做了摆设。
"书到用时方恨少"。每当提笔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往往理缺词穷,才知道自己是一个营养不足的知识“贫困户”。精神的脱贫,唯一的办法是读书。为了用读书填补知识的短板,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近30年里,我才认认真真地读了些书,亲身体验到读书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最近,读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受益匪浅,相比才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和孤陋寡闻。
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说“一个人书架子上的书,就是经历的一部分。很多人阅读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意志投设在书中,一旦建立起情感上的依恋,即使书中的虚构人物生活在几百年前,几万里外,也会感觉与现实里的自己非常亲近”。
周作人和銭鐘书都将每一本寄托过主人美好情感的书比做“纸质的情人”和“被藏于金屋的美娇娘”。我想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恶少当面玷污自己的情人。夏丐尊说,他20年里十分之一、二的生活费都用于购书,家里最尊贵的东西就是书。他把自己比为古代的皇帝,书架上的书就是“列屋而居的宫女”。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是我的挚友。一次我去拜访他,一间办公室从墙面到地面堆放的全是书籍报刋杂志,几乎无人下脚的地方。一把椅子被夹在两摞书中间供客人坐。先生不抽烟,满屋子弥散着书香味。他将我送出门,我边走边思量,石老先生“金屋藏娇”,有一屋子“纸质情人”陪伴,难怪他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思维敏捷,笔耕不辍,著书撰文,堪称人師。
我的大学同学王适波先生,西安文理学院教授,他的书房一面墙上的书架上堆满了古今中外名著,王教授退休后给陕西老年大学讲授古典文学,一直讲到八十多岁。我觉得和这样嗜书如命、满腹经纶的人为友心里踏实。
我从1961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1996年退休的35年里,有32年在党政机关工作,整天忙于公务,大多是看文件、阅报纸,没有静下来读书的时间。在那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我把从大学带回的一大木箱书引了火,其中有霍松林、朱宝昌等知名教授编写的古典文学讲义,全部付之一炬,现在拿钱都买不回来,甚感惋惜!
我在退休以后的近30年时间里,才真正静下心来读了些书,虽说是“亡羊补牢”,也给晚年生活增添了快乐。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只能了解自己经历的事情,从父母那里只能了解两三代人的事情,而历史却给予我们祖先乃至人类的经验。”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书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人把它形容为“想像力的载体,文字栖居的建筑,容纳万物的黑洞,穿越时代的飞船”。只要你爱读,永远没有尽头。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焉能妄自菲薄。如果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愧对祖先,也将给自己留下终身遗憾。
当今我们处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阅读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往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方式,逐渐被网络式的阅读方式所替代,这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表现。可是,如果用网络阅读替代了传统文化的阅读,则可能出现不少弊端。
两年前,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富起来的企业老板,邀我去看他家装修起来的新房。房子200多平方米,属复式结构,装修得富丽堂皇,高档傢具,电器设备一应俱全,古董柜、酒柜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酒柜里边的许多名酒我叫不上名子,唯独看不到书柜。我参观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我开始接触网络阅读,也曾兴奋过一阵子,觉得新颖便捷好玩,能给人带来快乐。后来渐渐地觉得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提供的内容也很浅薄,看完觉得空荡荡的,有些虚假信息、碎片化的短文,看得人心绪散乱,没有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甚至产生一种负面情绪,一次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我刚学会网络阅读,一天晨起,打开手机,看到一则爆炸性新闻,某国一个军用机场十架飞机爆炸了,爆炸的现场火光冲天,清晰可见。出于好奇将新闻转发给我的朋友,一会儿朋友回信息,说他老伴发现这是一个卖内裤的公司发的促销广告,闹得我很尴尬,我才知道网络中的信息还有假的。时间长了,我渐渐发现用“符号”阅读代替“物质”的阅读,损失的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们在获得大面积负面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使人很难获得阅读给身心带来的沉稳和力量。
毋庸诲言,网络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我爱读书,却不能让自己成为厚古簿今的书蠧。通过网络我也常读微信群里朋友发的好文章。无论是读书还是网络阅读,都要使自己身心愉悦,与时俱进,和时代同行,活成一个耄耋之年的明白人,做到时代与我同在,书香伴我同行。
老年人读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求真务实,不求功利,不图虚名,不沽名钓誉,不哗众取宠,吸取书中的精华,用书中的知识净化心灵,淘冶情操,祛除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使晚年的生活过得充实幸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脉深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祖先留下来的经典名著浩如烟海。而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到老年,各个器官衰退,心力不济,因此读书需要随心所欲,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不必细嚼慢咽下太大的功夫,可以浅尝辄止,像英国人马特.海格说的“阅读一本书,别去想着要读完它,只是享受每个字,每个句子和段落。读一切你想读的书,读就好了。”
老年人的养生不拘一格,贵在适合自己。有的人爱下棋打牌,有的人爱唱歌跳舞,有的人爱养花种草,有的人爱舞剑打拳,有的人爱游山玩水,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却是晚年好静,总喜欢享受满屋的书香味!
2024.2月春节于广州
作者简介:鲁生琳,1935年生,陕西旬邑人。1961年陕西师大毕业留校,任政教系政治经济学助教。后陆续调咸阳市周陵中学、渭城区红旗公社、咸阳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从事教育、基层领导和宣传工作。1984-1992年担任西安市新城区委书记,1993-1996年担任西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现已结集出版《春播秋拾》散文集等,作品感情真挚、意蕴深厚、语言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