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刚到,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准时停在花山脚下的停车场上。按照规矩,顾雪芳接过对方联络人的单子,然后上车清点人数,紧接着将大家带到一片操场上,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花山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花山因莲花峰而得名,而绝非鲜花满山,我们进了这座山门,沿着石阶一路上山,有花草丛林,小溪流水,乾隆御碑亭,翠岩寺,莲花峰,沿着莲花峰一路朝西而下,便可直达天池山。好,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上山,希望大家跟紧了。”
说着,扬了扬手上的红旗,然后转身上山。陈小龙朝谢丽娜肖依琳使了个眼色,随即紧随顾雪芳身后随游客一同上山。
众人沿着林间一条由碎石铺成的小道拾阶而上。但闻绿荫深处,风送花香袭人扑鼻。啾啾鸟鸣与潺潺水声悦人耳目,野草芬芳与古柏清馨沁人心脾,清奇秀丽。置身其间,如入仙境,令人气舒心醉,徘徊瞻顾。
花山亦叫华山,华与花相通。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枕中记》著作中,就有“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的记载,道出了花山是个适宜隐居避难之所。
而如今,人们都是向往隐居而来。景区入口处挂有横幅“康熙南巡地,乾隆寻根处。尘封三百年,一开世人惊。”增添了花山的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感。
一进入景区,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的丛林间,草木散发出的独特味道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幽深安静的“花山鸟道”,石刻的字体采用的是反刻,由明代大隐士顾宦光所书,山字形如莲花,妙合了花山山巅莲花峰。
经过一段崎岖蜿蜒的山路,曲曲折折的沿着一条小溪,随后来到一所寺庙翠岩寺;据说翠岩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明末重建。
寺里有棵二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三百五十多年的板栗古树,一千七百多年的古井。硕大的古树,树叶簇拥而生,浓密得大有遮天盖日之势。
一口名叫怡泉井的古井,由开山高僧支遁所凿,水清见底,甜润爽口,久旱仍有泉流,千年不朽。再往里走,但见很多根石柱,孤单地矗立在台阶上,原来这里的大雄宝殿早在文革时就被毁掉了,仅存残骸,为了保存历史原貌,至今没有修复。
沿着山路前行,在一处摩崖处看见了山种二字,传说是王羲之的真迹。
紧接着爬山,山道上,处处摩崖石刻,不一会来到乾隆御碑亭。这凉亭座落在坡陡路窄的半山腰,登顶一望,但见远山生烟,树木葱笼。更有溪水潺潺,寺院空静,果然景致绝妙。
众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按序围着御碑亭及旁边的摩崖石刻细观起来。顾雪芳扬了扬手中的小旗,认真的讲解:“当年乾隆皇帝曾三次御驾亲临花山,为的是寻访康熙留下的墨宝。后经石匠凿刻,在此立碑,从此流传后世。”
作者简介:朱钧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一个女人三个帮》《太湖英雄传》长篇小说,发表《决战太湖滩》《爱的波涛》《苏州人在香港》等网络小说。
